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貶值應換美元?專家詳解關於人民幣的兩個誤區

  • 發佈時間:2016-01-11 08:1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中國外匯儲備為3.33萬億美元,12月份減少1079億美元,為歷史單月最大跌幅。11月份外匯儲備減少872億美元。與此同時,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自2015年底來“八連跌 ”,並創下新年首周累計跌700點。

  這一系列數據令市場上對我國資本外流和人民幣走貶的擔憂再度浮現。專家分析認為,這些擔憂一部分是來自於普通投資者對外匯儲備和匯率形成的認識誤區,有必要及時厘清。

  誤區一 :外匯儲備減少 = 資本外流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指出,不能將外匯儲備的減少與資本流出劃等號。折算損益、投資損益、央行在外匯市場上投放或購入外匯量,以及向財政部門的分紅都會影響月度外儲變化。

  近一年來,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産折算成美元縮水,造成外匯儲備賬面價值下降,但這並非真實的損失,即折算損益。

  外匯儲備也會發生投資損益。由於外匯儲備中含有債券、股票等資産,每個月的投資損益會引起外匯儲備量的變動。

  除匯率市場層面的原因外,我國外匯儲備減少還與其運用渠道拓寬有關。在“一帶一路”戰略等推進下,國內企業對外投資意願明顯增強,“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援助與直接投資規模迅速增加,外匯儲備被“盤活”,並以多元化的方式為上述企業提供外匯資金支援。

  此外,我國監管層近年來積極推動“藏匯於民”,從主要由央行集中持有官方外匯儲備,轉向由央行和民間共同持有。據外匯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段時間以來,企業和居民持匯意願增強,外匯儲備減少部分正體現了公共部門與民間部門之間資産負債表的置換,符合“藏匯於民”的改革方向。

  簡而言之,外匯儲備減少的量不等同於資本外流的量,從單月數據推斷出資本外流壓力大甚至“資本外逃”的結論更是張冠李戴、緣木求魚。

  誤區二:人民幣走貶 應將存款換成外幣

  趙慶明表示,對於絕大部分普通家庭來説,沒有必要將大量人民幣資産換成美元或其他外幣資産。“因為在國內,美元及其他外幣可投資的渠道和産品極少,收益了了。人民幣匯率不具備大幅下跌的空間,重要的是人民幣投資組合收益率會超過可能的貶值幅度。”

  事實上,普通家庭在大量配置外幣資産時忽略了兩大問題。一是人民幣是帶息資産。相對於美元或其他主要外幣的低利息甚至零利息,人民幣資産自帶利率收益。例如,人民幣同期存款收益就高於美元存款。如果在人民幣略有貶值時盲目將其大量兌換成美元,則損失利率收益,可能因小失大。二是人民幣資産流動性更高。在國內,人民幣可選擇的投資組合種類更多,收益率可遠高於銀行存款利率,頗為可觀;兌換美元後則投資渠道比較單一,且一些美元投資組合存在較高的門檻,普通家庭難以獲得。

  有觀點提出,如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內貶值特別大,遠遠抵消人民幣投資組合帶來的收益,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應該首先回答人民幣匯率是由什麼因素決定的。

  趙慶明指出,匯率主要是本國經濟相對國際其他經濟體比較來決定的。中國經濟增速儘管下滑並且可能保持下滑態勢,但據世界銀行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速為2.9%,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速料將遠超過這一水準。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匯率應是長期走強而不是走弱。

  央行有關負責人近期亦表示,從中長期基本面看,人民幣匯率有條件保持在合理均衡水準上的基本穩定:儘管我國經濟增長正在從高速向中高速換擋,但從全球橫向比較看仍屬較高水準;我國勞動生産率增長仍持續高於其他主要經濟體,為我國出口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大宗商品價格下降有利於節約進口支出,使得我國有條件保持一定規模的貿易順差……可以説,我國經濟和市場的基本面是穩健的,不存在人民幣匯率長期貶值的基礎。

  包括渣打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在內的多位分析師認為,這波人民幣貶值或很快見底。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丁志傑在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展望2016,人民幣匯率會穩字當頭。預計春節前,人民幣基本會是走弱的狀態,但是春節後會回升。全年來看,由於美聯儲加息力度的不確定性和我國經濟基本面的穩定,人民幣對美元甚至可能是升值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