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黑天鵝”股估值遭爭議 基金連續調價公允難斷

  • 發佈時間:2016-02-24 09: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像債券違約的話,還會有一個第三方評級機構給出估值,作為參考。而股票卻沒有公允估值機制。如此一來,即算是不同基金公司共同持有一隻重倉股,在下調估值時,結果就可能完全不一樣。” 深圳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這位人士所在的公司,決定在2月23日晚間公佈下調 金亞科技 (300028.SZ)估值的消息。此前,金亞科技自去年6月7日起一直停牌至今。

  當天,匯豐晉信基金髮佈公告稱,根據有關規定,經與託管行和會計師事務所協商一致,公司自2016年2月22日起對旗下基金所持有的停牌證券金亞科技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格為8.51 元。

  而招商基金一位人士表示,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公司對金亞科技的估值則是11.98元。

  相比而言,債市在同類情況的估值卻有參考標準。作為中國第一起超短融違約事件,山水水泥可謂是一個典型案例。2015年11月10日,事件發生之後,其評級就從A-調低至BB-。對此,中債登在11月11日就對其估值直接腰斬51元左右。

  “在山水水泥當時腰斬的估值公佈後,有持倉的基金公司就發佈了採用中債登的估值來下調了估值。”該人士如是説。

  基金跟風下調估值

  此前于2月19日,就有基金公司率先公告,經與託管行和會計師事務所協調一致,決定自 2016年2月18日、19日起對公司旗下基金持有的金亞科技股票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格為8.67元。

  待上述股票交易體現活躍市場交易特徵後,將恢復為採用當日收盤價格進行估值,屆時不再另行公告。

  相比之下,金亞科技停牌時的股價是34.51元,調低幅度高達75%。對此,有私募機構人士稱,通俗來講,客戶如果贖回基金裏有包含金亞科技重倉股的,就按8.67元還錢,如果不贖回可以等股票復牌後再看到時候值多少錢。

  對此,廣發基金有關人士回應稱,最新估值是基金經理基於業內已經有了估值和自己的判斷而來的。

  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如果基金組合中的股票出現“黑天鵝事件”而停牌、或債券發生違約事件後,公募基金會按照《關於進一步規範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的相關原則和要求,在和託管銀行協商一致後,發佈《股票停牌後估值方法變更的提示性公告》或《關於調整旗下基金所持債券估值方法的公告》。

  通俗來説,股票停牌後,如果沒有重大事件發生,基金會使用停牌價格。如停牌前後上市公司或所處行業出現了“黑天鵝事件”(重大事件),對於基金凈值影響在0.25%以上的,基金公司作為管理人承擔估值的最終責任,在調整估值中,第三方估值機構的結果可作為參考,其中“指數收益法”是最常見的估值調整方法。

  按照上述《指導意見》的相關規定,“如估值日有市價的,應採用市價確定公允價值;估值日無市價,但最近交易日後經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且證券發行機構未發生影響證券價格的重大事件的,應採用最近交易市價確定公允價值。

  而如估值日無市價,且最近交易日後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或證券發行機構發生了影響證券價格的重大事件,使潛在估值調整對前一估值日的基金資産凈值的影響在0.25%以上的,應參考類似投資品種的現行市價及重大變化等因素,調整最近交易市價,確定公允價值。

  上述廣發基金有關人士強調,此舉並不是為了防止投資者贖回基金,眾所週知調估值也不是投資者贖回基金唯一考慮的因素,只是因為了體現基金對金亞科技實際價格的考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當天,除了匯豐晉信基金以外,海富通基金亦公告稱,公司決定自2016年2月22日起對公司旗下基金持有的金亞科技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格為8.67元;富國基金也宣佈,公司決定自 2016年2月22日起,對公司旗下基金持有的金亞科技股票進行估值調整,估值價格為8.80元。

  公允價值惹爭議

  前述深圳基金公司人士直言,像國外市場上市公司曝出“黑天鵝事件”之後,公司股票會被投行下調評級,然後股價出現下跌。

  “因為國際評級機構的評估是比較公允的,其評估結果也被市場所廣為接受。相比之下,國內評級機構是以收費盈利為導向的,公信力不夠。”該人士如是説,“個人覺得,目前A股市場沒有公允的估值體系。所謂‘公允’只能通過交易價格來體現。”

  特別是在碰到“黑天鵝事件”時,開放式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某項難以估值的資産或被明顯高估,理性投資者會選擇出於避險而贖回,某問題資産估值不當可能引發整個基金被贖回。如基金遭遇大額贖回,“剩下的持有人”則需要承擔停牌股票的倉位佔比被動提高而可能帶來的進一步損失。

  因此,基金管理人及時進行估值調整,不僅可以維持基金資産規模的穩定性,更重要的是也體現了公平原則——在資訊不對稱的市場環境下,讓“資訊量較少的持有人”得到“相對公平”的資訊。

  “畢竟,基金的投資者很多是對個股不太了解的,也對一些股票的資訊沒那麼敏感。”該人士稱。

  不過,在該人士看來,如果下調估值是一步調整到位的話,會對股價有影響。“雖然是為了及時計提損失,但如果引發大額贖回,股價再進一步下跌,導致被動佔比提高,會不會讓剩下的投資者承擔更多的損失呢?”該人士反問道。

  “像山水水泥違約事件發生後,市場三家估值評估機構中債登、中證指數公司、上海清算所,三家都給出了不同的估值。而且,三家公司給的估值數據,是通過數據專線及時給到了機構投資者手上,以作參考。”

  以債券的估值為例,基金公司在調整時一般會參照中債登、中證、上清所三家發佈的估值結果,或參照債券評級機構的評級調整結果。

  而對於股票來説,一般僅有券商研究機構發佈對個股的估價,目前還沒有市場公認的第三方估值機構。

  在個股和個券不斷發生信用風險時,基金行業也需要不斷累積應對“黑天鵝事件”的估值備選方案。

  “可以説,在是否調整、調整方法及初次調整時點的選取,都體現了管理人的基本立場。但在市場信息有限的情況下,基金管理人選取合理的估值模型和參數需要有技術層面的考慮。”該人士認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