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ETF能夠迅猛增長、一騎絕塵,應該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共同結果。”談及弱冠之年的ETF緣何有如此成績時,資深公募從業人士劉明(化名)如是説道。
3.5萬億元規模、近千萬場內投資者……投資熱潮下ETF爆發出的強勁生命力令市場為之驚嘆。在一個個亮眼數據背後,“國家隊”的支援當居首功,各大公募也順應趨勢,憑藉著週密的産品佈局和積極的投資者教育,令ETF的價值得以被看見。以證券公司為代表的基金代銷機構更全力投入,成為行業賽道擴張的潤滑劑和助推器,帶動市場生態迎接巨變。而在産品的另一端,從不甚理解到全民投資熱,ETF投資者的心態也在悄然改變。天時地利人和之下,以ETF為代表的被動投資已然步入新的發展階段。
天時
2024年ETF的大崛起,“國家隊”功不可沒。
延續多年相對震蕩的行情後,A股市場急需信心。今年9月,“所有”政策的推出和“國家隊”的入場成為“及時雨”。被選中的ETF也應運天時,迎來了屬於自己的黃金時代。
從近期發佈的三季報來看,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ETF單季度規模雙雙增長超千億元。同期,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也增長超過500億元。而從截至三季度末的非貨基管理規模情況看,公募全行業仍有75%的基金管理人不足千億元、62%的機構不足500億元。
如此大規模的增量資金,自然源於“國家隊”的出手。綜合此前定期報告不難看出,中央匯金旗下子公司中央匯金資産三季度大舉增持了多只寬基ETF,僅上述提及的4隻滬深300ETF就已合計增持850億份。不僅如此,三季度華夏上證50ETF也獲增持117.8億份。
若再向前追溯,“國家隊”已在年內對ETF開啟“定投”模式。僅從頭部寬基ETF來看,2024年一季度,華泰柏瑞滬深300ETF被中央匯金申購263.56億份,易方達滬深300ETF則獲中央匯金增持457.06億份。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華夏上證50ETF、分別被中央匯金增持169.93億份、156.04億份、158.67億份。整體來看,一季度5隻ETF合計獲中央匯金增持1205.26億份。二季度,前述5隻ETF再次合計獲中央匯金增持88.07億份。
那麼,為何是ETF?“國家隊”又是如何通過ETF來“四兩撥千斤”的?
東海證券在近期發佈的文章中作出了解讀:“國家隊”一般在二級市場買入ETF,規模通常也都比較大,因此ETF的份額出現供不應求,使得其市場價格可能大於它的實時凈值,從而産生了溢價套利機會。這時,市場上大量的專業套利交易者就會快速買入所有股票,用來向基金公司申購ETF,拿到份額之後在二級市場上以溢價賣出,賺取套利收益。在這個過程中,“國家隊”不用直接持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無需直接影響股票市場,而是通過ETF的交易機制,讓穩定資金通過基金公司與套利者之手實現了對整個市場的托舉。因此,“國家隊”對ETF成分股票“雨露均沾”,整個市場信心被提振。
劉明也評價稱,“國家隊”的進入對助推ETF的效果更加明顯,通過提前入場佈局寬基ETF,為各市場、各家機構帶來的是巨大的信心,也讓各家公司更加看好ETF的發展潛力。
地利
若“國家隊”的選擇是天時,那麼ETF自身具備的業績“硬實力”、低費率、高透明度,以及公募基金管理人打造的豐富的可投品種,無疑幫助其進一步在熱市中站穩腳跟。
無論何時,業績都是産品的“王牌”。有頭部公募指數基金經理直言:“任何基金資産都需要對最終的收益做比較,年內ETF之所以能夠迅猛地發展也是因為指數表現超過了大部分顆粒度更細的資産。”
富國中證A500ETF基金經理蘇華清也指出,主動投資管理獲取超額收益的難度越來越大。賺錢效應方面,近三年,指數投資的投資者獲得感上更強。此外,指數型基金具有低成本、高透明、強紀律的天然優勢,不會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在牛市行情中或更能抓住市場上漲行情。
正如上述觀點所言,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17日,中證主動偏股型基金指數、中證被動式股票型基金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分別為5.98%、13.69%,2023年全年的漲幅分別為-15.62%、-10.43%,2022年全年則為-22.39%、-19.03%。換句話説,在穿越盈虧行情的基礎上,被動型基金指數近三年的表現均優於主動型基金指數。
在費率方面,ETF也有著巨大優勢。當前,全市場主動權益類産品平均管理費率為1.13%,平均託管費率為0.19%。相較之下,同期,800余只股票型ETF平均管理費率為0.43%,平均託管費率則為0.09%。
