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互通未定 香港ETF“北上”遇阻

  • 發佈時間:2015-07-31 07: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儘管基金互認已開閘半月有餘,眼看著傳統基金熱火朝天地爭當首批互認先鋒,香港不少ETF基金還只能繼續等待。

  因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在兩地互認的操作過程中,ETF與傳統公募基金面臨更多技術性問題。一方面,互認最終落地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另一方面,在一級市場進行互認應當以何種方式實現,採用聯接基金還是在對方市場上市,無論哪一種模式都存在後續衍生問題。

  “在操作層面上,香港市場上申購和贖回的流程與內地市場不同,雖然ETF包括在首批産品中,但我們和內地的代理人或者託管人商量具體如何操作時,他們也不確定。”未來資産環球投資(香港)ETF部門主管呂靄華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稱。

  聯接基金

  兩地基金互認開展初期,中國證監會劃定的合資格申請基金包括常規股票型、混合型、債券型及指數型,其中指數型基金包括了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即ETF。但在實際申請過程中,仍有尚待理清的細節。

  在香港首批申請北上銷售的基金中,大部分為傳統基金,僅恒生銀行旗下恒生投資管理對兩隻指數基金提出申請,其中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即為聯接基金。但香港多數ETF並沒有聯接基金,只能等待更為明確的方案。

  業界也在積極與香港證監會商討解決方案,今年7月,通力律師事務所剛與香港證監會進行會議,商討是否可以放寬對ETF設立聯接基金的要求。該所合夥人呂紅認為,聯接基金只是外衣,證監會應當視其為通道,歷史業績和銷售規模這些指標則應當看聯接基金背後的ETF。

  ETF聯接基金,是指將其絕大部分基金財産投資于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ETF,跟蹤標的指數表現,追求跟蹤偏離度和跟蹤誤差最小化,採用開放式運作方式的基金。

  “現在討論的解決方法,一種是設立聯接基金,另一種就是直接在對方交易所上市。”呂靄華稱,在對方市場上市並不容易;而設立聯接基金,流程上雖然比較方便,可以直接利用已經設計好的北上、南下互認體系,但對基金公司來説首先會帶來額外的設立成本,另一個問題是,聯接基金是否還要滿足成立1年的申請條件。

  按中國證監會已訂立的要求,可以申請北上銷售的基金須滿足成立1年以上,資産規模不低於2億元人民幣(或者等值外幣),不以內地市場為主要投資方向,在內地的銷售規模佔基金總資産的比例不高於50%等條件。

  香港業界建議,監管機構或許可以先看聯接基金跟蹤的標的ETF是否滿足條件,否則,現在推出聯接基金,可能要等待1~2年才能真正參與基金互認。

  內地同業或代理人,也沒有更好的參考意見。呂靄華稱,計劃今年8月與內地基金公司和代理人再做交流,集中討論技術性問題,但由於沒有可供參考的歷史經驗,對於如何操作都有些迷茫。

  滬港通、深港通有望納入ETF

  香港ETF市場自2003年起步後穩健發展。港交所的數據顯示,到今年6月底,整個市場的ETF數量已經從最初的3隻增加到130隻。由於透明度高、交易便利以及費率更低(香港ETF交易豁免印花稅)等優勢,ETF産品交易規模也顯著擴大,總交易額約1310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五,亞洲第三。

  在兩地基金互認推出之前,香港市場曾希望已經開啟的滬港通能夠擴大容量,將ETF納入互通範圍,打通兩地ETF的二級市場。

  “我們也在研究滬港通、深港通是否會把ETF納入,但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定論。”呂靄華坦言,對於這一問題,港交所方面曾給出“不要問why,而是when”的回復,但終究沒有給出任何時間表。隨著基金互認推出,通過一級市場進入內地的可能性變得更高。兩地ETF一級市場雖然均以機構為主,但內地一級市場直接向個人投資者開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