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正文

字號:  

收支增幅現“剪刀差” 醫保基金離缺口還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6-12 08:36:41  來源:光明網  作者:王曉慧  責任編輯:田燕

  社保基金缺口備受關注,殊不知,醫保基金出現缺口的日子也漸行漸近。

  人社部近日公佈的《2014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全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9687億元,支出813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4%和19.6%,儘管收仍然大於支,但收入增幅明顯低於支出增幅。

  事實上,這一狀況已是第二年出現,2013年城鎮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總收入8248億元,支出680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9%和22.7%。

  “近兩年,我國的醫療服務需求進一步得到釋放,醫療改革不斷擴大藥品醫保報銷範圍,導致醫療費用支出一路猛增;與之相對應的是,多年來,我國城鎮職工的籌資標準一直沒有增長。”6月9日,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經濟學院教授于保榮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強調,按此趨勢發展,不遠的將來,就可能會出現收不抵支的現象。

  多地已現收不抵支

  醫保資金支出增長過快,有些地區已經超出了當地資金的承受能力,甚至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情況。

  “一方面,我國醫保基金的覆蓋面已達95%以上,進一步擴面的空間已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我國社保支出佔工資總額的比例已非常高,上調籌資標準也並非易事,如果這種態勢繼續發展下去,將會給整個醫療體系的建設帶來很大風險。”于保榮強調,由於常年沒有“醫療費用增長率控制率”等宏觀規劃,2012年和2013年已經有很多地區的醫保基金出現了嚴重透支的現象。

  醫保基金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和城鄉居民醫保,二者均主要以市級統籌為主。據2013年數據,全國當年便有225個統籌地區的職工醫保資金出現收不抵支,佔全國城鎮職工統籌地區的32%,其中22個統籌地區將歷年累計結余全部花完;在居民醫保方面,全國有108個統籌地區出現收不抵支,醫保資金已經不堪重負。

  “隨著老齡化的發展,慢性病會越來越多,這部分醫保支出的佔比非常大。”6月9日,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唐鈞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藥價放開後,醫保基金的支出還會進一步增加。

  根據發改委、衛計委出臺的通知,自今年6月1日起,除麻醉藥品和第一類精神藥品外,取消藥品政府定價,實現市場定價。如今,藥品價格上調的消息不斷傳來,有的藥品價格甚至漲了10倍。

  對此,國家食藥總局原副局長任德權曾表示,藥價放開後,不可能藥企想賣多少醫保就報銷多少,國家財政的大盤子並沒有太大變化,需要考慮醫保的承受能力,合理定出報銷價格。

  但是,藥價已經市場化,什麼樣的報銷價格才算合理?什麼樣的價格既可以滿足患者的需求,又可以達到合理控費的目的?有專家建議,醫保藥物價格改革同樣需要引入市場機制。

  而就在不久前,《中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報告2014》發佈預測:2017年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就將出現當期收不抵支的現象,到2024年就將出現基金累計結余虧空7353億的嚴重赤字。

  三方籌資有待完善

  截至2014年年底,城鎮基本醫療統籌基金累計結存6732億元(含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累計結存1195億元),個人賬戶積累3913億元。問題是,這些看上去還不錯的結余更多的是加強控費的結果。

  “隨著醫保基金支出壓力的增大,醫療費用控制尤為迫切,也就是各院都在實施的醫保總額預付,這個方法簡單有效,但並不具備科學性。”于保榮強調,醫保基金收支都需要有更合理的制度設計。

  自2011年下半年開始,本輪新醫改便把醫療費用控制擺上了顯要位置,然而,總額預付的先天不足,既無法管控到目錄外支出和自費病人的花銷,另一方面,按病種付費卻因其數據要求高、測算複雜,試點工作進展緩慢。更關鍵的是,在試點過程中有的醫院為了控費而出現醫保患者被拒的現象。歸根結底,無論對於醫療機構還是對於醫保患者,醫保總額預付都是把雙刃劍。

  為此,有專家將視角轉向了個人賬戶,也就是利用部分個人賬戶資金進行門診統籌,形成通道式的統賬結合模式。

  其實,醫保個人賬戶金設立之初是基於醫保制度新舊轉軌的考慮,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兩個制度的合理平穩過渡,但從當前的情況看,醫保個人賬戶金缺乏社會共濟功能,個人賬戶金因沉積過多而導致了醫保資金使用效率不高。我國醫保基金目前雖然尚有結余,其中大部分就是個人賬戶資金,對於這部分錢的使用,與市民用現金購買藥品、支付醫療費用的形式並無多大不同,説到底,醫保個人賬戶已經變成了一個意義不大、但問題很多的雞肋賬戶。

  從發展趨勢來看,醫保個人賬戶金在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存在,但不排除未來取消的可能。

  “社會保險應是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籌資,但政府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這塊是缺位的,光靠個人和企業繳費很難穩定發展。”唐鈞建議,建立長期照護保險,把對老人的長期照護以及維持性的看護和護理這部分服務從醫療服務中拽出來,也就是將長期照護由原來的醫療服務轉變成社會服務,這樣不光可以合理控制醫保基金支出,同樣降低了患者的照護成本。

  而對於這部分服務,國際上大致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社會保險,如德國、加拿大等地,主要靠國家財政支援;另外一種是商業保險加救護補助,如美國,有收入的需要護理的人群可以購買商業保險,沒有能力的人則由政府救助。

  “就目前來看,我國長期照護保險實施社會保險的可能性不大,商業保險加政府給予稅收優惠的形式比較可行,目前已有地區準備試點,但具體採取什麼樣的優惠暫時沒有定論。”參與長期照護保險實施的唐鈞表示。

  有統計顯示,退休人員尤其是失能失智老人的平均醫保基金花費是在職人員的3倍以上。眾多專家擔心,在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以及青壯年人口大量流出的地區,城鎮職工醫保基金將難以承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