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匯率穩定利於穩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9-07 06:5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連平  責任編輯:田燕

  隨著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和政策開放度的進一步擴大,未來我國經濟面臨開放性系統金融風險。這種風險是指一國經濟在一定時期受各種因素衝擊所形成的資産價格大幅下挫、資本大規模外逃以及本幣迅速貶值等相互影響、迴圈聯動的現象,並將引發股票市場、房地産市場和外匯市場等出現大幅波動。如果應對不當,它會對一國經濟造成致命的打擊。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的泰國、南韓、印尼,以及近年來部分新興經濟體都曾經歷過類似磨難,這些國家(地區)的經濟因此遭受了沉重打擊,有的更是從此一蹶不振。

  近年來,我國和全球主要經濟體的復蘇進程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反覆和波折。在這種錯綜複雜的形勢下,若聽任人民幣趨勢性貶值,令市場形成錯誤預期,有可能催生、助長類似的開放性系統金融風險。

  一方面,人民幣趨勢性大幅貶值意味著人民幣資産價格明顯風險上升,可能加大我國房地産市場和股市的下跌風險。

  另一方面,人民幣貶值趨勢形成還有可能加速外資撤離。有觀點認為,由於目前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不能自由兌換,且管制較為嚴格,人民幣貶值不會引起資本外逃。對此,我不能茍同。現代國際金融理論研究中存在一種觀點,當一國經常項目貨幣實行可兌換的條件下,資本項目的管制其實已形同虛設。上世紀80年代以來,許多新興經濟體金融危機的情形可以用來佐證這一觀點。2007年以來,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雖逐步開放,但關鍵部分仍未實行可兌換,同時還採取了一系列新的限制資本流入的舉措,然而境外資本依然可以借助各種渠道大規模流入,以致貨幣政策承受了巨大壓力,外匯儲備迅速攀升。無數案例證明,大批資本通過經常項目披著合法的外衣流入境內,資本和金融賬戶管制的有效性是打折扣的。反之同理,一旦資本加快流出形成趨勢,外資外逃甚至內資外逃能被有效阻擋住嗎?2004年之前,我國在資本項目下以防止資本流出為主,實行寬進嚴出。但國際收支誤差與遺漏項目長期為負,表明即便是在寬進嚴出的政策環境下都未能完全阻止資金外流。

  尤其應當注意的是,我國資本和金融賬戶開放步伐正在加快,這將給我國經濟帶來一個新的系統性變數,因此可能培育形成系統性風險的誘因。對於一個已經積累了大量外來資本的經濟體來説,未來的風險顯然已經不是資本流入,而是資本大規模撤離。

  當下,我國經濟增速已持續徘徊在政策下限的邊緣,穩增長已然成為短期調控政策的核心與關鍵。在以財政和投資政策為主,金融政策為輔的穩增長舉措實施的情況下,還需要相關的政策加以配合,至少不應再出現新的不利於經濟穩定增長的因素。而人民幣趨勢性貶值,可能會抬升市場風險偏好、增加資産價格下跌壓力和資本外逃壓力、加重經濟前景的悲觀預期,顯然不利於穩增長。當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為穩定東亞經濟形勢,人民幣選擇了承擔國際義務,保持基本穩定。而今天,為了保持中國自身經濟的平穩增長,人民幣匯率也有必要在供求關係影響下雙向波動,保持基本穩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