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機構專欄 > 正文

字號:  

證券基金業多元化盈利模式經受住了考驗

  • 發佈時間:2016-01-05 08:3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在2015年夏的股市震蕩中,股指期貨、傘形信託、分級基金、融資融券及場外配資等新型金融産品和服務,對行情的助漲助跌不僅令投資者蒙受損失,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劇了市場波幅,這是個慘痛教訓。但全行業在監管機構組織下為穩定市場作出了積極貢獻,基礎依然穩固,未來增長空間廣闊。

  證券基金業2015年經歷了股市震蕩的洗禮,全行業在監管機構領導和組織下為穩定市場作出了積極貢獻。儘管短期經營業績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但業已形成的多元化盈利模式總體經受住了考驗。“風雨之後見彩虹”,證券基金業行業基礎依然穩固,未來增長空間廣闊。

  一般而言,市場參與者對新金融産品和服務的接受需要一個過程,在此之前存在不當操作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可能。在去年夏天的股市震蕩中,股指期貨、傘形信託、分級基金、融資融券及場外配資等新型金融産品和服務,對股市的助漲助跌不僅令部分投資者蒙受損失,而且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市場波動幅度,這是一個慘痛教訓。作為新型金融産品和服務操盤者的證券經營機構不可能在市場震蕩中獨善其身,當期經營業績受到明顯影響。據證券業協會統計,股市震蕩最嚴重的三季度,證券業僅取得1075億元的營業收入,而根據歷年經驗這一數字至少應在2000億元以上。

  在資産負債結構方面,股市波動和投資者離場導致證券業被動“瘦身”。去年三季度末同二季度末相比,證券業資産規模縮小1.6萬億,負債同步減少,實現凈資産和凈資本均保持穩定。通過觀察23家上市證券公司的資産構成,發現多數公司能服從監管機構指揮,向股市增資且不離場。這些公司三季度末持有交易性金融資産9220億,環比增長27.5%,同時以回購方式融入資金增加,融出資金減少。當然,也存在少數證券公司減持股票和主動做空的情況。

  如果看去年前三季度的總體營業狀況,證券業經營業績仍處於歷史最高水準,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47.9%,利潤增長21.7%。作為最能體現證券公司競爭力的投資銀行業務,前三季度貢獻了242億元凈收入,超過2014年全年。投行業務向大型券商聚集的趨勢比較明顯,截至去年11月中旬承銷證券數量最多的前5家券商,佔據了近30%的市場份額;前10家券商的市場份額達到了44%。需要強調的是,近年來債券發行在券商投行業務中的比例不斷提高,在4502宗券商承銷業務中,有2879宗是債券承銷業務。儘管債券承銷利潤有限,但其市場比較穩定,因此已成券商的新興業務板塊。但是銀行業在這一領域擁有傳統優勢,目前佔有約70%的市場份額,未來雙方的市場競爭程度仍然有望提高。

  券商資産管理業務近年來呈爆髮式增長,其代表産品是資管計劃。資管計劃以機構和高凈資産個人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能更好地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要,券商收益也相對高於公募基金管理人,因此受到雙方歡迎。融資融券業務向市場投資者提供了增加杠桿和做空的工具,為投資者放大交易和反向交易提供了可能。客觀上融資融券也可以對股市起到助漲助跌的作用。在去年夏天的股市震蕩期間,券商融出資金最高時超過2萬億,目前逐漸回落到1萬億左右。除正當的融資業務以外,少數券商還違規開通了場外配資的服務端口,將社會資金引入融資業務,高峰時場外配資規模曾達到5000億。隨著監管機構對場外配資的清理,此類融資活動迅速減少。融券業務一直是兩融業務的短板,最高時融券餘額也不足90億。其原因主要是券商自有券種不能夠滿足客戶需要,而且客觀上監管機構也不鼓勵投資者融券賣空。

  券商業務結構的近期變化,表明其主體業務基礎並沒有遭到股市震蕩的系統性破壞,隨著市場逐漸趨於穩定,證券業經營狀況有望進一步改善。但此次股市震蕩中少數券商違規場外配資,大規模減持股票和主動做空等行為,反映出這些券商內控不嚴,對於自身的市場責任認識不清,少數證券從業人員執業操守有待提高等問題。

