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ETF和期貨或納入滬港通 海外基金參與仍存障礙

  • 發佈時間:2014-12-03 08:1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滬港通平穩運作兩周,南下和北上交易額度的使用趨於平淡。12月2日,北上交易當日額度剩餘96.89億元,使用額度佔比25.5%;南下交易當日剩餘額度102.21億元,即僅使用2.7%。

  “紐約、歐洲的投資者對滬港通有極高的興趣,但還需要一些時間去深入了解整套機制,畢竟對他們來説,這是一個全新的市場。”亞洲證券與金融市場協會(ASIFMA)行政總裁Mark Austen(馬克?奧斯汀)坦言,現在還存在一些未決問題,影響長線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

  滬港通下的交易規則不同於海外機構投資者普遍適用的交易規則,令眾多機構雖對加倉A股興趣滿滿,卻礙于規則限制無法參與。ASIFMA與湯森路透推出的白皮書《直通車:滬港通的影響及未來》中,羅列出在技術層面仍待解決的細節問題。

  “監管者和交易所已經明白業界擔憂的這些問題,在滬港通開通前,他們已經合力解決了很多問題,現在這些是餘下、需要更多時間解決的問題,因此無法在開通前完成。”奧斯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兩大擔憂

  在滬港通宣佈開通日期之前,ASIFMA曾是少數要求推遲開通時間的機構,其曾向監管機構上書,要求給業界更多準備時間。

  “6個月可能看起來很長,但實際上很短,尤其是當你需要把差異巨大的機制放在一起時。”奧斯汀認為,而從宣佈開通時間到實際運作,也只有一週時間,機構投資者還需要更多時間做好準備。

  海外機構投資者需要準備面對的問題之一,即如何適應從券款對付(DVP)轉換為預先交付。

  “目前,預先交付證券的交易程式對一些機構投資者而言還是一個障礙。預先交付證券並非大部分投資組合經理習慣的交易模式,他們的交易程式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奧斯汀表示。

  對於海外機構投資者而言,預先交付的一個問題是,可能帶來額外的交易對手風險──投資者在將持股從自己賬戶轉机出兩天后才能收到付款。這與“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券款對付存在顯著差異,對於長線基金,尤其是有多個託管行的基金而言並不方便。

  “另一種情況是,你不能提前交付股票,因為你不知道第二天還是否想賣,因為很多基金經理的交易是基於實時市場資訊。”奧斯汀指出,很多問題業界早已提出,但其中部分要求做出重大修改,在6個月的時間框架內還無法解決,各方需要更多時間商討解決方案。

  一些券商已經做出調整,確保客戶能夠繼續實現券款對付,例如花旗推出第三方結算交收服務。也有基金,則選擇等待2015年中港交所給出新的解決方案。

  實益所有權問題,也成為不少機構投資者無法參與的障礙。投資者通過滬股通買入的股票由港交所的全資附屬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HKSCC)代持,投資者擔憂代理人無法有效代為執行其權利。“這不僅對基金經理而言是一個問題,對基金本身來説也是,因為那些在盧森堡或愛爾蘭註冊的基金,監管上不允許持有無實益所有權的股票。”奧斯汀解釋。

  滬港通啟動後,盧森堡金融監管委員會明確要求基金要先獲批准才能投資,而在該地註冊的股票基金超過3600隻,資産總值高達1.2萬億美元。

  不過,目前這一情況正在改善。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日前透露,9隻盧森堡註冊的零售基金已經獲批參與滬港通。他表示,香港需要多做些功夫,令投資者對滬港通的持股代理人制度具有信心。12月1日,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已經前往巴黎,展開一週的歐洲訪問,向歐洲解釋滬港通機制。

   ETF、期貨有望納入

  對於滬港通,投資者的其他擔憂,主要來自於額度限制等帶來的執行風險。

  白皮書指出,每日額度用盡後無法再買入為機構投資者帶來潛在的執行風險,而QFII和RQFII不存在這一風險,因此長線基金暫時可能更偏好已經熟悉的QFII投資渠道。另一方面,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的限制,也帶來執行風險,只有在當日交易結束後,投資者才能得知是否已經超過10%的限制,若超出該限制,超出部分將被強制賣出。

  一些券商則認為,通過滬港通購買的股票需要與通過QFII買入的股票分開持有,增加了其行政管理和報告的負擔。“在期貨領域,一個成功的合約,可能需要幾年時間發展,對滬港通而言,幾乎全球所有的股票交易員都是潛在客戶,大量參與者需要時間進行教育。”ASIFMA董事總經理Nick Ronalds(郎若思)坦言,但這並不意味著所有問題一旦解決,資金就會一下子涌入,“每一個基金都有不同的規則和投資規定,一些基金現在就能參與,一些基金可能需要花幾個月時間熟悉機制後再考慮參與,養老基金之類更保守的投資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這是一個逐漸轉變的過程。”

  “需要記住的是,這是一個試點項目,中國自身也處在學習的過程中,緩慢、逐漸發展起來並不是一件壞事。”奧斯汀認為,隨著投資者加深了解、完成與其經紀之間的有關法律文件,以及現存問題得以解決,交易規模一定會逐步增加。

  對於未來的發展,奧斯汀預期,滬港通會囊括更多産品種類,如ETF、期貨等,更長遠的方向可能包括債券,但模式或許不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