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衝刺SDR 專家稱能否入籃顯IMF變革態度
- 發佈時間:2015-11-09 07:49: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人民幣衝刺SDR 專家稱能否入籃顯IMF變革態度
有關人民幣是否會納入SDR貨幣籃子成為近期全球金融界的熱議話題。不過,對於具體的評估日期,卻出現多種説法。11月4日,有消息稱,人民幣能否加入SDR的最終評估,已由早先確定的今年11月4日推遲到11月30日。但隨後該消息被IMF否認。
新華網11月5日報道稱,IMF一名新聞發言人4日重申,IMF執董會將於11月開會討論是否將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但具體日期尚未確定。
儘管討論的時間尚未明確,但外界對於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的信心並沒有減弱。IMF總裁拉加德此前明確表示,人民幣納入SDR不是一個是否納入的問題,而是一個何時納入的問題。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如果能夠加入SDR,説明人民幣目前的地位得到了世界性認可。從另一方面來看,也體現了IMF跟隨形勢而變化的開放性,這樣的意義反而更大。
對於IMF意義更重大
近日,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主席歐倫斯在新加坡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我認為,SDR特別提款權其實並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人民幣真的加入了也是非常象徵性的一個形式。”他補充説,人民幣加入特別取款權也只是意味著,人民幣變成了世界性流通的、可以自由獲取的一種貨幣。“其實,現實已經是這種情況,人民幣已經成為這樣的一種貨幣了。”
但歐倫斯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肯定了人民幣加入SDR的重要意義。他表示:“美國政府應確保人民幣可以加入SDR特別提款權,這對於現有的金融體制是一種調整。因為中國在世界上的經濟地位越來越重要,美國政府需要把這一點考慮進來。對於世界銀行,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樣大型組織來説,現在都有必要考慮到中國在世界經濟和金融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而調整其內部的體制。”
持有類似觀點的並不僅有歐倫斯,魯政委在也強調,很多人誇大了人民幣加入SDR對於中國的意義,但在很大層面上,這可能對於IMF的意義更為重大。魯政委稱,“人民幣能加入SDR,將顯示IMF擁抱變革的態度,也將使得它免於被時代淘汰。”
實際上,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早在2013年就躍居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同時保持著世界第三大服務貿易國的地位。
“中國(人民幣)還沒進去,説明IMF沒有反映出全球經濟的現狀。”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告訴記者,中國經濟在全球佔有很大比重,人民幣加入後,SDR的構成將更加合理。
有專家表示,根據IMF章程,成員國有義務把SDR打造成主要國際儲備資産。但由於種種原因,SDR創設四十多年來,並未取得令人滿意的進展。繼續推進SDR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應有之義。
據了解,目前SDR貨幣籃子由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組成,所其佔比例分別為41.9%、37.4%、11.3%和9.4%,如人民幣能成為首個被納入的新興市場貨幣,對於SDR的代表性及穩定性將有所幫助。
中國需與發達經濟體共贏
數據顯示,2007~2010年,全球外匯市場成交量中人民幣交易僅佔0.1%。但此後,人民幣使用量日漸上升。中國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由2010年的3%飆升之25%。以人民幣結算的境內和境外直接投資在過去三年中分別增漲560%和550%。自2008年來,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規模擴大了一倍,截至2014年11月底,交易額達7720億人民幣。
星展銀行經濟師周洪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人民幣表現出加入SDR的無限潛力後,越來越多投資者選擇人民幣進行投資,這將推動中國加快金融市場改革的步伐。
“過去並不重視中國的發達經濟體,可能通過這個機會重視中國。而中國也需要這個機會,與發達經濟體合作共贏。”魯政委表示,相信人民幣的接受程度會進一步提高,補充全球外匯儲備的不足,從而提高全球貿易的便利性。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于10月底發表評論稱,人民幣的納入將被解讀為IMF對人民幣作為自由可使用貨幣的官方背書,同時也標誌著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中日益突顯的重要性得到了國際認可。
朱海斌指出,對於對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作出30%貢獻率的經濟體而言,其貨幣作為主要國際儲備貨幣是歷史趨勢。人民幣最終能否成為主要儲備貨幣,不取決於是否加入SDR,而是取決於中國自身的改革和經濟發展。
“人民幣成為SDR籃子貨幣,並不是只有權利而無義務。”連平認為,成為真正的儲備貨幣之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尤其是目前人民幣的可兌換程度還很低,資本賬戶下還有諸多限制,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還有很大前進空間。
“(人民幣)單純的加入並沒有意義,其背後的核心在於中國保持強勁有力的經濟增長。”魯政委認為,本身就是實力在推動人民幣加入SDR,但其地位的增強離不開自身經濟的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