受益於近年來的公募降費大潮,部分ETF還在進一步拉低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11月6日,易方達基金集中調低了易方達上證中盤ETF、易方達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等多只ETF的費率。11月7日,華夏基金也公告稱,調低旗下華夏中證全指證券公司ETF、華夏中證雲計算與大數據主題ETF等産品管理費率、託管費率。從降費幅度來看,上述ETF均降至“0.15%+0.05%”業內最低管理費率、託管費率水準。
另外,隨著近年來被動投資的逐步興起,疊加投資者對資産配置的迫切需求,ETF的工具屬性進一步被挖掘,産品“貨架”越發充實。僅2024年,就有首批中證A50ETF、首批沙特ETF、首批中證A500ETF等先後獲批面市。11月13日,創業板50ETF也迎來進一步擴容,7家基金管理人的申報材料同日獲受理。截至目前,從投資範圍看,包含股票ETF、債券ETF、商品ETF、跨境ETF。若單從股票ETF的投資主題上細分,更有寬基ETF、行業ETF、紅利ETF等。
在華泰柏瑞基金看來,公募費率改革加速推進的背後,一方面是監管層對於基金管理人和基金産品高品質發展的訴求;另一方面,在ETF高速發展的當下,下調費率以提升ETF産品競爭力也成了大勢所趨。短期來看,價格戰或仍將繼續,相對較低廉的費率或是吸引更多投資者的優勢。未來費用的優勢可能會逐步減弱,ETF産品的日常精細化運作以及産品供給的多元化仍是公募基金開展ETF業務的首要考慮方向。
人和
在天時地利完備的基礎上,基於投資者認可和關連線構助推的人和才是真正能幫助ETF長久發展的關鍵因素。
據滬深交易所于2024年9月發佈的《ETF投資交易白皮書》,近年來,指數化投資理念愈發受到投資者認可,截至2024年6月末,滬市ETF持有人數量共658萬戶(未穿透聯接基金),深市ETF持有人數量已達334萬(未穿透聯接基金)。簡單加和計算,場內ETF的參與戶數已接近千萬。
雖然當下投資者入場佈局的熱情高漲,但回到故事的開篇,ETF初出茅廬之時,也曾是投資者眼中的陌生面孔。
首批産品面市之初,“證券之星”曾就ETF的相關問題發起了一輪網上調查,調查對象以股票投資者為主。結果顯示,93.24%的投資者不了解ETF。彼時,投資者對這類新品的觀望,也直接體現在規模數據中。以2006年4月成立的華安上證180ETF為例,其成立時規模為10.73億元,而截至當年末則僅有4億元。同樣,2006年3月成立的易方達深證100ETF發行總規模為51.58億元,但截至當年二季度末,該産品規模則縮水至27.74億元。
相比之下,如今,在一隻大型滬深300ETF的評論區,諸如“現在還能入場嗎,大佬求帶”“ETF勢如破竹”“跟上‘國家隊’,跟上節奏!”這樣的聲音不斷。而在2014年則鮮少有人線上討論,僅有的幾條也都與“求科普”有關,彼時,還有投資者直呼品种太少了。
博時基金指數與量化投資部總經理兼投資總監趙雲陽坦言,“在我國資本市場不斷成熟的大環境下,ETF憑藉其資産透明、風險收益特徵清晰的優勢,吸引了各類投資者參與,指數化投資漸入人心,不少原先持有股票的個人投資者也轉化為了ETF投資人。ETF發展至今,從0開始,從不被熟知到全民化的投資工具,用‘乘風破浪’來形容或許更為貼切”。
以券商為代表的一眾代銷機構也在ETF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今年9月,中基協首次公佈了基金銷售機構股票型指數基金的保有規模。除代銷“一哥”螞蟻基金外,多家券商憑藉代銷“硬實力”保有量居前。例如,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別是913億元的華泰證券和892億元的中信證券。從排名前十的機構看,券商更攬下7席,除上述機構外,還包括招商證券、中國銀河證券等。此外,中銀國際證券、國金證券也均排名靠前。
當下,券商的創新也不曾停歇。據了解,2024年4月,中信建投證券推出一站式ETF投顧服務“e鍵投”。同年,中國銀河證券也升級了以ETF為主要推薦標的的財富星ETF投顧服務。此外,為助力投資者用好ETF投資工具,2024年券商ETF實盤大賽更是如火如荼,比的是投資者的知識儲備和策略佈局,拼的是券商的投教行銷和獲客活客。
在國金證券看來,ETF從單品時代進入策略配置時代,意味著券商財富管理邁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隨著居民財富管理理念和投資習慣日益成熟,以及投顧專業水準和業務模式的不斷升級、金融科技的不斷進步,ETF在交易策略、大類資産配置中的工具屬性優勢會越來越突出。
百倍其功,終必有成。在ETF獨特的産品優勢、投資者資産配置的需求、疊加行情順勢而為和“國家隊”全力入場下,市場為ETF創造了更好的生長土壤,也令ETF的“美”被更多投資者看見,為其從量變到質變構築了更大的想像空間。如今ETF也終於不負所望,強勢崛起,開啟被動投資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