  在證券業協會和中證機構間報價系統股份有限公司的組織下,機構間私募産品報價與服務系統開始成為券商場外交易的主要載體。截至去年8月末,已有117家證券公司和部分私募基金、期貨公司及銀行加入該系統,系統還開立了超過200萬個投資者賬戶。據證券業協會統計,去年前8個月有2500余只收益憑證、資管計劃、私募債券和私募基金等在報價系統發行。券商間場外市場的發展,不僅便利了券商私募産品的發行和交易,拓寬了券商融資渠道,而且將原本散亂的場外交易集中到同一平臺進行,能提高市場運作效率、透明度、監管水準和風險防範能力。

  與證券公司不同,證券投資基金業正面臨著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新《基金法》實施以後,基金業門檻迅速降低,私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加入使原有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陡然面對數量眾多的同行對手,同時證券公司、信託公司和商業銀行也在不斷加入這一行業,且有明顯的範圍經濟優勢;另一方面,投資者個性化需求不斷增強,也為基金管理公司增設子公司和銷售專戶理財産品帶來機遇。

  基金業擴容已成必然趨勢,即使股市大震蕩也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這一行業的增長趨勢。儘管去年8月以後公募基金份額和規模出現小幅縮減,但仍高於上年同期。而且基金數量在增加,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等主力品種的份額和資産規模也在增長。100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公募基金數量由2014年末的1892隻,增長到2015年10月末的2537隻;基金份額由4.5萬億份增至6.7萬億份;僅上半年,基金公司獲得的公募基金管理費收入就超過226億。從公募基金數量上看,混合型、債券型和股票型佔優,但如從基金份額上看,則貨幣市場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比重較大。這可能與2015年股市、債市都比較活躍,此類基金資産配置靈活有關。

  基金業的集中程度較高,這一點同證券業相似。排名前十位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公募基金份額佔全部份額的47%。排名第一的天弘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基金份額接近6500億份,佔全部份額的10%。考慮到天弘基金的餘額寶背景,或許華夏基金公司更能代表傳統基金管理人的優秀業績。不過華夏管理的基金份額要比天弘少2400億份。看來基金業與網際網路的深度融合,已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在新《證券法》實施後,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開始正式併入基金行業,接受差異化監管。截至2015年10月底,到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有9600余家,已備案私募基金1.2萬餘只,認繳規模1.9萬億。目前私募基金的監管環境仍然比較寬鬆,即使相對於證券公司資管計劃和基金公司專戶理財,其競爭優勢依然明顯,預計未來其數量和資産規模仍會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面對去年6月中旬的股市震蕩,證券業和證券投資基金業全行業動員展開了近年來規模最大、行動最迅速的一次救市行動。在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組織下,救市措施很快得到落實,為支撐個股股價和穩定投資者情緒作出了積極貢獻。歷史數據表明,證券業和基金業的命運同股市興衰緊密相連,無論從公司還是行業層面,促進市場繁榮,維護市場秩序,都是與生俱來的應盡之責。

  在股市震蕩中,過度使用杠桿和強制性平倉不僅加劇了市場下跌,而且給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4家證券公司因違規從事場外配資業務將受到處罰。這4家公司的具體違規行為包括:接入未經認證的第三方交易終端軟體,未實施有效管理,並對相關客戶身份情況缺乏了解,未採集客戶交易終端資訊,未能確保客戶交易終端資訊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一致性、可讀性,未採取可靠措施採集、記錄與客戶身份識別有關的資訊,未實施有效的了解客戶身份的回訪、檢查等程式。這些行為反映了這幾家公司在業務活動中,沒能堅持審慎原則,對客戶身份資訊缺乏有效的核驗和篩選程式。去年11月,監管機構再次對3家證券公司、1家基金公司、3家基金子公司在資訊技術專項檢查中暴露出的類似問題公告了行政處罰決定。除場外配資問題以外,少數機構和個人在股市維穩期間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市和違規做空謀利的問題也漸次曝光,監管機構處罰力度和頻次明顯高於以往。

  作為商業企業,通過開展正當業務謀利本無可厚非,但鋻於股市的特殊性,某些證券業務必須首先審慎評估客戶身份和風險承受力,這是證券業和基金業的基本常識。受商業利益驅動,常有機構視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為無物,貿然為非適當投資者提供服務和收取佣金。這一方面反映出機構內控制度薄弱和業務操作流程不夠嚴謹,另一方面也説明監管機構的行政處罰力度偏弱。如某證券公司向不符合條件的客戶融資融券,並且受過處理仍未改正,其所受到的處罰僅僅是“責令限期改正”。這怎麼可能起到制止違規的作用呢?

  (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公司金融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