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業內建言“雙十限定”:基金持股按流通盤設上限

  • 發佈時間:2015-05-14 07: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5月10日,微信公眾號“每經投資寶”的一則報道在業內掀起大波瀾:匯添富等基金公司利用旗下數只基金“團炒”小盤股的新模式公之於眾。投資者對這一現象引起高度關注:對於這類高控盤的上市公司,有的投資者想順便搭個便車,但又怕這些已“漲到雲霄”的個股萬一突然遭遇“黑天鵝”,或者控盤基金出貨,股價“自由落體”,那就將被砸傷。

  這一新聞目前成為業內關注度最高的事件,業內各界人士是如何看待這種“群狼戰術”包圍單只個股引發股價暴漲的現象?“每經投資寶”的報道是否過於誇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遍訪業內,多位權威人士認為“每經投資寶”的報道屬實,他們同時呼籲,公募基金存在多年的“雙十原則”在如今的市場中對部分股票已失效。這個規則本身存在一些漏洞,不能適應目前的客觀實際,應修改監管規則,對基金持有證券的流通盤比例作出嚴格上限。

  律師呼籲修改規則

  按照公認的基金投資“鐵律”,目前基金在投資上只要遵守基金契約(即委託理財協議合同)和“雙十限定”即可。所謂“雙十限定”,即一隻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其市值不得超過基金資産凈值的10%;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發行的證券,不得超過該證券的10%。

  因此,只要沒有踩到上述紅線,原則上公募基金對證券的投資是並無其餘限制的。然而,分析人士認為,這條“雙十限定”紅線的明顯漏洞使規則已對一部分股票失效,相關證券律師呼籲修改“雙十限定”。

  上海傑賽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期某只小盤股被一家基金公司的多只基金産品買入,且佔據流通股本超20%以上比例的現象,雖然這對上市公司決策權沒有重大影響,但對股價有巨大影響的。這就需要在規則層面進一步完善,應該對流通盤的持股比例作出相關限制。

  廣東奔犇律師事務所劉國華律師也認為,一些基金對流動性本來就不高的高價股抱團,容易涉嫌操縱股價,也很容易導致股價崩盤。同時,一些基金內部是不是商量好了一起鎖盤呢?這些現象雖然目前暫無證據證明,但對流通盤控盤比例太大,將潛在地為某些不良行為提供便利。

  公募基金行走在監管邊緣

  一位資深私募公司投資總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雙十限定”只限制了佔總股本比例而不對流通盤作限制,這不夠合理。

  這位投資總監表示:以前幾隻基金抱團對一隻股票控盤的情況也有,但沒有現在這麼明顯。之前一旦幾隻基金大舉買入同一隻個股時,監管層會及時詢問,但他個人認為,去年以來對公募基金相關買賣的監控似有所放鬆。

  與此同時,另一位私募基金經理還向記者表示,基金們一起推高股票價格,不僅能保證基金業績,還能吸引更多人申購,基金公司可提取更高的基金管理費並且迅速出名,這對基金經理本身的業績排名和收入都有好處。有名氣、有地位後,基金經理跳槽也更容易,只要沒接到最後一棒,在泡沫破滅前抽身離開即可。要想打破這種模式,除非基金面臨大面積贖回,但現在處於牛市,基金很難遇到這種情況。

  控盤20%已可操縱股價

  一家大型私募基金公司總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當初監管部門對基金投資作出‘雙十限定’,首先是為防止基金公司操縱股價,是保障投資者利益的舉措;其次是避免出現內幕交易,對市場造成不公平。”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一家基金公司如果持股流通盤超過20%左右,就能對上市公司股價造成重大影響,可以影響股價走勢。以安碩資訊為例,總股本6872萬股,流通盤僅2416萬股,按照目前規定,基金公司可以持有10%的股票(687萬股),而匯添富基金截至一季度持有597.43萬股,佔流通股比例為24.73%。

  安碩資訊經常出現連續漲停甚至無量漲停,分析人士認為,從股價走勢看,安碩資訊表現出的就是被高度控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中國紡機(現名:中毅達)曾遭坐莊炒作,並被證監會查處。證監會披露的資訊顯示,2006年4月18日~7月20日的共51個交易日中,王紫軍用其控制的67個證券賬戶,累計買入中國紡機股票4233.46萬股,賣出4152.47萬股。同年5月18日,王紫軍持有中國紡機達到437.49萬股的峰值,佔流通股比高達17%。該案例中,犯罪行為人雖然只持有流通股的17%,但客觀上已經對股價走勢産生重大影響,已經實現並完成了對中國紡機的股價操縱。

  業內人士指出,假設一名投資者本來認為自己手裏的個股到了100元就有泡沫了,但安碩資訊還能漲到400元以上都還沒“破”,那麼投資者將競相購買泡沫看起來還不高的個股,“比價效應”將吹大整個市場泡沫。

  私募大喊“我不敢”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此次集中持股上市公司流通盤的比例超過10%的基金公司均為公募基金,卻沒有出現一傢俬募基金。這種差異的原因何在?

  一位大型私募老總告訴記者,私募之所以沒有像公募那樣做,主要是擔心觸及政策底線,因為私募基金的基金經理是主要負責人,一旦因涉嫌操縱股價被調查,影響到的將是基金經理個人;而公募基金經理是代表公司,一旦出現問題,由公司出面解決即可。

  同時,由於私募基金規模一般較小,在操作方式上也不敢冒太大風險,將較多資金佈局在單一個股上。

  一位資深業內人士指出,從歷史規律看,基金公司如果持有一隻股票流通盤的20%,那麼相關個股股價就有機會上漲超50%;如果控制30%的流通盤,相關個股或將出現翻倍行情。他也建議將相關規定修改為針對流通股設定持股上限,這樣更合理,也更有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