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私募空殼公司被嚴控 去年二季度為私募清盤重災區

  • 發佈時間:2016-02-06 07:18:29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楊欣  責任編輯:張明江

(圖片來源:資料圖)

  中國基金業協會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備案提出更嚴要求

  中國基金業 協會昨天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干事項的公告》,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的登記備案提出更嚴要求。管理人登記註冊須出具法律意見書,登記後六 個月內不發首只産品將被撤銷資格,不按時上報資訊將暫停受理産品備案申請,高管須取得基金從業資格。

  不少私募備案“湊熱鬧”

  基金業協會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私募基金行業存在的問題備受社會各界和監管機構關注。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眾多、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一些機構濫用登記備 案資訊非法自我增信,一些機構合規運作和資訊報告意識淡薄,一些機構甚至從事公開募集、內幕交易、以私募基金為名的非法集資等違法違規活動。

  本報記者了解到,自去年11月至今,中國基金業協會已經連續發佈了三批失聯(異常)私募機構名單,並對失聯(異常)私募機構最新情況進行了公告。

  根據相關規定,基金業協會對私募登記備案資訊不做實質性事前審查。公示資訊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管理能力、持續合規情況的認可,不作為基金資産安 全的保證。因此,在協會備案的基金中,有不少私募備案僅為“湊熱鬧”,成立多年也未發行任何産品,因此使得這些備案機構成為空殼公司。業內人士認為,為做 實備案制,協會有必要清理這些“空殼公司”,做實備案制的資訊披露。

  據悉,陽光私募此前規模一直較小,重視程度不高,而去年隨著上半年 牛市的來臨,各種私募也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但是隨後A股在6月底出現的大幅連續調整,又使得許多小型私募遭遇“滑鐵盧”,甚至有部分空殼公司或者皮包 公司人去樓空,投資者追訴無門。因此市場人士提醒投資者,購買私募産品時還是要再三比較,並且最好有大的代銷機構包括銀行等對其做信譽背書。

  據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統計,2015年以來清盤的私募基金産品至少超過1200隻,約佔納入統計産品總數的5%,其中,市場大跌的7月、8月成為私募清盤的高峰期。

  去年二季度為私募清盤重災區

  數據顯示,在2015年的股市大幅調整中,7月共有超過200隻私募産品遭遇清盤,到了8月末又有近200隻産品逼近清盤線,還有800多只産品跌近警 戒線。而根據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7月清盤的陽光私募産品不僅數量多,而且二季度成立的産品成為清盤重災區,其中有10隻産品的存活期未超過一個月,而 被清盤的結構化産品中,大多數因為杠桿較高而被清盤。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