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月我國出口降幅繼續收窄 對美出口增長8.9%

  • 發佈時間:2015-06-09 10: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趙曉娜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關總署8日公佈,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同比下降7.8%。其中,出口增長0.8%;進口下降17.2%。5月當月,我國進出口下降9.7%。其中出口下降2.8%,較4月繼續收窄3.4個百分點。

  與之相對,我國外貿結構逐步優化:一般貿易佔比攀升,民營企業正在成為外貿“主力軍”,機電産品出口有所增加……專家分析,目前我國外貿形勢仍然嚴峻,但對外貿長期動力的培養一直沒有停止,外貿發展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亮點1

  對美出口增長8.9%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7.8%。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0.8%;進口4.07萬億元,下降17.2%;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2倍。

  5月單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97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萬億元,下降2.8%,但降幅較4月繼續收窄3.4個百分點;進口8033.3億元,下降18.1%;貿易順差3668億元,擴大65%。

  據統計,今年5月出口同比降幅連續兩個月收窄,其中5月比4月份收窄3.4個百分點,4月比3月收窄8.4個百分點,這表明我國出口形勢正在不斷改善。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分析,5月出口降幅有所收窄,這其中,中國對美國、東盟等國家和地區,尤其是美國出口小幅回暖或為主因。

  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美貿易總值為1.34萬億元,增長2.8%。其中,我對美國出口9690.9億元,增長8.9%。同期,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1.13萬億元,增長0.5%。其中,我對東盟出口6834.7億元,增長9.9%。

  中國國家資訊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認為,雖然5月份出口降幅較上月略有收窄,但進口降幅繼續擴大,進出口延續雙降態勢。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向南方日報記者介紹,進口降幅繼續擴大的原因主要是中國經濟“三期疊加”,導致外溢減少。另外,自去年6月開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普遍下跌,導致我國進口份額出現較大下降。

  據海關統計,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均價為每噸399.1元,下跌45.8%;原油進口均價為每噸2558.4元,下跌46.6%;煤進口均價為每噸392.1元,下跌20.2%;成品油進口均價為每噸3049.6元,下跌37.9%。

  亮點2

  機電産品出口增長2.7%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此前表示,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形勢更加複雜嚴峻,下行壓力大。在全球貿易下降、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出口普遍負增長的大背景下,我國出口仍保持增長勢頭,外貿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進一步提升。

  數據也印證了上述觀點。前5個月,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5.24萬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7.3%,但總體佔比達55.4%,較去年同期上升0.3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2.97萬億元,下降8.6%,佔我外貿總值的31.3%,比去年同期回落0.3個百分點。

  此外,我國以海關特殊監管方式進出口9734.2億元,下降13.2%,佔我外貿總值的10.3%。其中出口3526.8億元,下降4.8%,佔出口總值的6.5%;進口6207.4億元,下降17.3%,佔進口總值的15.2%。

  而在我國外貿結構中,民營企業正在發揮“主力軍”的作用。今年前5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3.35萬億元,雖然同比下降1.8%,但總體佔比35.4%,較去年同期提升2.2個百分點。同期,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4.5萬億元,下降4.9%,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7.5%。國有企業進出口1.62萬億元,下降15.8%,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7.1%。

  從出口商品結構來看,我國機電産品和傳統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增長。據統計,前5個月,我國機電産品出口3.12萬億元,增長2.7%,佔出口總值的57.8%。其中,電器及電子産品出口1.35萬億元,增長5.1%。同期,服裝、紡織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合計出口1.08萬億元,增長0.4%,佔出口總值的20%。這表明,“中國製造”優勢仍然存在。

  ■連線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白明:

  産能“走出去”將為外貿添動力

  海關總署綜合統計司副司長黃頌平表示,外貿出口先導指數連續3個月下滑,表明我國出口壓力仍然較大,但我們要努力適應新常態,努力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加快培育外貿新優勢,實現我國外貿持續健康發展。

  不過,我國對外貿長期動力的培養一直沒有停止。白明表示,接下來我國外貿增長仍有幾大看點: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國陸續出臺的外貿支援政策,已經形成了政策體系。而産能“走出去”也將帶動部分設備出口,中韓自貿區、滬粵閩津四個自貿試驗區均將為今年外貿增長助力。

  5月12日,國務院公佈《關於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要全面提升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水準,並加快形成面向中亞、俄蒙、新歐亞大陸橋、東南亞、南亞等地區的國際大通道。

  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支陸遜指出,近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往來密切,經貿合作水準日益提高。2001年至2014年,我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年均增速達22.2%,高於我國外貿平均增速4.4個百分點。同期,我國與沿線國家雙邊貿易額佔我國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6.2%提高到26%,佔比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國際産能合作正成為中外打造互利合作升級版的突破口。國務院日前出臺了《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合作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為裝備製造産業“走出去”提供指引,而“一帶一路”無疑是中國裝備製造産能“走出去”的重要領域。

  據統計,目前我國企業已簽約待融資的大型成套設備出口項目超過200個,合同金額約800億美元,其中近50%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支陸遜表示,將鼓勵電力、軌道交通、工程機械、汽車製造業等行業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還會支援輕工紡織、食品加工企業到勞動力資源豐富、市場潛力較大的沿線國家設廠,實現互利共贏。(記者 趙曉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