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分鐘還是“綠盤”,突然直接翻紅至漲幅榜前列,收盤最後一刻直接拉到漲停……近日,這樣的“好戲”在ETF市場多次上演。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採訪中了解到,這種情況的主角大多是迷你品種,主要是因為其規模小、流動性弱,場內交易價格容易被資金左右。數據顯示,此類尾盤異動給相關ETF帶來了不同程度的份額增長,背後又有怎樣的玄機?
尾盤“偷襲”
近日,部分ETF出現尾盤最後幾分鐘突然大幅拉升,第二個交易日又轉頭大幅調整的蹊蹺現象。甚至有ETF尾盤“偷襲”至漲停。
例如,某信創主題ETF、跟蹤中證2000指數的某增強ETF11月11日尾盤突然直線拉升,前者于14時57分漲停,後者則在收盤最後一刻拉至漲停,兩隻ETF收盤價均創成立以來的歷史最高水準。截至當日收盤,兩隻ETF場內交易價格均出現溢價,其中,某信創主題ETF溢價率為3.77%,某增強ETF溢價率達7.11%。
11月12日,某滬港深醫藥ETF尾盤最後5分鐘突然拉升,最終收漲3.63%,躋身全市場ETF漲幅榜前列,截至當日收盤,溢價率約3.5%。
11月15日,某遊戲ETF尾盤最後4分鐘突然翻紅,衝至全市場ETF漲幅榜前列,最終收漲1.53%,溢價率達1.99%。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ETF在尾盤大幅拉漲後的第二個交易日均未能延續漲勢,反而收出大陰線,跌幅普遍大於3%,有的跌幅甚至超過8%。
從基金規模來看,在尾盤異動的前一交易日,上述ETF規模均不足2億元,部分ETF甚至是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産品。
“一般來説,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差、做市覆蓋不足的基金容易出現異動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場內交易盤較少,有時只需要少量資金就可以拉漲停。”有業內人士對此解釋説。
以上述某信創主題ETF、某增強ETF為例,數據顯示,前者11月11日尾盤最後3分鐘將其拉至漲停的金額不足百萬元,後者收盤最後一刻拉至漲停的金額甚至不到30萬元。
從行情表現來看,11月11日上述兩隻ETF對標的同類指數ETF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很多資金會因為行情比較好來買ETF。”有基金人士猜測,尾盤異動也不排除是有資金看好此類指數基金,想要買入,但不小心選擇了一隻小規模産品,導致場內價格突然出現大幅波動。
異動背後有故事
為何會有資金願意在尾盤突然以大幅高於正常交易的價格買入這些ETF?
“這背後不排除有資金下錯單的可能,即投資者在交易時不小心敲錯價格、數量、買賣方向,進而導致一些小型ETF行情突然出現變化。”資深業內人士分析。
至於是否可能有資金故意誘多,有觀點認為,通常最後幾分鐘拉漲,大部分投資者很難來得及進場,按理應該不存在資金誘多的動機。如果説想用少量資金去ETF場內拉漲,換取大量資金去一級市場申購ETF份額等到第二個交易日在場內高價賣出進行套利,這對於流動性偏差的小型ETF而言,其實也比較難實現,因為挂高價賣單可能未必會有足夠多的承接。
“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套利,往往需要場內折溢價比較穩定的品種,如果不能相對維持住折溢價,是沒辦法程式化進行套利的。”有業內人士表示,像此前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間行情持續火爆,一些ETF連續溢價,這種情況下更可能觸發程式化套利。
還有業內人士分析稱,套利機制的存在也可能是上述ETF尾盤異動後第二個交易日出現大跌的原因之一。因為當ETF大漲並出現溢價時,資金可以用所有股票在一級市場申購ETF份額,然後去二級市場賣出套利,當套利的投資者變多時,場內賣出ETF的資金也會增加,進而加劇下跌並平衡溢價。
“場內ETF溢價很難長期維持。或者也有可能不是套利因素才導致價格下跌,而是高價單根本無人接手,交易價格直接回到異動前的正常水準。”有業內人士稱,這對於次日漲跌幅是以前一日收盤價為基準的ETF場內價格而言,就會表現為次日大幅下跌。
從上述觀點來看,ETF尾盤異動似乎更多都歸因于基金規模小和流動性不足以及投資者的誤操作。
數據顯示,部分出現尾盤異動上漲的ETF雖然次日出現下跌,但基金份額普遍收穫了實實在在的增長,且增幅遠超同類基金。
以上述信創主題ETF為例,11月11日收盤漲停的次日,該基金獲凈申購7800萬份,已經超過基金前一日的份額總和。基金份額直接一天實現翻倍式增長,基金資産凈值也從前一日的不足1億元驟增至約2億元,快速擺脫了迷你産品的烙印。
被主流投資機構“忽略不計”
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時,全市場1000余只ETF中,超過40%的基金規模不足2億元。其中,規模不足1億元的ETF約280隻,佔ETF總數的27%。
據了解,對於此類迷你産品,大部分主流投資機構並不會將其納入投資池中。也有FOF基金經理表示,出於流動性考慮,一般會回避規模較小的基金産品。
一邊是被主流投資機構“忽略不計”,一邊是因規模小、流動性差而容易在二級市場被資金拿捏,迷你ETF該何去何從?
“確實,迷你ETF在流動性上會面臨一定壓力。雖然有做市交易,但對於規模過小的品種,做市商其實也未必願意提供做市服務。”有業內人士透露。
一些業內人士認為,ETF市場大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後,優勝劣汰不可避免。一些存續意義不大的迷你産品以及一些規模位於同類尾部的産品,不如任其清盤。基金清盤也並非洪水猛獸,反而可能更有利基金公司集中資源做強優質産品。
但也不乏一些基金公司對旗下迷你産品呵護有加,不願清盤,並通過修改清盤條款來避免産品被自動清盤。有觀點認為,基金新發成本較高,一些基金之所以成為迷你産品,更多可能是市場方面的原因,等到風口重新回歸之際,規模將迎來快速增長進而擺脫清盤危機,基金公司不應隨意丟棄。
對此,業內人士認為,在ETF産品層出不窮之際,基金公司在佈局時或許應多幾分審慎,更加重視産品的創新性,進行差異化佈局,避免躋身過度白熱化的競爭當中,讓産品憑藉獨特競爭力或者吸引力做大規模,不要輕易陷入迷你産品的被動泥沼之中。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