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私募“空殼”銳減兩千家

  • 發佈時間:2016-05-17 09:12:36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近期,首批共1905家“空殼”私募因登記滿一年但沒發行産品而被登出。記者了解到,目前仍有大批私募徘徊在監管紅線附近,基金“保殼”現象不在少數。業內人士指出,私募機構應從完善內部風控、加強投資能力、提高從業素質的初衷入手進行相應整改,否則即使保住牌照,日後仍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私募迎大洗牌

  4月29日,中國基金業協會會長洪磊在證監會專場新聞發佈會上指出,經初步統計,截至5月1日,還有1905家登記滿一年但沒有産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沒有採取任何操作,5月4日起,這些私募的資料已在公示平臺上被登出。

  中國基金業協會2月5日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稱,將對三類私募基金實施登出備案,即新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辦結登記手續之日起6個月內仍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産品的;已登記滿12個月且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産品,在2016年5月1日前仍未備案私募基金産品的;已登記不滿12個月且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産品,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備案私募基金産品的。

  記者了解到,2014年中國基金業協會啟動登記備案工作以來,我國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已超過2.6萬家,但基金管理人誠信、規範意識和業務能力參差不齊,甚至有不法分子渾水摸魚,借私募基金為幌,從事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犯罪行為。雖然洪磊表態,針對有真實展業意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強行登出,給予其一定寬限期,但行業的洗牌已經註定。

  錢景財富CEO趙榮春指出,今後私募運營成本更高,銷售競爭也將更激烈。未來我國私募産品的推介、募集、合同擬定、IT等,都將由一些私募服務公司來做,投入的成本更多。今年股市大震蕩使券商機構等對産品的要求愈發嚴格,這也加大了私募銷售的困難。監管趨嚴將加劇行業洗牌,也會提高大型成熟企業牌照的含金量。私募經過兩年多野蠻發展,將逐步規範起來,渾水摸魚者將被淘汰。私募“保殼熱”引爭議私募備案新規的實施,讓大批空殼私募掀起轟轟烈烈的“保殼戰”,此前私募“保殼熱”已成為券商新的業務機會。不過,中國基金業協會近日表示,被登出的私募可以繼續申請登記資格。業內人士稱,登記通道的敞開,有望令“保殼熱”降溫,再加上“保殼”成本並不低,也有部分私募選擇放棄“保殼”。

  據上海、深圳幾家代辦公司工商、稅務業務的仲介機構透露,僅就獲得中國基金業協會登記備案這一事項,價格在1萬元到2萬元不等。據悉,公告發佈後,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齊上陣,都想在轟轟烈烈的“保殼”生意潮中分一杯羹,為基金“保殼”提供一條龍服務。

  對此,中基協警告,提供所謂“保殼一條龍”服務的外包機構、券商、律師事務所,如果因為任何一個“保殼”項目“東窗事發”,不僅名譽掃地,還可能面臨最高行業禁入的紀律處分。

  事實上,“保住的殼”也是燙手山芋,記者了解到,按照新規,維持一張私募牌照的成本並不低。有人計算了“保殼”的基本費用,除了當年發行備案一隻人民幣100萬元規模的基金産品外,“保殼”每年還要支付高達130萬元的成本,包括基金外包及託管費、稅費、律師費等費用。

  另外,“保殼”完成只是運營的開始,接下來還有合規及資訊披露等一系列操作要持續跟進,在沒有建立起團隊、風控、渠道等各方面體系的背景下,應對這一系列的合規操作讓人頭疼,這也讓一些私募機構開始權衡“保”與“不保”的利弊。部分私募考慮後,會選擇放棄“保殼”。

  趙榮春認為,某些公司即使能暫時保住牌照,但面對接下來更嚴格的監管措施,勉強“保殼”的私募機構未必能長久生存。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明確表示,仍為想要展業的私募保留大門,被登出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若因真實業務需要可按要求重新申請;對符合登記要求的申請機構,協會將以在官網公示私募基金管理人基本情況的方式,為其再次辦結登記手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