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社保基金“錯失牛市” 保守估計損失已過萬億元

  • 發佈時間:2015-05-04 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董少鵬  責任編輯:郭偉瑩

  中國股市“改革牛”可謂一騎絕塵,截至4月30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收報4441.65點和14818.64點。如果與去年4月30日相比,則兩大指數分別上漲了119%和103%。在人們對後市議論紛紛之際,已有不少投資者希望兌現收益。但另一個為人忽略的事實卻是,由各地方政府主管的社保基金卻喪失了一次難得的牛市機遇。

  據財政部公佈的預算報告顯示,2014年全國社會保險基金收入39186.46億元,支出33669.12億元,年末滾存結余50408.76億元。據專業機構測算,養老金累計結余有3萬多億元。那麼,假設這些結余基金全部買入股票,按上證指數同期漲幅計算,則去年結余的50408.76億元少增值約56407.40億元,養老金部分少增值約3570億元。

  當然,按照穩健投資、長期投資、責任投資的理念,社會保險基金結余部分不會全部投資股市。那麼,如果按照結余資金20%的比例購買股票,則社會保險基金和養老金的投資損失將達到約10081.75億元和714億元。而如果按照結余資金50%的比例購買股票,則損失也將達到約28203.7億元和1785億元。

  早在我國“十二五”規劃綱要中,就已提出“積極穩妥推進養老基金投資運營”的命題。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和監督,推進基金市場化、多元化投資運營”的決策。積極拓寬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渠道,已達成更廣泛的共識。但也有不少專家認為,養老金入市風險很大,反對養老金入市。

  養老金是“社保基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此,需要就有關概念做一個説明:大家日常所説的“社保基金”是個簡稱,不能準確反映我國社保制度和養老金制度的現狀。我國有兩大塊“社保基金”:一塊叫“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是國家社會保障儲備基金,專門用於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支出的補充、調劑。可以叫“未來養老金”。這筆錢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運營。從2003年6月份起,“全國社保基金”就開始拿出一定比例的資金,以委託投資的方式進入股市,並且取得較好的收益率。

  另一塊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社保基金”,即由地方政府管理的“社會保險基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可以叫“當下養老金”。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投資管理和監督”,針對的是地方政府管理的“社會保險基金”中的養老金部分。

  按照現行政策,在已經進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做實的試點省份,部分做實積累的基金,經國務院批准,它的部分個人賬戶的積累資金可由地方政府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2012年3月份,廣東省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結存資金1000億元率先委託投資試點。2015年2月28日,山東省啟動了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結余基金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投資運營試點。截至2014年底,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1930.3億元,而首批委託金額為100億元。

  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的全國統籌養老金是不進入股市的,所以中國也不能這樣做。我認為,這種比較是機械的,是不務實的。美國的全國統籌養老金不入市,是事實,但其替代率僅為40%。但其以企業年金為主的補充養老金,替代率接近60%,這一部分基金絕大部分都入市。

  中國地方政府管理的“社會保險基金”,養老金部分與美國的全國統籌養老金類似,但其替代率比美國高。據有關機構評估,替代率為70%左右。而中國的企業年金部分尚未“長大成人”。鋻於中國的社保制度與美國有很大差異,養老金的管理也不能簡單地參照美國模式。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堅持最保守的投資原則,將“當下養老金”按照一定比例,以委託方式入市,是可行的。

  據社保基金理事會統計,全國社保基金自建立以來,年均投資收益率達8.36%(其中2014年11.43%),遠超同期通貨膨脹率,也明顯高於目前各地基金的實際收益率。為確保本金安全,廣東省、山東省均與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在委託投資合同中約定了“本金安全保障”的條款,社保基金理事會也承諾了委託投資運營的最低收益率。這樣做,能夠最大程度地保障地方社保基金的權益。

  我們認為,由地方政府委託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進行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方式是成功的,應該在進一步完善的基礎上加以推廣。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