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歲末“隔空爭第一”:公募基金老大背後的尷尬

  • 發佈時間:2016-02-07 09:10:0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吳起龍

  誰是第一大公募基金公司?這是春節前夕,中國基金業關注度最高的話題。

  公募“老大”之爭,緣起于坊間關於華夏和天弘基金“隔空爭第一”的説法。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數據顯示天弘基金以6739億元公募資管規模蟬聯第一後的數日,業內出現了華夏基金資管規模8644億元重奪第一的説法。但很快,天弘基金又公佈數據稱,包括子公司在內的資管規模達到10742億元,成為中國第一家資管規模超過1萬億的基金公司。

  數據雖不同,但指向均為國內第一大基金公司。為探究真相,《第一財經日報》繼日前發表《公募前三虛與實》後,再度撰文詳解中國第一大基金公司的真實含義。

  公募業的三張榜單

  近日,中國基金業協會公佈了2015年末公募基金管理規模20強排名。按照這一官方排名,基金公司前三分別為天弘基金、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規模分別為6739億元、5902億元、5760億元。

  不過,很快業內又出現另一個版本:剔除子公司業務規模,截至2015年底,華夏基金管理資産規模總和達到8644億元,已超越天弘基金,重回“老大”寶座。

  截至目前,這一消息未經基金業協會和華夏基金證實。但有媒體援引華夏基金相關負責人的話稱,華夏基金並未推送“重奪第一”的資訊,但總規模8644億元是真的。

  在坊間關於華夏基金重奪第一的説法傳出不久,天弘基金又公佈數據稱,截至2015年末,含專項專戶在內的資管業務總規模達10742億元,成為國內基金業歷史上首個破萬億的基金公司。其中,含餘額寶在內的公募産品規模為6739億元,含子公司業務在內的專項專戶規模為4003億元。

  上海一位基金行業資深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基金業協會公佈的版本統計了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資産部分;華夏基金第一的説法統計的是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資産、專戶、社保及企業年金等,但未統計子公司業務規模;天弘基金萬億規模包含了基金公司和子公司業務。

  不同統計口徑,得出了不同類型的第一,並在業內廣為傳播,於是就有了華夏與天弘兩大基金“隔空爭第一”的説法。

  除了上述統計口徑,基金行業還有另一項排名指標——有效資産排名。基金業協會近日公佈的非貨幣資産前20名排位,前三位分別為易方達、華夏基金、南方基金 ,管理的資産規模分別為2704億元、2206億元、2152億元。

  基金有效規模是指按照各類型基金的管理費標準化為股票型基金管理費的規模。海通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計算方法為:使用基金規模乘以基金管理費率除以1.5%。

  儘管非貨幣資産與有效資産仍有一些區別,但鋻於華夏基金與易方達非貨幣資産差距尚有500億、約20%的差距,兩者有效資産排名出現變數概率並不高。

  按照有效資産這一標準,天弘基金由於貨幣資産佔大頭未能擠入行業前三;而過去幾年始終穩居有效資産第一位的華夏基金,在2015年度把“王冠”轉交給了易方達。

  “第一”背後的尷尬

  中國第一大基金公司的“殊榮”代表的是一家有實力的公司,但並不代表它沒有任何敗筆。相反,它也有可能剛剛度過危機。

  2014年11月21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網志 “平安北京”發佈微網志稱,北京警方偵破一起基金經理利用未公開資訊交易案。隨後,該基金經理被證實為華夏原基金經理羅澤萍。

  華夏基金“老鼠倉”案似乎還有多人捲入其中。有媒體報道稱,華夏基金被調查出“老鼠倉”行為在任和離任員工約6人至7人,迄今為止,華夏成牽涉人數最多的基金公司。這一數字,超出了海富通基金“老鼠倉窩案”的紀錄。

  之後的2015年1月30日,中國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宣佈,包括華夏基金在內的5家公司採取責令限期整改3到6個月不等的監管措施,其間暫停受理其公募基金産品註冊。

