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總規模又創新高。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我國境內公募基金資産凈值突破32萬億元。隨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和居民理財意識的覺醒,公募基金作為一種相對穩健的投資方式,已成為大眾理財的重要工具。專家認為,更大的規模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公募基金行業應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當好服務居民財富管理的“主力軍”,並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市場規模屢創新高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我國境內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共163家,其中基金管理公司148家,取得公募資格的資産管理機構15家,以上機構管理的公募基金資産凈值合計32.07萬億元。
這是我國公募基金總規模首次突破32萬億元,同時也是繼今年2月份、4月份、5月份和7月份後,年內第5次創下公募基金規模歷史新高。這一里程碑式的數據,是公募基金行業快速發展、投資者信心增強以及公募基金管理機構實力提升的綜合體現。
公募基金是家庭理財、居民養老的重要工具。排排網財富理財師負責人孫恩祥表示,今年以來,公募基金規模不斷提升主要源於四方面原因:一是公募基金行業通過推出適應市場需求的産品,得到了廣大投資者的青睞;二是投資者越來越理性,對公募行業的認可度也逐步提升,促使選擇公募基金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三是在監管政策的積極引導下,投資者對公募基金的信心增強;四是居民財富管理與理財需求的日漸增長,創造了更多的公募産品購買需求。
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健運作為公募基金提供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尤其是9月份以來A股市場的企穩反彈,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有所提高,吸引更多資金從債券和貨幣市場流入股票市場,推動了公募基金的增長。
從數據看,除貨幣基金外的産品規模環比均呈上漲態勢。截至9月末,QDII基金、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的規模分別為5944.57億元、4.27萬億元、3.75萬億元、6.6萬億元,環比增長12.35%、29.67%、13.49%、0.62%。同期,貨幣基金的規模為13.03萬億元,環比減少2.68%。
“公募基金規模的持續增長主要得益於投資者理財需求的提升和市場環境的支援。”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師汪璐説,隨著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投資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個人投資者傾向於通過基金産品管理財富。公募基金投資門檻低、流動性較強、産品透明度高,成為大眾理財的重要選擇。同時,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增加了基金産品的多樣性和吸引力,滿足了不同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需求。還有,政策支援和金融科技的普及,使基金申購和贖回更加便捷,進一步推動了市場參與度的提升。
被動指數産品崛起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和投資者需求日益多樣化,公募基金的細分種類發展也呈現出新特點。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以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為代表的被動指數型基金持有A股市值達3.16萬億元,首次超過同期主動權益類基金2.89萬億元的總市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ETF規模快速增長是其自身特性、市場成熟度提高以及投資者結構變化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ETF的流行便於投資者跟蹤市場指數,獲取市場平均收益,促進公募基金市場的競爭和創新,推動基金公司的産品升級和服務優化。
去年12月份,社保基金將ETF納入投資範圍;今年4月份,新“國九條”提出建立ETF快速審批通道,推動指數化投資發展;9月份以來,降息降準、降存量房貸利率、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等“大招”齊發,助力ETF市場快速增長……一系列政策利好為ETF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同時,我國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日趨完善,A股市場的有效性逐步提高,有利於被動指數基金髮展。“隨著越來越多投資者對被動投資的認可、市場成熟度不斷提升,被動基金在持股市值上超越主動基金的趨勢有望持續。”晨星(中國)基金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代景霞認為,投資者對被動投資的認可、市場環境的變化,以及金融科技的進步都將推動這一趨勢繼續發展。
被動基金的“受寵”從近期中證A500ETF基金的熱賣可見一斑。10月15日,首批10隻中證A500ETF正式上市。根據此前公佈的上市公告書,10隻中證A500ETF合計募集規模約200億元。大量機構投資者借道首批中證A500ETF積極入市。
作為今年A股中重要的增量資金,ETF指數産品正持續為市場帶來更多中長期源頭活水。嘉實基金錶示,指數在被動投資生態中承擔著資金流動“指揮棒”的角色,適應高品質發展需求、更具表徵力的核心指數體系持續優化,是我國資本市場通過指數化投資促進投融資平衡、推動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的行動落實之一。優質核心指數一方面為市場提供了更優質的價格信號和投資尺規,更好反映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的趨勢;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更好地連接資産端和資金端,引導金融資源合理配置,支援優質企業做大做強、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為公募基金行業高品質發展制定了“路線圖”。2022年4月份,證監會發佈《關於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今年3月份,證監會發佈《關於加強證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監管加快推進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的意見(試行)》;今年9月份,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支援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穩健發展,並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為公募基金行業的長遠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專家認為,我國公募基金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規模有望進一步上漲。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和居民財富的積累,居民資産需要保值增值。公募基金門檻低、陽光透明、高度規範,成為居民理財的重要選擇。同時,近年來,監管部門多措並舉推動公募行業高品質發展,為行業發展進一步拓寬了空間。
站在32萬億元的新起點,公募基金下一步該邁向何方?在服務居民財富管理上,公募基金應堅持投資者回報導向,健全多樣化、適配型的産品和服務體系,做好普惠性的社會財富管理者。汪璐表示,在現有成就的基礎上,公募基金未來應重點在以下幾個維度持續發力:加強産品創新,以滿足不同投資者的個性化需求;優化投資者陪伴,使其更理性地選擇和管理基金投資,減少非理性交易帶來的波動;增強管理人責任感,踐行為投資者讓利,提升投資者獲得感與信任感。
“公募機構應探索利用科技手段,如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提升投資決策的效率和準確性。”孫恩祥提及,通過推動公募基金行業向智慧化轉型,對市場數據實時監測和分析,有利於及時發現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策略。智慧化投資還能為投資者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幫助公募基金公司為投資者定制投資策略和資産配置方案。
在服務實體經濟上,公募基金作為專業機構投資者,應發揮引領社會資金向戰略性新興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綠色低碳發展等領域集聚的功能作用,壯大耐心資本,助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建設現代化産業體系。易方達基金錶示,一是持續提升投研核心能力,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二是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強化“平臺型、團隊制、一體化、多策略”投研體系。三是積極踐行責任投資,佈局綠色産品,推動綠色發展。
“堅持以投資者為本的價值取向,助力投資者分享新質生産力發展紅利。”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認為,一方面,公募基金要通過科技主題産品的發行積極引導社會資金轉化為科技資本,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和傳統産業改造等精準高效地提供資金供給。另一方面,除了夯實新質生産力投研專業基礎、持續提升科技投資能力以外,也要做好對投資者進行新質生産力相關領域投資的預期引導,堅定投資者對新質生産力相關領域的投資信心,優化其投資新質生産力相關産業領域的投資體驗,讓這類中長期資金“願意投、留得住、發展得好”。(經濟日報記者 馬春陽 趙東宇)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