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市場暴跌公募基金離職潮趨緩 近兩月無人奔私

  • 發佈時間:2015-10-01 07:21: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隨著A股撲朔迷離的走勢持續上演,今年以來一波又一波的公募離職潮終於停歇。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9月29日,本月離職基金經理人數僅16人,創下年內新低。好買數據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7月、8月連續兩月,新增的“奔私”公募基金經理數量為零,新成立的私募基金數量也從單月千余只驟然降至400余只,回到去年二季度的水準。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6月中旬以來的市場暴跌是公募離職潮趨緩的主要原因。此外,部分公募基金公司激勵機制變革加速、“奔私”光環褪去等也成為基金經理們考慮的因素。由於人才流失現象好轉,在上半年還發愁“挖角”的公募基金公司表示,近期投研人才招募條件會比之前更加嚴格。

  離職潮暫歇

  公募基金行業人事變動向來頻繁,去年年底開始到今年上半年這段時間達到高峰,楊紹基、陳揚帆、鄧曉峰、王鵬輝、尚志民等明星基金經理紛紛奔私。6月中旬市場進入不理性下跌狀態後,這一趨勢戛然而止。

  據記者統計,截至9月29日,公募基金公司年初至今共有266位基金經理離職,上半年離職人數達到193位,接近去年全年水準。而在2014年,共有215位基金經理離職,其中12月離職人數較多,達到30人。今年上半年的離職潮在6月達到巔峰,當月有55位基金經理離職,隨後慢慢消減。在7月和8月離職的基金經理分別有29位和28位。9月至今離職人數回落至16人,為年內新低。

  好買私募數據中心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每月都有公募基金經理奔私,各月“奔私”人數分別為3人、7人、5人、3人、3人和6人;但7月、8月連續兩月,新增的“奔私”公募基金經理數量為零。

  同時,成立的私募基金産品數量也驟然下降。今年二季度成立的私募基金數量逾4500隻,而根據好買私募數據中心的統計,截至目前,三季度成立的私募基金數量僅為二季度的兩成左右,回落至去年指數狂飆之前的水準。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大批離職的基金經理中,真正奔私的大佬其實並不多,更多的是基金公司之間的人才流動,尤其是中小型基金公司人才流失問題更嚴重。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公司曾在上半年長期處於缺人“挖角”狀態,但最近顯得從容很多。該公司內部人士表示,近期投研人才招募條件會比之前嚴格很多,“之前確實很缺人,但現在這樣的市場,基金經理基本也不會跑了,人才儲備壓力沒有那麼大。”此外,華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前任總經理告訴記者,有一部分基金經理離職其實是因為業績不佳壓力較大,主動請辭或者被動轉崗做研究員。

  私募光環褪去

  今年一眾“奔私”的基金經理曾篤信這輪行情會是2007年以來最大的一輪牛市,所以他們中的一些人甚至不惜在去年底放棄高額的年終獎,義無反顧地投身私募,業內將這一現象戲稱為“裸奔”,部分排名位居前十的明星基金經理也出現在離職名單中。

  與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除了基金經理外,基金公司高管的人事變動亦不斷出現。

  1月5日,在民生加銀基金的全體員工大會上,公司總經理俞岱曦公開表示自己離職已定,隨後同多年好友陳志龍、張發余一起成立了上海萬噸資産管理有限公司;1月22日,原華寶興業投資部總經理、上投摩根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馮剛離職,確定投身陽光私募行業,之後發起成立了上海域秀資本。1月23日,景順長城前副總經理王鵬輝離職,隨後其宣佈創立了望正資産;1月31日,金鷹基金首席投資官楊紹基加入“奔私”大軍;2月17日,華安基金原副總經理、首席投資官尚志民離任,後投身私募樸易資産;3月30日,匯添富總經理林利軍離職,成立了上海盛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5月17日,泰達宏利總經理劉青山離職,創立了北京清和泉資本。

  事實上,在公募基金行業,基金經理們對私募有著比較微妙的心態。一方面,他們對私募的剽悍業績不以為意,認為是公募基金的體制和嚴格監管使得他們拳腳無處施展;另一方面,也有基金經理羨慕私募看似自由隨意、為自己打工的生活。“圍在城裏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用這句話來形容基金經理們的心境恰如其分。不過,私募“日子更好過”的光環正在逐漸褪去。

  以業內知名的某位“奔私”基金經理為例,其在公募時,業績長期位居行業前列,而今年以來的回報率業績卻並不太理想,甚至有幾隻基金成立於大跌前夜,目前排名比較靠後。“有的基金經理過於被‘神化’了,以至於‘奔私’後有些投資者接受不了這個落差。”某基金公司投資總監説。事實上,公募基金經理的業績並不是僅憑個人之力造就的,公司提供的研究和平臺,甚至行銷都起到了很大作用。而另一位已經“奔私”的投資總監則透露,“奔私”後其實並不是很適應,以前只需要做好投資,公司所有的資源都為自己服務,但現在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並且在現在這樣的市場下,運營、人力等多項成本都是很讓人焦慮的問題,“旱澇保收”變成了盈虧自擔。

  公募變革加速

  公募基金人才流失問題其實由來已久。基金經理“奔私”後,公募基金面臨人才匱乏的窘境,而基金行業又是高度依賴人力資本的輕資産行業。2007年,為了應對人才流失的巨大壓力,多家大型基金公司曾改善基金經理激勵制度,研究將基金經理報酬與業績掛鉤,有的公司還推出了面向基金經理的基金份額激勵計劃。

  類似的行業變革如今再次出現,並且比當年更徹底。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總經理明確表示要全面推行事業部制,使“公募平臺私募化”。在行業內具有標桿性意義的某大型基金公司總經理透露,將在2015年推行事業部制,同時試行員工持股。按照這兩家公司的計劃,基金經理對公司貢獻的評估將精確化,公司利潤將按比例分配,股東分紅比例將首次下降,基金經理的收入可能遠遠超過總經理。目前多家基金公司表態要進行類似的制度創新以吸引人才。

  不久前,國內首家由管理團隊出任第一大股東的公募基金金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以總經理殷克勝為核心的管理團隊合計持股達35%,位列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同時該公司逐步推進核心員工持股計劃,使得管理團隊的利益、股東利益以及廣大持有人利益保持高度一致。而在一些獨具優勢的基金公司內部,創新和變革也在發生。民生加銀總經理吳劍飛就曾對本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的固定收益團隊也正在醞釀事業部制的試點改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