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ETF的強勢崛起,基金公司開始重塑持續行銷矩陣。近日,多只ETF增加流動性服務商(又稱“做市商”),部分已增至10家以上。在ETF規模超過3萬億元的當下,如何在白熱化競爭中脫穎而出?優化産品競爭力、增加線上曝光度、提升持有體驗,逐漸成為基金公司持續行銷的發力重點。
優化産品競爭力
近期,多只ETF新增流動性服務商,以優化持續行銷時的競爭力。
11月20日,易方達基金公告稱,為促進易方達創業板ETF的市場流動性和平穩運作,即日起新增浙商證券為該基金流動性服務商。近日,廣發、華夏等公司旗下的中證A500ETF也增添了多家流動性服務商。
“流動性是ETF的生命線,多個做市商提供買賣報價,有助於縮小ETF的買賣價差,提升流動性,從而增強産品競爭力。同時,多個做市商提供服務,還能規避單一做市商可能面臨的風險,如技術故障等。當然,引入多家做市商成本較高,這也體現出基金公司對ETF的重視程度。”排排網財富理財師姚旭升説。
據上海證券報不完全統計,僅11月20日,就有66隻ETF公告新增做市商,部分ETF的做市商已超10家。
增加線上曝光度
除了提升産品競爭力外,線上曝光度也成為ETF持續行銷的重點。
“最近我們在嘗試‘種草流’打法,比如在小紅書、抖音上加大ETF産品的曝光率,再進行銷售轉化。”北方一家基金公司人士説,所謂“種草”是指給別人推薦商品,相對而言,“拔草”則代表了下單。一般有兩種做法,或是請KOL(關鍵意見領袖)發文“種草”,基金公司助力傳播;或是以機構名義發佈商業化文章進行推廣,獲得曝光度。
“基金的‘種草’打法,相對於用於券商開戶、信用卡開卡而言,獲客成本更高。同行近期相關需求的提升,也變相推高了投入成本,引流一位新用戶加企業號就要100元,真正轉化為真金白銀的投入會更高。”該人士説。
與此同時,基金公司近期的直播數據也達到階段性高峰。道樂研究院數據顯示,10月,共有114家機構在天天基金理財直播1110場,家數、場數均創今年以來單月新高;螞蟻基金參與理財直播的機構數量達到130家,創今年月度新高,直播場次超過1330場,而在此期間該平臺獲得更多關注的,正是中證A500指基的相關直播。
提升ETF持有體驗
ETF降費與投顧服務的推進,在優化投資者體驗的同時,也提升了持續行銷效果。
近日,多只寬基股票ETF集中降費,包括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等規模超千億元的“巨無霸”。
不僅是降費,基金公司在ETF投顧化體驗上也頻頻發力。比如,近日華夏基金推出了紅色火箭這一指數投資服務平臺,包含熱股選指數、焦點看盤、獨家內參等一系列創新功能。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將複雜留給自己,把簡單交給客戶,用盡全力讓客戶的投資毫不費力”是華夏基金ETF産品和服務的核心要義,這一理念也延伸到紅色火箭平台中。
在ETF規模衝破3萬億元的當下,産品同質化程度也愈發顯著,基金公司在持續行銷階段的競爭異常激烈。業內人士認為,未來基金公司還需在持續行銷中以創新和差異化的策略多點佈局,優化産品、曝光率及投資體驗,以吸引更多投資者的注意。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