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私募打響牌照保衛戰:重金聘律所 高管忙考試

  • 發佈時間:2016-02-26 08:4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2016年監管層正在快馬加鞭地對私募機構的行業亂象進行整頓,春節前,中國基金業協會的一紙《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已全面抬高私募機構備案的準入門檻,高管無從業資格的、備案已久卻遲遲不發産品的都將面臨淘汰,此外,已登記私募基金若新發産品或發生重大變更還需提交《法律意見書》,重重關卡下,北京商報記者也注意到,最近不少私募機構為了“保殼”正在加緊堵漏,如火速找項目發産品、高管扎堆考證等,不惜重金聘請律師事務所、券商機構提供指導服務等。

  急發首只産品

  “從去年底開始,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的門檻就在逐漸提高,慶倖我們趕在了年底前走完流程順利成立備案,但春節前協會發佈的《公告》依然讓我們感到棘手,若沒有趕在期限內發行備案私募産品,那麼將被登出私募管理人登記,之前所做的努力便功虧一簣。”北京一家新成立的私募機構總經理坦言。

  事實上,正在為協會發佈最新的監管新政而發愁的不止上述這位私募機構人士,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假期,大批尚無産品的私募公司都沒有過好。

  根據《公告》要求,自2月5日公告發佈日起,新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辦結登記手續之日起6個月內仍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産品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將登出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已登記滿12個月且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産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5月1日前仍未備案私募基金産品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將登出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已登記不滿12個月且尚未備案首只私募基金産品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2016年8月1日前仍未備案私募基金産品的,中國基金業協會將登出該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在協會的備案數據庫裏,正有近七成的私募機構還未備案過首只産品,即將面臨被撤銷牌照的隱憂。基金業協會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月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841家。其中,已登記但未展業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超過1.7萬家,佔到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總量的69%。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監管層對私募行業的規範逐步收緊趨嚴的背景下,若牌照被登出“殼”保不住的話,再申請勢必會更加困難,接下來,對於還未發行私募産品的機構而言,現在只能想辦法先發行一隻産品,保住私募資格。

  據了解,券商、期貨公司等機構紛紛給出“保殼”方案,最低100萬元成立産品,滿足私募“保殼”要求。近期,可能會涌現不少百萬級別的私募産品。新一輪基金産品備案潮到來,“保殼”中勢必引發一輪基金備案潮。

  高管忙從業考試

  除了對私募機構發行首只産品做出要求外,為了把關和提高私募基金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公告》要求,從事非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的各類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兩名高管人員應當取得基金從業資格,其法定代表人/執行事務合夥人(委派代表)、合規/風控負責人應當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事實上,匱乏的專業知識也是對投資者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但現實情況中,大批量的私募基金高管人員並沒有取得基金從業資格證書,為了滿足《公告》要求,不被這個行業所淘汰,業內分析人士預測,今年基金從業資格考試將會場場爆滿。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基金從業資格考試(預約考)的報名系統發現,最近一次3月19日的考試,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考區,《證券投資基金基礎知識》、《基金法律法規、職業道德與業務規範》兩科目的考試均顯示沒有空余機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已披露的3批失聯私募名單中,大部分公司的高管人員無從業資格,由此不難看出,高管從業人員門檻過低,也是導致私募基金行業亂象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未來若想在這個行業內繼續生存下去,高管必須取得基金從業資格,《公告》對私募機構高管從業資格的約束和提高,想必也會洗刷掉很多專業素質過低的從業者,有利於私募基金行業的規範和發展。”滬上一位私募機構基金經理指出。

  招銀萬達總經理顧小明也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基金業協會在從業資格這方面卡得很嚴格,很多從業者都在準備考基金從業資格證書,否則會丟掉工作。

  不惜重金聘律所

  中國基金業協會發佈的《公告》中在對私募機構高管從業資格提高要求,並給出備案首只産品大限的同時,對於新申請牌照的私募機構、新備案産品或有重大事項變更的私募機構均需提交《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法律意見書》(以下簡稱《法律意見書》)。

  “協會要求提交《法律意見書》必須聘請國內的律師事務所出具,為了通過登記備案要求,私募機構都在不惜重金找能夠提供相關服務的律師事務所,而市場上律師提交《法律意見書》服務的費用也隨之水漲船高,從幾千元到幾十萬元不等。”上述私募機構總經理表示。

  事實上,隨著《公告》的下發,不少律所瞄準背後的商機,已針對私募基金的法務需求開展專項服務,但目前市場價格很混亂,券商等私募服務機構也在忙著幫私募打包服務,甚至組團砍價。

  據了解,在中基協公告下發後,國內已有多個地區組織砍價團,對律所的法律服務進行“團購”。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的上海地區一個砍價團為例,截至2月23日,已有不少於149家管理人參與了該團的報名。

  不過,也有私募機構人士透露,由於現在新規剛剛實施,市場需求量較大,律所給出的報價也是參差不齊,很多私募公司也在觀望,希望能讓市場冷卻下來,報價相對公平合理後再尋找律所合作。

  2月2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在發佈的《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相關問題答記者問中,也對提交《法律意見書》的律師事務所的資質門檻提出了建議,鼓勵滿足有20名以上執業律師,

  其中5名以上曾從事過證券法律業務、最近兩年未因違法執業行為受到行政處罰等條件的律所為私募機構出具《法律意見書》。

  此外,基金業協會也明確指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和私募基金備案是私募基金自律管理的第一步,但絕不是“一備了之”。

  在業內分析人士看來,私募機構應該摒棄簡單的“保殼”思維,而是從公司完善內部風控、加強投資能力、提高從業素質的初衷入手,否則儘管是表面上保住了牌照,但日後依然會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北京商報記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