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滬港通遭遇你媽覺得你冷 港股通基金暗流涌動

  • 發佈時間:2014-11-24 07: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大基金公司加速創新伺機介入

  “滬港通”表面上看似遇冷,但實際上,包括華夏在內的多家大型基金公司正在暗中發力,已上報類似“華夏滬港通恒生指數基金”這類的創新産品

  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即所謂的別人覺得你冷,其實自己並不見得那麼冷。目前的滬股通和港股通似乎正在陷入這樣的境地。

  “130億元、48.45億元、26.12億元”與“18億元、8億元、2.53億元”,這是滬港通正式啟動後3天內“北上南下”的流入資金數據。據Wind數據顯示,滬股通開通當周,額度使用率已降至兩成,港股通每日額度使用率僅為2.41%。

  滬港通會否步港股直通車的後塵?滬港通會否成為雞肋?這是當下不少投資人心頭揮之不去的疑慮。然而,接受《投資者報》採訪的專家認為,滬港通的開閘,最大的意義體現在其標誌著中國資本項目開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而對於投資者來説,則只是多了一個投資通道。對於一項長期互聯互通的制度來説,每日額度出現閒置甚至低於預期很正常。

  “滬港通已經開通,不可能停下來,也不會關閉。”華泰證券分析師告訴《投資者報》,目前滬港通遇“冷”,但換個角度來看,對於投資者和綜合實力較強的基金公司來説,卻是難得的機遇。前者可以精挑真正受益基金、佈局“撿漏”;後者可以根據滬港通開通後涌現的一些與以往設想不同的現象加以創新。

  “對於兩地投資者而言,相比滬港通50萬元的投資門檻,買入有望受益的基金,投資門檻最低甚至僅需1元,而且其背後還有著強大的投研團隊支援,從這兩個層面來説,基金顯然是投資滬港通既便捷又低門檻的利器。”這位分析師稱,除了真正有望受益的主題基金,上證180指基及恒生指基也非常值得關注。以內地首批跨境ETF試水基金之一的華夏恒生ETF為例,其不但能準確跟蹤香港恒生指數、捕捉港股行情,還具有投資門檻低、套利模式多等優點,先發優勢相當明顯。

  恒生ETF重要性有待發掘

  儘管滬港通交投低於預期,但滬港通首期568隻個股的交易紀錄還是很能説明一些問題。

  據港交所主席周松崗引述數據指出,滬港通開通後的兩天內,港股通合資格股份當中,約有九成有交易紀錄,活躍股份以中型股為主且沽盤佔總成交比例較高,反映有投資者短炒3天即離場。

  然而,擺在短線客面前一個嚴峻的事實是,在當前滬港通的機制下,買賣港股仍涉及到匯率問題。高成本的匯差使得資金難以流向港股通通道。而且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如直接買入滬港通個股,還將受港股交易單位限制,整手金額從3000多港元到15萬港元不等。

  顯然,受益於滬港通系統的“綠色通道”——恒生ETF基金未來有望成為內地普通投資者淘金港股的利器。

  以目前市場上僅有的兩款港股通概念基金産品——華夏恒生ETF和添富恒生基金為例,它們在運作效率、費率上都較現有港股QDII基金更具有優勢。

  首先,在費率方面,目前港股QDII基金均需要在香港開立資金和證券賬戶,涉及境外託管行、境外券商的交易和清算,運作費用較高。而上述兩款産品則不需要境外託管行以及在香港開戶,託管費及相關費用有望降低,從而節省投資者投資港股的成本。

  以華夏恒生ETF為例,作為境內首批跨境ETF基金,其聯接基金更是境內第一隻可以用美元買賣的基金産品。華夏恒生ETF採取被動投資的方式,既能規避主動管理的不確定性,還能幫助內地投資者規避滬港通對於個人投資者證券賬戶及資金賬戶內資産不低於人民幣50萬元的門檻,大幅增加投資者享受滬港通的投資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交所滬港通系統未來進一步實現整合和升級,上述兩款産品的運作效率還有望進一步提升。

   港股通基金創新暗流涌動

  “市場恐懼時我勇敢,市場勇敢時我撤退。”這是許多資深股民在無數次摔倒和慘敗後總結出來的寶貴經驗。其實,對於基金公司産品創新來説,抓住市場交投的冷清期好好研究相關創新産品,也是基金公司最終贏得主動的不二法寶。從這個層面上説,目前滬港通交投的冷清,其實也是基金公司可以對擬推出的相關創新産品精雕細琢的寶貴時間。

  事實上,隨著滬港通的開閘,多家基金公司上報了瞄準港股通投資機會的産品。其中,華夏基金上報了華夏滬港通恒生指數基金,南方基金則上報了南方滬港通恒生ETF。這兩款基金認購門檻初定在1000元起,相當於在二級市場交易時最低的資金門檻僅為100元。值得注意的是,有消息稱,兩隻滬港通基金在上報的産品方案中首次提出了二級市場“T+0”交易。此外,易方達基金也表示,公司正在考慮開發專門針對滬港通的分級基金等交易類基金産品。

