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遭遇經驗風險 “純阿爾法”策略虧損的背後

  • 發佈時間:2016-03-07 09: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2月份的最初兩周,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基金兩大旗艦之一的“純阿爾法”策略虧損10%,大幅跑輸大市。橋水的“純阿爾法”策略一直以來以中性穩健的投資法則被外界津津樂道,多次穿越牛熊的收益率令其登上2015年度“最成功基金”榜首。

  據橋水最新月報顯示,截至1月31日,“純阿爾法”基金收益率為0.8%。在截至2月5日的2月第一週該基金虧損超過4%,接下來一週繼續虧損超過5%。兩周累計虧損10.0%,並使得該基金年初至當周虧損9.3%。對比同一時段美股大盤表現,“純阿爾法”策略大幅落後。在截至2月5日的2月第一週美股大盤下跌1.4%,接下來一週下跌0.3%,兩周累計下跌2.8%。

  “純阿爾法”策略在2015年表現上乘,位於倫敦、專注于投資對衝基金的LCH投資公司公佈2015年20家“最成功基金”榜單顯示,2015年全年,“純阿爾法基金”剔除管理費後的凈收益達33億美元,索羅斯旗下規模290億美元的“量子基金”凈收益為9億美元。從歷年表現來看,“純阿爾法”凈收益1975年成立至今達450億美元,排名第一;“量子基金”1973年成立至今的凈收益為428億美元,排名由2014年的第一名滑至第二名。

  “純阿爾法”基金採用的是傳統對衝基金策略,通過預測宏觀經濟走勢,積極跟隨各種包括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和貨幣的走向。自成立以來回報率為12.8%,2015回報率為4.7%。然而,此次以“波動性較小”引以為豪的“純阿爾法”卻遭遇了多重西格瑪波動事件,大幅落後大市。面對這一局面,市場人士繞不過一個疑問: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阿爾法”策略失效?

  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這是一個“盲人摸象”的過程,即複雜的市場規律很難被某一策略窮盡。然而,投資人很容易把階段性觀測到的現象,歸結為某種規律而加以信奉,這是某種策略失效的最大原因。

  機構人士指出,某些被長期觀察驗證的“真理”,在一個更大的時間截距內,可能僅僅是一個階段有效的假説而已。“純阿爾法”策略講究中性原則,然而一旦其量化模型中某一類因子的權重過大,該策略就會喪失“中性”的特徵。還有機構認為,同類基金策略過於相似,就會導致某一階段的踩踏效應。

  值得注意的是,在“阿爾法”策略失靈的同時,CTA類型的趨勢投資成為大贏家。據匯豐統計,CTA策略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為5.5%。eVestment統計則顯示,今年1月CTA基金收益為1.89%。CTA基金(趨勢交易類)通過大量的指標排除市場噪音,判斷當前市場趨勢,然後建立頭寸,而調整頭寸的臨界點都是特定電腦演算法所規定的。在市場上漲時它們會做多,而在市場下跌時則做空,這也經常被指責加大了市場波動。

  事實上,從歷史的長河看,無論何種投資策略,都存在“經驗的風險”,即在某個階段,甚至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暫時或永久的失效。橋水創始人達裏奧曾公開表示,其旗下基金持有大量多倉和空倉,投資120種市場,持倉組合高達100多種,並且以人工智慧的方式考慮投資組合。達裏奧更信奉系統作出的判斷,他認為“經驗會讓人有很大偏見”。

  橋水的案例對於國內的A股投資者同樣值得借鑒。A股市場上曾經誕生過無數“股神”,很多人最後都無法倖免默默無聞的歸宿。無論是看K線圖炒股、看上市公司市盈率炒股,還是跟隨政策炒股,這些策略和方法都會面臨暫時或永久失效的命運。“純阿爾法”基金的案例並不僅僅起到警示作用,對於專業機構而言,如何更好地運用各種策略,分散風險,實現收益,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刻反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