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回調成買點新基金火線建倉 數千億資金跑步入場

  • 發佈時間:2015-06-03 08:19: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近期大盤巨震,攪亂了不少投資者的“牛市夢”,但在許多亟待建倉的新基金眼裏,卻是饕餮大餐的開始。

  上週四滬指大跌6.5%後,一位已成立新基金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調整為建倉提供了絕佳機會。“因為此前看好的股票一直在上漲,過快建倉的衝擊成本太高,所以遲遲不敢下手。這下好了,個股暴跌一下給了十幾個點的建倉空間。”該基金經理説。

  來自東方財富網Choice金融終端的數據顯示,4月和5月,短短兩個月時間,新基金首募額高達5237億元,其中超過5000億元是以投資A股為主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考慮到新基金一般有長達6個月的建倉期,在A股整體估值水準飆升的背景下,許多新基金都放緩了建倉步伐,而上周突如其來的調整,普遍被他們視為期待已久的“買點”,幾千億資金正在跑步入場!

  新基金火速建倉

  得益於牛市,新基金髮行重現久違的火爆場景。但在基金公司為滾滾財源歡呼的同時,基金經理們卻在為如何建倉而煩惱。

  來自東方財富網Choice金融終端的數據顯示,在4月、5月新基金首募額高達5237億元,較今年前三個月的總額3000億元大增了74.60%,以此推算,二季度成立的新基金首募額較一季度翻倍幾無懸念。在總量激增的同時,單只新基金成立的首募額也在上升。以混合型基金為例,5月份混合型基金的平均首募份額達到40.35億份,且頻頻出現首募額超百億的新基金。

  上海某新基金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從基金公司的角度,樂見新基金髮行規模擴大,但對自己來説,如果基金規模動輒五六十億甚至破百億,將會面臨極大的建倉難題。他指出,無論是從基金公司的股票池,還是從市場情緒來看,成長股顯然是建倉的首選標的,但今年以來成長股一路飆漲,已經突破了原有估值體系的估值上限,難以做出重倉持有的決策。

  “更重要的是,成長股市值一般都不大,一旦決定建倉,動輒幾億的資金打出去,交易員也很難保證在一個合適的價格區間內買到足夠的股票。這也是我們建倉過程中最大的煩惱——衝擊成本太高。”該基金經理説,“所以我們一直在耐心等待,我相信一定會出現較大的調整來提供建倉機會。上周的下跌提供了一次買點,我做了一次比較大的建倉,後續應該還會有好的機會出現。”

  事實上,在暴跌中主動建倉,不僅僅是新基金,還有此前主動減倉控制風險的諸多偏股型基金。今年以來業績排名前列的某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經理在接受採訪時就表示,在上週四大盤暴跌之前,自己已經將部分短期漲幅過快、估值透支過猛的股票賣出,迅速將倉位降低到75%左右。在暴跌之後,其便擇機開始加倉,加倉的對象便是此前“眼饞”卻難以獲得買入機會的成長股。

  熱門題材受追捧

  基金經理們敢於在大跌時大舉建倉的信心,源自於他們對A股牛市仍將持續的判斷。

  中歐基金的曹劍飛認為,雖然經濟仍然沒有企穩,但市場風險偏好在繼續增加,因此市場難有大幅度回調。經過今年以來的大幅上漲,尤其是創業板估值相對較貴,在這種情況下出現震蕩整理或回調都是正常的,但不影響向上趨勢。

  海富通基金研究總監、海富通精選、海富通精選貳號基金經理丁俊則表示,上週四A股的大跌是本輪行情中的一次正常回調,匯金減持、銀行摸底理財資金動向、央行正回購等所有傳聞因素都只有一個主因:前期漲幅太大,需要調整,前期獲利太多,需要回調。他同時表示,在暴跌之後,創業板率先翻紅的表現,也坐實了創業板是本輪行情的龍頭。

  “由於創業板契合了産業轉型、萬眾創業以及‘網際網路+’一系列風口,社會資本加速向其流入,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過熱過猛的跡象,但總體趨勢不會改變。毫不誇張的説,創業板好比上一輪牛市中的地産、水泥、工程機械等板塊,未來還會成為向上的動力。”丁俊説,“目前看來大盤股對指數推動力量太大,上漲過快的話不符合慢牛特性。所以目前風格還不會切到超級大盤股,但前期一些超額收益過多的板塊,如網際網路金融有可能出現變化,熱點個股會出現輪動。主機板中那些市值不高,具有國企改革等政策概念的公司會開始表現。”

  最新一期的“上投摩根投資風向標”則顯示,68.04%的投資人看好A股市場後續走勢,認為A股短期回調後會繼續創出新高,僅有3.8%的投資者看空,另有25%的投資人看平。對於後市主題投資機會,“網際網路+”、“一帶一路”、軍工、醫療最受投資者認可。其中,“網際網路+”仍是投資者眼中的“大熱門”,有78.16%的投資人繼續看好。調查結果還顯示,隨著2014年下半年以來A股市場回暖,投資者情緒指數連續四個季度持續上揚,達到140,投資情緒較為樂觀。

  值得關注的是,對於漸行漸近的註冊制,上投摩根的調查報告還顯示,近四成投資者認為註冊制對股市沒有影響。另外,有45.0%的投資者表示註冊制的推出不會影響其股票投資,與投資者對註冊制的中立態度一致;另有35.1%的投資人相對樂觀,但其中絕大多數在是否會增持股票的問題上持觀望態度。同樣,投資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在註冊制實行後增持股票的意願度更高。

  緊盯政策“風向標”

  雖然在眾多基金經理看來,在牛市格局未改的背景下,市場回調提供了更好的建倉機會,但他們也同時提醒投資者,伴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本輪有著顯著“杠桿”特性的牛市,未來會頻頻出現短期劇烈震蕩。

  上投摩根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吳文哲指出,週一網際網路金融帶動創業板指繼續高歌猛進,同時廣州國企改革帶動國企改革個股熱情升溫,但本週創業板指和上證綜指漲幅過大,市場監管力度或加大。他進一步表示,對A股市場中期走牛的觀點不改,短期仍需關注監管政策的變化。

  上海某基金公司投資副總監則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兩融餘額快速上升以及場外配資的活躍,讓本輪牛市有了明顯的杠桿屬性,這在增加了股市活躍度,令個股飆漲的同時,也積累了巨大的風險,一旦風險暴露或將超出普通投資者的承受能力。有鋻於此,監管層一直在努力控制融資融券等業務的風險,並加大對內幕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這些監管動作會顯著影響到市場情緒。在未來一段時間,市場或因監管力度的變化而出現不同的表現,單日暴跌的情況仍有可能出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