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私募每月千余家備案 未來10年管理規模超10萬億

  • 發佈時間:2015-03-23 06:36:01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吳倩  責任編輯:胡愛善

  類私募生態圈具雛形 未來10年管理規模超10萬億

  “從公募到私募不僅僅是去掙錢,更應該被視為創業的開始。如今的時代可以説是創業的美好時代。”一位已奔私的公募基金經理坦言。大牛市改變的不只是資本市場,還有整個大資管行業的業態,陽光私募、券商資管集合理財、基金專戶、期貨資管“類私募”生態圈具雛形。

  有業內人士預計,未來10年,國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機構管理規模將超過10萬億元人民幣。

  “越來越多的私募基金公司的規模開始趕超小型公募基金公司了。”中基協最新發佈私募基金管理人分類公示,神秘的私募揭開面紗,成為這個週末業內人士的大熱話題。

  據中基協公示資訊,國內最有市場話語權的私募大佬之一裘國根的上海重陽投資自主發行和顧問管理的資産規模均超過50億元,原公募一哥王亞偉奔私後創立的千合資本的顧問管理的資産規模也在50億元以上。而包括上述兩位大佬的公司,共有平安羅素、北京樂瑞資産、淡水泉等14傢俬募基金公司的顧問管理資産規模超過50億元,3家的自主發行規模超過50億元。

  陽光私募發展最為搶眼

  “經過去年的大發展,現在有些私募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産規模有200、300億。”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據朝陽永續數據,規模超過100億的私募至少有5家:重陽投資、澤熙投資、混沌投資、景林資産和朱雀投資。

  “2014年類私募生態圈具雛形,陽光私募、券商資管集合理財、基金專戶、期貨資管,這些大資管背景下的非公募業務,逐漸興起,搶佔資産管理市場,在政策紅利的扶持下發展日漸興盛。”華寶證券研究人士指出。

  其中,陽光私募的發展最為搶眼。該人士稱,2014年此前遊走于體系外的陽光私募可以登堂入室,發行重振雄風,發行規模709億元接近2012年高點水準,而在産品發行數量上更是大幅超越以往水準,2014年發行了6074隻産品,環比上漲350%,增速驚人。

  去年2月《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正式施行。同年3月17日,首批國內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牌照發放,標誌著中國私募基金走向“正規軍”。而據中基協數據推算,今年以來,有3700多傢俬募備案登記,私募基金新增管理規模超過2600億元。

  據披露,截至去年末,有4955傢俬募基金管理機構完成備案登記,目前,這一數量為8685家。而去年末,私募基金管理規模約2.12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模4878.06億元。今年2月7日私募備案實施屆滿一週年,私募基金管理規模已達2.38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規模5697億元。

  原公募一姐王茹遠“奔私”後,輕鬆募得50億的吸金效應,著實給公募基金經理們打了雞血。去私募創業,已然成為了當下眾多公募明星基金經理的不二選擇。今年已陸續有興業全球明星人物陳揚帆、上投摩根前投資總監馮剛、民生加銀總經理俞岱曦、景順長城前投資總監王鵬輝、華安基金前首席投資官等公募明星陸續投身私募行業。

  陽光私募進入大擴張階段

  中基協資訊顯示,目前登記在冊的私募基金中既有重陽、弘毅、鼎暉、紅杉等業內“大咖”,也有剛剛成立,滿懷創業熱情的新生“草根”。“不過,在這波私募大擴張中,公募轉私募的明星基金經理們是最受關注的中堅力量。”一位研究人士指出。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私募這麼火爆,一方面是因為客戶對今年牛市的預期,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今年以來眾多知名公募人士涌入私募市場,為在客戶中打響名號,形成了一波發行私募熱潮。

  據記者了解,伴隨著一批公募基金的老將下海,搭建平臺型私募正成為行業的新趨勢。備受業內關注的國內價值投資領軍者邱國鷺打造的私募平臺—上海高毅資産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公司已正式亮相。原華寶興業投資部總經理、上投摩根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馮剛籌建的陽光私募平臺“域秀資本”也已成立。

  據悉,新興的平臺型私募的基本思路是,平臺負責産品發行、研究支援、中後臺運營和長期資本對接,而基金經理專心做投資。據傳,邱國鷺的平臺發行的産品,初期三分之二的提成分給基金經理。

  不過,雖然目前陽光私募進入大擴張階段,公轉私乃至券商係出身的一些明星基金經理如魚得水,但值得關注的是,數據顯示,目前已登記備案的8600多傢俬募基金中,有5122家管理規模為零。“沒有産品也就沒有收益,更沒有提成可拿。”有業內人士指出,為節約成本,許多私募才起步時,老闆不得不身兼多職。

  據一私募基金掌門人透露,一傢俬募基金的規模如果不超過1億,年盈利不超過10%,那根本撐不起一夥人的開支。

  私募展望

  私募機構創業潮起

  私募基金行業仍未擺脫野蠻生長的階段,但不可否認的是,大力發展私募基金也是成熟資金市場的一大特色。

  濟安金信基金評價中心主任王群航指出,在海外大部分富人更傾向於認購私募基金,而不是公募基金。在中國,隨著許多明星公募基金經理轉投私募基金,越來越多的投資人也開始接受私募的概念。

  “未來20年,國內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機構管理規模超過10萬億人民幣,這還是個保守的估計。”深圳市融智投資顧問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春瑜預計。更有很多私募大佬認為,達到10萬億元的規模,也許10年就足矣。

  “當前私募機構登記備案條件非常寬鬆,500萬元註冊一個公司,即使一隻基金産品都沒發行過,也照樣可以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備案登記,對衝基金創業門檻也比較低。”永安期貨余杭營業部總經理馬志偉指出。

  未來國內也會有對衝基金策略

  據馬志偉預測,5年內中國將出現500億~1000億元規模的對衝基金。

  李春瑜認為,目前私募投資者的主流還是“散戶”,未來隨著社會保障、年金等養老基金形成社會投資者,FOHF(對衝基金的基金)、MOM(管理人的管理人)會迎來良好的發展機會。

  此外,李春瑜預測,國內私募證券基金投資策略將更加多元化,管理期貨策略及量化對衝基金是未來5年行業增長亮點。“2010年以前陽光私募只有股票多頭一種策略,此後量化對衝多種策略快速發展,未來國內也會有三十到四十種對衝基金策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