  老鼠倉案的發酵以及産品的暫停發行,一定程度上拖慢了華夏基金髮展的步伐。

  不過,這並不是華夏基金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經歷的全部厄運。2015年至今,華夏基金先後遭遇兩至三起訴訟或仲裁。先是于2015年3月,華夏基金公告稱,狀告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評審委員會。

  隨後,華夏基金又于2016年1月26日、28日發佈公告稱,作為被申請人,收到了中國國際貿易經濟仲裁委員會的關於基金合同爭議仲裁案件兩則通知。

  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華夏基金收到仲裁通知是初始階段,一般會有幾十天時間去準備答辯書、選擇仲裁員,接著開庭。待組庭後,上述委員會的裁決書才會下來。“仲裁委員會並非公開審理,私密性較強。”該人士透露。

  在華夏基金屢次陷入糾紛的過程中,天弘基金與易方達的發展也並不一帆風順。天弘基金近年來被質疑過於依賴貨幣基金,權益類資産未能平衡發展,甚至一些基金産品規模低於5000萬的清盤紅線。而易方達2015年度基金冠軍易方達新興成長在2016開年後,遭遇了高倉位撞上重倉股 “斷崖式”下跌的窘境,凈值出現了較大的跌幅,讓明星基金光環快速褪色。

  對此,天弘基金市場部曹淑彥對本報稱,天弘基金權益類資産管理的業績並不差,其中天弘週期策略業績表現居前。而華夏基金內部人士則稱,華夏基金經歷的很多負面事件都已經是“過去時”了,公司近年來依然保持了不錯的發展態勢。

  賺錢能力的區別

  第一大基金公司規模龐大,一年下來收到的管理費也頗為壯觀。但公募機構的“賺錢”能力與旗下産品的整體業績是兩碼事。

  眾所週知,基金公司的利潤主要來源於管理費收入,而各類基金中權益類資産管理費率又處在最高水準,由此權益類基金佔大頭的基金公司優勢明顯。因此,有效資産排名第一的基金公司極有可能成為當年的“賺錢王”。

  截至2015年末,雖然易方達所管理的有效資産規模上已經趕超了華夏基金。但從2015年全年均值尤其是上半年的情況來看它與華夏之間仍有一定差距。而天弘基金貨幣基金佔大頭的格局中,權益類管理費收入遠遠少於華夏基金。

  除了公募基金自身的盈利能力,那它們給産品持有人賺錢的能力又是什麼情況?

  數據顯示,基金行業的“賺錢王”再次毫無懸念地落到了華夏基金身上。根據中國基金報援引天相投顧的數據統計,去年四季度各類基金産品實現盈利近5000億元,全年總盈利達7146.92億元。其中華夏基金以505.42億元的業績成為2015年度基金行業的“賺錢王”。

  不過,各家公募機構總的投資盈利規模與旗下産品整體業績水準也不能畫等號。

  據銀河證券統計,在規模最大的前15大基金公司中,截至2015年末,華夏基金最近一年、三年、五年平均股票投資主動管理收益均未進入前十,其中2015年以43.15%的平均收益排名11位。天弘基金與易方達基金在上述時間跨度中,均保持了前十的業績水準。2015年,易方達平均股票投資主動管理收益61.74%位列第三;天弘基金以52.95%的業績排名第七。

  相反,體量與公募前三相差懸殊的匯添富基金 ,在上述三個時間跨度中平均股票投資主動管理收益在15大基金公司中均列第一。其中,2015年匯添富平均股票投資主動管理收益高達71.97%,但它在行業中的規模排位僅是第十。

  中小基金公司業績也有不俗之處。另一組來自天相投顧的數據顯示,圓信永豐基金旗下主動偏股基金2015年平均收益率竟然高達76.46%,排名所有基金公司首位,不過作為新成立的基金公司,圓信永豐目前僅有2隻偏股型基金,樣本數太少,且該公司産品的長期業績也尚未得到有效驗證。

  基金公司規模排名前列、賺錢能力第一的真實意義幾何?落到廣大基金持有人身上,可能各有各的真實體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