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從單兵突進到系統發展 經17年公募基金擴容至百家

  • 發佈時間:2015-09-18 08:50:51  來源:新民網  作者:丁寧  責任編輯:田燕

  基金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底,我國境內基金管理公司數量已經達到100家。作為資本市場較為年輕的資管行業,公募基金從“老十家”起步,經過17年的發展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已日益成為中國財富管理領域的重要參與者和建設者。

  隨著“百家爭鳴”時代的到來,如何尋求具有特色化的經營之道,解決諸如人才饑渴症等橫亙在行業發展道路前的問題,考驗著業內人士的韌性和智慧。

  基金的大眾緣

  基金業協會數據統計顯示,截至8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00家;同時,取得公募基金管理資格的證券公司9家,保險資管公司1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産合計6.64萬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7.73%。

  從1998年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獲批成立開始,經歷17年的發展,公募公司數量擴容至一百家。作為中國資本市場較為年輕的資管行業,公募憑藉專業、透明、規範的運作優勢,迅速成為普通投資者理財的重要選擇。

  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底,基金賬戶總數46408.82萬戶,較2013年末上升了17635.36萬戶。其中,持有開放式基金資産凈值在10萬元以下基金投資者有效賬戶數約佔95.71%;基金個人投資者的稅後收入更多集中在5-10萬和5萬元以下兩個區間段,所佔比例分別為39%和26%。

  “稅後收入在15萬元以下的投資者所佔比例為85%,體現出明顯的普惠金融特徵。”滬上一基金分析師表示。

  在其看來,公募産品具有與散戶所“匹配”的優勢:凈值每個交易日都能看到,投資情況定期公佈,對於風險的控制也有嚴格的規定,相比于銀行理財、P2P,公募更加公開透明;而相對於信託,基金的門檻更低,更適合普通大眾投資。

  市場體系基本完備

  隨著公募市場價值的體現,各路資本紛紛挺進,成立基金公司掘金財富管理市場。

  2005年7月,工銀瑞信基金宣佈成立,成為首家銀行係基金公司;2013年11月,國壽安保基金成立,首家保險係基金公司落地;2014年5月,利得財富受讓紐銀梅隆基金49%的股權,第三方理財機構正式進軍公募領域;今年3月,泓德基金成立,個人持股發起設立基金公司的案例也由此浮出水面;在上述100家基金公司中,合資公司46家,內資公司54家。

  目前,公募基金的股東已涵蓋券商、銀行、信託、保險、上市公司、第三方理財乃至個人,多元化的股東來源顯示出全市場資本對於基金公司整體較為積極的觀感。

  而從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的“單兵獨進”,到目前眾多基金公司“群雄逐鹿”,17年來中國基金業亦初步形成了體系完善、功能現代、廣泛覆蓋的基金市場的基本構建。

  在這個體系中不僅包括基金管理公司、基金投資者、基金銷售和託管機構,還包括了獨立基金評級評價機構、專業基金評獎機構、第三方銷售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甚至還聚集了大量致力於基金報道的公共媒體資源。

  “在短時間內,沒有一個金融行業能夠形成這麼完備的市場體系,國內基金行業的發展確實稱得上範例。”好買基金總經理楊文斌曾如此表示。

  活躍在財富管理的競技場

  當然,作為財富管理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基金業的發展不僅僅是行業內部的“百家爭鳴”,更是大資管視野下混業競爭的“萬舸爭流”。隨著資管領域的行業藩籬逐漸被打破,基金公司也需要摸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之道。

  例如,嘉實基金(部落格,微網志)在多元化戰略發展方面已成為行業標桿;匯添富基金的業務、産品創新能力成為公司的一大標簽;天弘基金的網際網路思維影響了整個行業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認知和理解;興業全球(340006,基金吧)基金則以其一貫的穩健和理性踐行著價值投資的理念,成為行業“專業、責任”的一個注解。

  在財富管理的競技場上,基金公司各展所長,業態發展的日新月異,使得不少長期研究行業的資深人士都感到應接不暇。

  “1998年開始做基金研究評價時,區區10來只基金,基金公司和基金産品的情況瞭如指掌。”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總經理胡立峰表示:“現在不同了,每週都成立幾隻基金,有些基金連名字都記不住了啊。要是不學習,三天就趕不上形勢發展。”

  善學而生 堅韌而行

  需要指出的是,在基金公司向“強大的財富管理行業”目標邁進的同時,依然有諸多問題橫亙于前,考驗業內人士的韌性和智慧。

  以市場關注已久的基金公司“人才荒”為例。統計顯示,截至9月12日,年內離職基金經理人數為256人,而去年同期為132人。儘管有不少行業新兵補充進來,但隨著近幾年基金經理離職高峰的持續,行業內較為資深的優秀基金經理數量明顯下降。

  目前,以中歐基金為代表的部分基金公司已開始嘗試通過股權激勵和事業部制改革去應對人才饑渴癥結。統計顯示,今年以來中歐基金經理逆市凈增加6人(離職2人,新增8人),從絕對值上看其制度革新對於吸引、穩定人才具有積極意義。

  但也有保守觀點認為,事業部制等改革牽涉內部資源和利益分配,處理不當反倒會影響公司整體運作效率;此外,股權改制等激勵改革目前多在中小基金公司或次新公司中推行,大公司中鮮有跨出一步者。“改革的效果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

  “一百家公司不是終點。”上述基金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基金公司在誕生之初,其運作制度基本模倣了成熟市場的模式,善學而生的特質為其後續發展提供了較高的起點;而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面對中國市場的實際情況,需要行業從長遠出發,進行基於穩健和理性原則之上的改革和創新,以堅韌而行的精神向打造金融行業百年老店的目標邁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