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産品牛市遭遇“冰火兩重天”

  • 發佈時間:2015-05-13 01:09: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牛市熱點倍出,前一陣“超百億基金3天募集完畢”以及一些基金公司規模不斷創出新高的消息不絕於耳,讓人感覺到基金業似乎完全沐浴在熱浪中。然而,事實上也有一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正啟動基金清盤或轉型的“迷你基金”提醒著我們,不討好的基金産品,即使置身牛市,也難解寂寥之感。

  債基“討生存”吃力

  就在5月,上海兩家基金公司相繼發佈了旗下債券型基金擬清盤或轉型的提示性公告。查看公告可以看出,兩隻債券基金均是迫於“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産規模低於5000萬元”或類似情形而啟動清盤或轉型程式。

  “A公司將啟動清盤的是一隻定期開放債基。我記得幾年前這類産品剛出來時,市場還是比較看好的,認為定期開放産品有一定的封閉期,有利於基金經理在投資上通過提高風險系數適當地增強回報,而且約定一定時期開放,也給基金持有人提供了收益變現通道和退出機制。但遺憾的是,從目前一些基金公司的運作來看,並非所有此類産品都展現出了當初較為理想的預期。”某基金公司市場部門人士説道。

  “也要看業績的,真是業績做得不錯的,還是能留住不少客戶。如果業績太過平淡,比如在股市這樣紅火的背景下,你這個債基一季度才做出了1%、2%的收益,那實在是相形見絀,由不得人家想抽身而退了。”有業內人士進一步點評道。

  與此同時,也有較資深業內人士表示,前幾年股市低迷,基金業對於低風險産品、絕對收益産品給予了較多重視,多家公司都發行了包括貨幣基金、短期理財基金和定期開放債基、分級債基等在內的固收類基金産品,只是在固定收益産品的投資能力上,國內基金公司尚未形成明顯的分野。

  “但他們各自在固定收益産品上的投研實力、品牌影響力甚至是獲得資源的能力肯定是有差別的,當市場形勢是‘股強債弱’時,那些在固定收益方面品牌實力較弱的基金公司就會比較頭疼了,尤其是定期開放産品,每當集中開放期來臨時,贖回壓力都會比較大。”上述人士説道。

  他指出,直接清盤或者選擇轉型為混合基金,往往就成為這些“迷你”債基的命運。

  指基也有失意時

  如果説投資者熱情轉移,債基有點“失寵”的話,一些跟蹤股票指數且近半年來投資回報還較為不錯的指數型基金,也落得“轉型”地步,則讓人有些不解了。

  但這卻是事實。近日,國內某基金公司發佈提示性公告,表示旗下一隻跟蹤某特定股票指數的指數基金擬啟動轉型工作,有意向主動型的股票主題基金“變身”。雖然公告並沒有明確提示,但大體來看,該基金自2012年成立以來,規模逐步縮水。此外,儘管今年股市活躍導致該基金最近3個月的回報已超過40%,但從公開的定期報告來看,該基金曾出現過超過連續60個工作日基金資産凈值低於5000萬元的情形,或許正是如此,才導致其選擇轉型之路。

  “具體來看,這只基金的標的指數跟蹤的主要是一批成長性較為突出的藍籌股票。遺憾的是,基金成立以來的這幾年,股市正處於藍籌股受到極強壓制的運作區間,所以,基金運作艱難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生不逢時’,即使這一年多情況有所好轉,也無力回天。”針對上述情況,一位基金業內人士評點道。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牛市中零星散佈的一些基金清盤或轉型現象,有專業分析人士認為,這並非“不和諧之音”,相反,基金業産能的自我調整和清理或許正由此形成,而基金産品在市場上或“長風破浪”或“進退兩難”的處境,則考驗到基金公司適時適地考察基金産品發行環境的能力,以及在基金産品後續運作中的推廣能力。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