  從公開資料中投資者不難發現,上述3家能夠及時上報創新産品的基金公司都是行業內綜合實力居前的公司。其中,華夏基金被晨星多次評為國內綜合實力第一的基金公司,其産品研發能力高居榜首,不但去年5隻行業ETF五箭齊發,而且從華夏恒生ETF現有的創新設計來看,也充分彰顯了華夏基金在ETF産品研發領域的強大實力。

  據了解,在兩年前發行華夏恒生ETF時,華夏基金就做了多方面的創新,力求向投資者提供便捷的理財工具,包括代理買賣的申購贖回模式、T+0日鎖定申購價格以及聯接基金新增美元買賣等創新。

  資料顯示,目前,華夏恒生ETF的申購為全部現金替代,華夏基金作為基金管理人代理買賣恒指成份股組合,並根據代理買賣價格計算投資者的申購贖回價格。

  此外,華夏基金在當時還引入多家做市商活躍交易,使産品可以維持較高的流動性和較低的折溢價,同時通過規範運作緊密跟蹤恒生指數,日均跟蹤偏離絕對值不超過5BP,年化跟蹤誤差在1%左右,從而讓內地投資人得以直接投資恒生指數。

  其次,在技術上華夏恒生ETF亦做了一些特殊安排,即管理人在T日實時代理買賣恒指成份股組合,並根據實時代理買賣價格計算投資人的申購贖回價格,投資人實時鎖定申購贖回價格,這樣大大降低了交易價格波動風險,併為投資人提供短線操作以及套利交易的有效工具。

  此外,華夏恒生ETF聯接基金也有一大創新,那就是增加了美元購買方式,以美元買入聯接基金,贖回時仍然獲得美元,美元認購、申購和贖回的方法和人民幣類似,對價為美元折算凈值,實際上就是以人民幣計價的基金凈值,按照申購贖回當日的匯率換算得到美元金額。

  顯然,對於一貫以産品研發能力著稱的華夏來説,華夏滬港通恒生指數基金有了這一段難得的寶貴時間的緩衝,未來推出後勢必創新力度更大,更貼近投資者投資港股的需要。

   受惠概念和套利模式將陸續出現

  資本的天性是逐利的。儘管現階段投資者對滬股通的興趣遠超港股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真正受惠概念和套利模式將會陸續出現,許多在初期採取等等看態度的投資者也會轉變觀念,滬港通額度使用量也將隨之上升。

  “滬港通開通後,短期可能利好出盡,前期受開通預期漲幅較大的品種可能會出現回調。但是,受益滬港通的標的在未來很長時間都將會受到資金關注。因此,隨著滬港通額度使用量的回升,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會在未來推出相應的基金産品無可置疑。”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産品設計總監告訴《投資者報》,對於ETF産品來説,華夏恒生ETF現有的許多創新設計成為眾人的仿傚對象的可能性極大。

  據他介紹,華夏恒生ETF的創新不僅在於方便投資者購買,還體現在多重套利模式的設計上。比如,當ETF出現折價即價格低於凈值時,由於T日買入的份額T日可贖回,恒生ETF存在贖回套利機制。具體做法是,投資者買入恒生ETF並贖回,基金管理人在香港T日實時賣出組合證券,可以鎖定套利收益。反之,如果ETF出現溢價即價格高於凈值時,由於T日申購的ETF份額在T+2日才能夠賣出,投資者通過事先持有一定的ETF份額並以恒指期貨對衝存貨風險可以進行套利。除了折溢價套利之外,投資者若T日買入恒生ETF後,恒生指數在當日出現了上漲,則投資者可以直接將ETF贖回,獲取恒指上漲所帶來的收益。

  另外,由於深港兩地節假日及交易時間方面的差異,可能會出現香港閉市,但恒生ETF在深交所依然能夠交易的情況,由此帶來事件性套利的機會。比如,內地或歐美市場出現重大事件,華夏恒生ETF價格未能有效反映潛在漲跌幅,投資者可以提前買入恒生ETF或賣出ETF,待港股開市且價格有效反映後,再進行相應的反向操作。

  “華夏恒生ETF這種便於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者找到適合自身的方式參與套利或者直接長期持有的設計,已經被市場逐漸接受。這給後來的同類産品提供了很大的借鑒。”相關的基金産品設計總監告訴《投資者報》,滬港通的正式啟動必然帶動基金在港股研究、服務香港投資者等方面加大投入,為基金的研究、服務境外投資者等國際業務打開局面。在這樣的背景下,除了恒生ETF,針對港股通的主題基金産品未來可能也將大量涌出。

  “二級市場‘T+0’或許會是未來港股通主題基金的重要共性。”華寶證券分析師告訴《投資者報》,未來一些綜合實力強的基金公司可能會率先推出一些主要標的物為優質區域及全球龍頭企業的主題基金。例如,主投在香港上市的地産商、綜合企業、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及全球科技或網路公司股票的主題基金;其次,還可能會推出一些主要標的物為稀缺價值或具有獨特敞口的個股及板塊的基金,如主投只在香港上市並在內地具品牌知名度和優勢地位的海外零售業板塊的主題基金,以及主投中小型成長股的主題基金。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