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公募基金首現主動退市 專家:經營理念的一大進步

  • 發佈時間:2014-08-18 18:0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導讀】公募基金首次出現主動退市,多支迷你基金低於清盤線。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股票可以退市,但是基金主動退市,還是新鮮事。現在,我們終於見到了第一支主動退市的公募基金。昨天,匯添富基金發佈公告,稱旗下匯添富短期理財28天基金擬終止運作。這意味著,困擾行業多年的迷你基金退市終於破局。

  業績方面,匯添富短期理財28天處於同類産品的中上游水準。這樣一支基金,主動退市,我們如何看待這其中的意義?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表示,匯添富短期理財28天基金擬終止運作,主要是出於兩方面的考慮。

  經濟之聲:公募基金主動退市,這種情況還是頭一回。匯添富短期理財28天基金準備終止運作,背後的考慮有哪些?

  奚君羊:從該公司自己的解釋來看,他們主要出於兩點考慮。第一,基金本身規模比較小,對於整個基金管理公司來説,它起的作用相對來説不是很突出,同時也意味著市場對這個産品也不是很歡迎。第二,他們發現,市場上其實更需要的是30天的這樣一種貨幣資金,而他們現在的資金是28天,不符合市場的需求,因此主動退市。

  這樣一種基金的主動退市,是一种經營理念上的一大進步。因為我們過去對基金公司的理解是,他們總是會讓自己的基金盡可能的存續,他們的基金規模越大,基金總量越多,越可以體現他們本身的實力。現在匯添富主動退市,説明基金管理公司已經把經營理念符合市場實際,符合市場的需要和公司本身的發展結合在一起了。

  經濟之聲:這支基金主動退市,您覺得僅僅是一個個案?還是會有一些代表性的意義?

  奚君羊:我認為實際上這只是一個開端,未來基金公司主動退市的現象還會不斷出現。實際上匯添富這樣一種舉措,已經給了市場一個暗示,也就是説,基金管理公司如果手頭有一些不符合它自身發展的,不符合它本身理念的一些基金,也是可以主動退市的。接下來可能會不斷的有這種主動退市的情況出現。基金管理公司要看自己的品種是不是達到了合理配置的要求,有些已經不太合理的就要取消。另外,基金公司還要樹立自己獨到的品牌。市場是不斷變化的,這幾個方面都會導致基金管理公司去深入思考,梳理現在手頭的基金是不是還有存續的必要。

  從去年開始,媒體和投資者都在關注迷你基金的問題。運營效果不佳的迷你基金,不但佔用了市場資源,同時也給投資者帶來錢再投資風險。匯添富短期理財28天基金 的主動退市,給迷你基金的清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雖然迷你基金接下來很可能面臨著一系列的陣痛,但是,對於整個行業來説,汰舊換新是發展的必然選擇,迷你基金的陣痛,必將催生行業的健康新格局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部經理桂浩明對此做獨家解讀。

  經濟之聲:前面我們説到匯添富短期理財28天基金準備終止運作。某種程度上,這給基金行業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更多的迷你基金依然存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130隻基金資産規模低於5000萬元的清盤線,比去年底的69隻增多了近一倍,數量佔比也從去年底的4.46%上升到7.5%。對於這些迷你基金,主動退市是不是一種好選擇?

  桂浩明:實際上對於基金的退市,我稱為基金的提前終止。因為有些基金在發行當中都是永續性的,但相關規定也有要求,如果規模持續低於5000萬,要通過一定的手續進行終止,通俗的講,這也是一種退市。不過到現在,這些在境內的迷你基金還沒有一個主動退的,匯添富是第一個案例。

  這些基金之所以不主動退,涉及到幾方面。對於基金公司來説,它發一個基金不容易,要退掉的話,總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也容易引起社會上對它的負面評價。另外,對一些基金持有人來説,有可能當年買的基金現在一直是虧損狀態,有些人希望用時間換空間,希望將來能夠盈利,如果基金進行提前終止的話,盈利按季清算了,可能投資者是虧損的,所以有些持有人也不太願意主動退。

  有些基金品種當初的設計也有問題,包括像匯添富這種28天的短期理財,它的收益實際上做不過貨幣市場基金,同時由於它是28天的短期性質,現在銀監會規定銀行發理財産品不能低於一個月,必須在30天以上,所以這種基金的生存空間很狹窄,主動退也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另外,在香港發行的一些像RQFII基金,有的因為操作等各方面因素和當地市場不相符合,規模已經壓縮到幾百萬港幣,現在有些基金在主動退。

  出於市場各方面因素考慮,有些基金正在採取措施。但是我個人感覺,目前只是一種初步嘗試,要大面積出現基金退市,現在各方麵條件都還不具備。

  經濟之聲:目前來看,基金的存量已經接近2000支的大關。在經歷了前期粗放式的發展之後,下一步在基金髮展和行業監管上,都有必要做得更加細緻。有觀點認為對於整個行業來説,基金的退市能夠提高基金行業的活力,您同意這樣的分析嗎?

  桂浩明:應該是這樣。但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讓它退的問題,而是把現有的基金做好。現在很多基金重首發,輕持續行銷,就是簡單的規模效應,而不是把單一的發行基金做好,結果基金越做越多。基金多了以後,第一,它缺乏品牌,沒有品牌效益,發了以後,沒有很好的維護,結果自生自滅,有的變成了5000萬的小基金了,迷你型的。第二,由於缺乏品牌效應,各個基金形成一種同質化競爭,因為選擇的品种太多了,所以很多投資人不願意去選。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基金不能以光發多少個品種來取勝,而是要提高對投資者的回報,否則過於粗放的發展,越搞越多,卻沒有一個能夠真正做好,能夠真正為投資者提供代客理財、專家理財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