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兩地基金互認帶來新轉機 基金公司排位或再洗牌

  • 發佈時間:2015-05-28 08:08:0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風水輪流轉”,這句老話用在基金公司之間的競爭再合適不過。今年以來,大牛市使得新基金高密度發行,基金公司之間的差距逐漸拉大,前十大基金公司排位即將發生劇烈變化。但近日的基金互認又為部分在新發基金上遠遠落後的基金公司帶來“上位”良機,目前已有近十家大中型基金公司緊急行動,為兩地基金的銷售進行籌備,前十大基金公司排位再次變得撲朔迷離。

  公募加緊籌備基金互認

  “我們領導已經飛到香港去了,正在和香港子公司談基金互認的籌備方案。”深圳一家老牌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透露,基金互認消息一齣來,公司高層便緊急出發趕赴香港,希望儘早確定銷售計劃。其他在香港有分支機構的大型基金公司也已經開始為基金互認做準備,但具體方案仍需進一步形成,待細節公佈後再開展相關産品的推廣。

  博時基金戰略發展中心向記者透露,目前該公司已在積極著手相關業務方案研究和實施,把握兩地基金互認的絕佳機會,快速拓展海外基金代銷市場,以及依託博時全資子公司博時國際,趁勢強化國際化戰略,推動老牌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向“泛資管”轉型。華夏、南方、匯添富、匯豐晉信、上投摩根、鑫元等多家基金公司也早已籌備或正在積極進行。景順長城基金更是高調宣佈,正式與景順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景順香港”)將展開基金互認合作。景順集團大中華、新加坡及南韓區行政總裁潘新江表示,已經看到香港投資者在購買境內A股産品方面的強大需求,將通過與景順長城基金的合作,為香港投資者引入景順長城基金旗下A股産品,爭取成為首批開展基金互認的機構。

  據了解,此次推出的基金互認中,兩地市場機構保留既有交易習慣不變,只需中國結算、深交所和金管局進行系統改造和平臺對接,就可實現資訊與資金安全、合規、高效的跨境流轉,而無需建立機構與機構之間繁複的資訊與資金介面。中國結算總經理戴文華表示,內地基金公司和銷售機構無需任何改動,香港基金公司、銷售機構、或金管局CMU等基金平臺都可以接入基金中央數據交換平臺,自動實現交易數據的高效流轉。同時,中國結算還將為基金互認提供明細份額登記、名義持有、跨境資金結算等服務。那麼,對內地基金公司而言,首要任務就是使銷售效率達到最大化。在面對香港客戶時,基金公司早年苦心經營的香港子公司顯然會更有資源優勢,兩地合作也會使基金公司整體規模更快提升。

  基金公司排位再生變

  事實上,在今年以來的牛市中,確實有不少基金公司快速、密集地發行新基金,規模上升如坐火箭,但也有部分基金公司受到各種因素限制,難以大展拳腳。

  據統計,截至5月27日,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基金已經達到288隻,合計規模高達7326.45億份。今年以來,隨著市場行情的逐漸升溫,基金的發行數量和規模也在同步增加。今年1月至5月新成立基金數依次是59隻、18隻、63隻、96隻和52隻,發行規模分別是806.05億份、398.11億份、1795.25億份、2548.34億份以及1814.70億份。

  新基金髮行主力包括鵬華、廣發、易方達、前海開源、博時、國投瑞銀、工銀瑞信等基金公司,一些原本規模處於中等水準的基金公司目前已經翻倍。而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匯添富基金等前十大基金公司卻因老鼠倉事件在年初遭到證監會處罰,被暫停新業務6個月,不能申報新基金,行業前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

  但兩地基金互認為這些公司帶來新的轉機。根據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統計數據,此次參與中港基金互認的基金中,華夏基金、嘉實基金、易方達基金等三家公司參與互認的規模均超過1000億元,已經可以媲美一家大中型基金公司整體規模;此外,廣發、博時、南方、匯添富等公司參與規模也居前。一旦把握住這次基金互認的銷售良機,上述公司規模有望大幅提升,而排名也會因此發生劇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