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從金元順安股權變更看公募殼變 “殼”價急貶

  • 發佈時間:2016-02-19 09: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2月15日伴隨著證監會一則核準公告出爐,金元順安基金的股權變更塵埃落定。

  股權交易雙方分別為上海泉意金融資訊服務有限公司(下稱“上海泉意”)、惠理基金管理香港有限公司(下稱“惠理香港”);轉讓金額、標的分別為4500萬元、金元順安基金49%股權。

  這筆買賣凸顯了基金股權價值的縮水程度。上述交易價對應的單價僅為0.37元/股,遠低於金元證券、惠理香港兩大股東方入股時的價格,僅約為惠理香港成本價的一半。

  “金元順安雖然是家小公司,還不足以代表行業特徵。但事實確實如此,這是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縮影。”上海一家公募基金內部人士稱,牌照放開後基金公司數量擴容,資源沒了“稀缺性”也就意味著公募殼價值的下滑。

  而《第一財經日報》了解到,即便剔除券商資管,截至目前公募基金公司的家數也已達到101家。另有30家公司正在走流程,等待證監會批復設立。其中的設立者包括私募基金、網際網路公司以及自然人。

  “殼”價急貶

  曾經無比稀缺的公募牌照如今卻並不是那麼回事。近日,金元順安基金的股權變更正是一大佐證。

  證監會網站近日發佈行政許可稱,核準惠理香港將其持有的金元順安49%股權轉讓給上海泉意。轉讓完成後,金元證券持股佔比51%處於控股地位;上海泉意持有49%股份。

  曾幾何時,惠理香港與金元順安的喜結連理被業內寄予厚望,後者也成為國內第一家港資背景的合資基金。

  但事實證明,惠理香港只是賠本賺吆喝,持股近4年來,虧損近半。惠理香港以4500萬元售出金元順安基金49%股權,當初累計收購成本高達8705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2年3月,惠理香港以4050萬元的價格從比利時聯合資産管理公司手中受讓金元順安基金的49%股權。隨後又在當年10月與控股股東金元證券按比例增資9500萬元,金元順安基金註冊資本增至24500萬元。在這筆收購後的兩個完整會計年度,金元順安基金實現小幅盈利,2013年凈收益70萬元、2014年凈收益增長至395萬元。

  據Wind資訊數據,金元順安基金控股股東金元證券1.2495億元出資額對應的股份為1.2495億股,而惠理香港持有12005萬股。按8705萬元的持股累計投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測算,惠理香港的持股成本為0.725元/股,上海泉意以4500萬元接手,價格約為0.37元/股。不到三年,股價接近腰斬。

  曾經的輝煌

  公募基金股權價值與資本市場波動、自身經營有關,也跟行業生態休戚相關。

  2007年A股市場興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大牛市,隨著市場的不斷向上,數以萬計的投資者跑步入市。而在2007年前成立的基金公司共有50多家,基金數量僅200多只,屆時産品供不應求。

  2007年公募基金髮行熱隨之而起。提前售罄、按比例配售等事件屢見不鮮。面對著上證綜指迭創新高,公募基金成為當時最賺錢的行業之一。

  “當初買基金有點像搶錢。”資深基民戴裏(化名)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説起當初買基金時的那種瘋狂勁,“當時理財經理就直接告訴你,不要問為什麼,這是某某基金,你不買就傻掉了。”

  牛市效應下,資源的稀缺性讓當時的公募基金顯得“奇貨可居”。

  2007年12月, 招商證券 以63.2億獲得金信信託轉讓的博時基金48%股權。而對應的股價約為130元/股。這創出了公募基金有史以來的成交天價。

  自此之後,6000點“身軀”的狂牛一去不回頭,基金殼資源踏上了一條價值不歸路。

  時移世易

  基金公司殼資源的價值趨貶,很大程度上也緣起于近年來興起的這股公募擴容潮。

  2013年6月1日,《基金法》經過修訂之後,正式實施。這也是後續公募基金擴容潮起的一個重要節點。

  新《基金法》實施之前,所有基金公司的主要股東、控股股東和發起股東均為國資背景金融機構。當時的法規明確規定,基金公司主要股東須具有從事證券經營、證券投資諮詢、信託資産管理或者其他金融資産管理的較好的經營業績和良好的社會信譽,最近三年沒有違法記錄,註冊資本不低於3億元人民幣。

  新《基金法》的出臺,大幅放寬了大股東的準入標準,其規定基金公司“主要股東應當具有經營金融業務或者管理金融機構的良好業績、良好的財務狀況和社會信譽,資産規模達到國務院規定的標準,最近三年沒有違法記錄”。

  新《基金法》推出後,各路人馬“紛至遝來”。其中,最具震撼力的莫過於網際網路巨頭——阿里巴巴的進場。

  新規實施幾個月後,阿里巴巴出資11.8億元認購天弘基金51%股權,並以餘額寶對接後者貨幣基金,促使後者資産規模大幅膨脹,一舉躍居中國第一大基金公司。

  此後,公募股東日趨多元化。PE巨頭 九鼎投資 設立九泰基金。上海景林投資7000萬入股長安基金,成為首家參股公募基金公司的證券私募機構。

  進入2016年,公募基金行業最具看點的莫過於自然人辦公募。

  2013年12月27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管理公開募集基金的基金管理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第一次明確規定符合條件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自然人,均可申請設立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自然人拿公募牌照的一大催化劑為2014年末的新一輪大牛市。其間,一些自然人紛紛申報設立公募基金。

  證監會最新公佈的《基金管理公司設立審批表》顯示,在30家待批的基金公司中,有多家公司股東名單中出現了自然人的身影,比如金信基金、嘉盛基金和鵬揚基金等。

  基金公司數量擴容之時,行業體量也在快速增長。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公募基金行業規模達到8.4萬億元,同比增幅85%。

  當下的中國市場上不乏流動性。央行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增信貸規模達到2.5萬億元,創出歷史單月最高紀錄。

  “公募基金肯定會成為資金的一個去向。不同偏好的資金,分別進入債券、權益、貨幣基金。”上海一家合資基金人士對記者感嘆,“只不過,基金公司多了,殼資源不再稀缺,價值自然會下降。往事已矣,一去不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