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基金打新進入“薄利多銷”模式

  • 發佈時間:2015-05-08 06:34:0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對於資金量有限的中小投資者來説,申購新股具有“低風險、高收益”的特點,借道打新基金分享新股盛宴似乎有利可圖,然而基金打新也並非穩賺不賠

  5月5日至5月7日,23隻新股在連續3個交易日內密集申購。新股接連登場,打新基金也備受市場追捧。統計顯示,今年以來58家基金公司累計獲配2000余次新股機會,儼然已成為散戶眼中的“中簽王”。

  然而,記者採訪發現,在二級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基金打新不但要承擔各類機會成本,而且收益並沒有過去高。

  不再如同“中彩票”

  2014年初修改後施行的《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對網下投資者報價、回撥比例、配售等做了修改。其中,“取消有效報價投資者數量上限、非個人投資者應當以機構為單位進行報價,以及網上投資者有效申購倍數超過150倍的,回撥後網下發行比例不超過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10%”等幾項新規,直接導致網下機構配售比例的急劇下降。

  比如,4月24日上市的金石東方珍寶島等10隻新股的平均網下配售中簽率僅為0.145%,網上發行中簽率則高達0.475%。在2014年新規施行前的打新第一季,48隻新股的機構網下申購獲配比率高達15.39%。在中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李蘭看來,目前無論是與散戶比,還是與過去比,機構能吃到的“肉”都少了一大塊。

  李蘭認為,目前的網上打新收益對於基金來説,只相當於“蚊子肉”。

  業內人士表示,新規施行前的打新基本按照基金産品計算,沒有中簽的基金都要被“剔除”掉,剩下“中彩票”的基金産品數量很少,這些基金最低的凈值增長率是1至2個百分點,好一些的可達4個百分點。而新規施行後,按照機構數量計算,約7成機構連同旗下數百隻基金産品都能中簽,每只基金獲配的新股數量自然相對減少,變成“薄利多銷”的局面。

  “薄利多銷”讓基金打新魅力下降,但部分基金公司仍樂此不疲。一方面是因為新股相對收益高、風險小。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師楊德龍認為,目前新股仍具有一定稀缺性,且定價偏低,其上市後漲幅可觀。今年的上市新股首日平均漲幅超過40%,相對於其他理財産品有一定競爭力。

  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股市表現不佳的中小基金公司渴望借助打新噱頭快速提升知名度、擴大規模。“真正在二級市場表現優異的基金公司一般沒有精力參與打新。大的基金公司參與打新,更多的是出於提升基金品牌效應、吸引潛在基民考慮,最終意在提升規模、增加收益。”好買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員魏璐説。

  “另外,對於一些自身設計為低風險的基金品種,比如養老基金,其參與打新自然是比投資股票二級市場更穩健的方式。”魏璐説。

  也須防範“黑天鵝”

  基金打新並非穩賺不賠。一是高倉位打新得不償失,二是仍有新股破發的潛在風險。李蘭解釋道,按照《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持有一定數量非限售股份的投資者才能參與網上申購。網上配售應綜合考慮投資者持有非限售股份的市值及申購資金量,進行配號、抽籤。

  簡單説,過去打新是拼資金規模、拼概率,如今除了資金量以外,還要持有相當數量的股票作為申購“門票”。這就將不直接從二級市場主動買入股票的債券型基金擋在門外。

  對於股票型基金來説,新股方案必須明確每位投資者網上申購數量的上限,最高不得超過本次網上初始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以10億元的基金規模測算,單一股票打新對凈值的最大貢獻也僅有萬分之五。基金規模越小,相應收益佔比會大一些,基金規模越大,收益佔比可能越小。在二級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基金高倉位打新常常得不償失。

  從歷史收益來看,基金參與申購新股並不是穩賺不賠的買賣。Wind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0餘年中,有4年出現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情況,新股破發家數分別為3家、26家、77家、41家。特別是2011年和2012年,破發率分別達到27.30%和26.45%。

  基金打新還有可能遇上“黑天鵝”。此前,中國證券業協會發佈公告稱,為規範打新,對2014年9月至12月期間的43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項目中,違反有關規定的31個股票配售對象列入黑名單,其中就包括4家公募基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