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私募基金經理薪酬揭秘:同一崗位可能相差十倍

  • 發佈時間:2015-11-01 0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100萬人産生一個”、“年薪百萬、多金有才”……不久前,深圳一名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基金經理在《非誠勿擾》徵婚時,被貼上了這樣的標簽。

  相比公募,私募的薪酬體系更為靈活,基金經理有可能拿到更豐厚的報酬,這就難怪連匯添富原總經理林利軍這樣的公募老總都“奔私”了。

  滬上一名私募研究員告訴記者,私募的收入主要來自兩方面:管理費和業績提成。一般情況下,公司會拿走業績的20%,而其中的1/5則屬於投研團隊。

  以上海一家知名私募為例,該公司的産品組合規模約為20億美元,若賺1個點便是2000萬美元,公司拿20%就是400萬美元,投研團隊則將獲得其中的80萬美元,由於研究團隊與投資團隊的提成基本等比例,所以研究團隊實際可拿到40萬美元。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即便同是研究員,最後拿到手的獎金也千差萬別,同一家公司同一個崗位的收入可能差十倍。

  薪酬揭秘

  一家好的私募到底能有多賺錢,又有多大方?朱雀投資提交在股轉系統的公開轉讓説明書道出了隱情。

  公開轉讓説明書顯示,今年上半年朱雀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包括基金管理費、投資顧問費、浮動業績報酬、認購費等。浮動業績報酬即通常所説的提成,通常為單位凈值超過面值或約定業績基準部分的20%。

  上半年,朱雀錄得總營業收入約4.53億元,其中浮動業績報酬部分佔比最高約為4.18億元,凈利潤2.73億元。其中,僅“支出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一項就達到9503萬元左右,佔到上半年凈利潤的34.8%,按朱雀投資上半年總人數66人計算,每人平均半年收入就達到了約144萬元。

  不過,無論是私募還是公募,基金經理的收入都遠遠高於後臺員工。同樣,即便都是做研究員,收入情況也是兩極分化。

  “私募高的很高,低的很低,我知道基本工資是1萬塊的人很多。最後獎金是看你薦股的好壞與賺錢的程度。這種體制也是大多數私募採用的,導致牛市賺很多錢,熊市比較難熬。”上海一家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對記者説。

  北京一傢俬募的投資總監溫權(化名)也告訴本報記者,投研薪酬採用的是市場化的計算準則,人與人不一樣,差距甚至達到十倍。以研究員的年終獎來説,論能力和貢獻從10萬到近百萬都有。“工作兩年內的話,一般是20萬~30萬一年的總薪資。研究員也沒那麼好做,百里挑一。”他説。

  “一個點拿40萬美元,年終獎一般就是這個。當然也還要加上平時的base(基本工資)。”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告訴記者,平時一般月薪就是發定薪,年末根據考核業績來發獎金,而重陽投資則是相對另類。

  “重陽的模式就是基本工資很高,應屆生做研究員的月薪就是2.8萬~3萬元,資深的就更高了,指數級別地上升。所以就不是直接和業績掛鉤,主要是看今年你的表現怎麼樣,然後決定給你N月的base。”上述上海的私募研究員説。

  “一部分私募相對比較現實,就是承包制,掙錢的時候就海掙,不掙的時候就沒了。掙了錢就拍屁股走人,因為後面如果是熊市的話就白幹了。”溫權表示。

  “至於公募,一個普通研究員進來也就是2萬元,畢業只有1年的話,2萬元都拿不到的。在賣方做了兩三年後在買方做1年,研究員大概是2.5萬的水準。在上海,一般的基金經理是3萬~4萬的月薪。不包括年終獎。”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向本報記者透露。

  晉陞考核

  百萬年終獎顯然不是那麼容易拿到的,比拼在還沒畢業時就已經開始。

  深圳一家規模超百億的私募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去年公司新招投研團隊10人,收到簡歷約2000份,參與首輪面試的人數達到100人。

  基金經理這一層面的考核就更為複雜嚴格。

  以上述深圳大型陽光私募為例,基金經理的考核主要有兩項:投資研究及對組合收益的貢獻——是否大比例超過指數基準。

  本報記者了解到,該私募的投研進階為“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基金經理-高級基金經理-投資委員會委員”,一路下來大約需要8~10年,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要3~5年,而公募則相對體系化,幾年的基金經理助理之後再往上就是基金經理。

  研究員晉陞基金經理助理前,有四關要過:做研究寫分析報告,去調研寫調研報告,還要寫一些行業的深度分析及上市公司的深度分析。成為基金經理助理後,除了繼續做研究,還要過模擬組合及薦股這兩關,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基金經理。

  “一個非常嚴格的考評標準,全部量化後打分,每個季度考評一次,連續兩年表現優秀,考評都不錯,就可以上來了。”一位接近該私募的投資人士介紹稱。

  同時,一些私募投資人士也表示,創業後通常找的團隊成員是此前與自己有過合作的同事或熟悉的業內人士。“我現在這兩個研究員都是我自己帶過的,用著也放心。”溫權表示。

  不過,在一個固定體系下成長起來的投資經理,對其他體系會有較長的適應過程。“一些研究員要看3年以上的,你用1年的業績來考核人家也未必合理。”業內人士指出,重陽投資不同於其他私募薪酬制度的一個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們對研究員的考核時間週期較長,這種模式也適合長期考核。

  “不同的培養體系也有一定的不相容性。如果體系比較獨特,在其體系下成長起來的研究員必須在這個體系下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單打獨鬥的話可能就沒有辦法做太好。”上述上海私募研究員亦表示。

  搭建團隊

  招了兩名研究員後,溫權發行了他“奔私”後的第一隻産品。

  “倉位沒敢太高,剛剛開始建好安全墊。”溫權告訴記者,投研團隊以其為核心,兩名研究員都是此前在公募任職研究總監時的下屬。

  上半年來,像溫權這樣“奔私”一度成為基金業潮流,但下半年碰到斷崖式下跌行情,公募“奔私”潮趨緩。

  東方財富choice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178名基金經理離職,涉及69家基金公司,其中6月份離職的基金經理達51人。7月份至今,離職基金經理數減少為79人。

  “團隊很重要,要找到合適的團隊。我並不想迅速做私募,做得越快可能也死得越快,結局可能不是很好。這是當時沒有去私募的一個考慮。”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方面,鋻於市場週期波動性的不可避免,私募盈利會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另一方面,管理費受産品設立的節奏、數量和規模影響,與現有産品贖回、清算退出、業績表現等也相關。而管理規模、業績表現還受到諸如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産業政策、證券市場監管政策、市場情緒等不可控因素的影響,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同時,是不是要“奔私”創業,基金經理們的思量不同。一旦創業,意味著無法像此前那樣一心專注于投研,租辦公場地、聯繫發行渠道等都要落到自己身上,搭建團隊更是核心。

  鋻於不同基金經理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在做初始團隊搭建時,基金經理通常圍繞核心競爭力來進行,若著眼于未來的建設顯得異常重要。

  “投資是一輩子的事,今年可能賺了幾千萬、一個億,你並不能保證明年不會吐出去。”上述新成立公募的投資總監表示。

  一位此前在公募搭建過團隊的私募老總也表示,做公募時著急出成績,會挖熟手;但創立私募後,考慮的是長期的事業,也不急於第一年就做出好成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