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辛巴威取消本國貨幣:175千萬億津元換5美元

  • 發佈時間:2015-06-12 10:36:22  來源:東北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胡愛善

  6月15日起至9月30日,辛巴威央行將啟動津元“去貨幣化”(demonetization)行動。繼2009年該國通脹飆升至5000億百分點之後,津央行此舉將正式取消津元的法定貨幣地位。

  據報道,津央行表示,銀行賬戶存款達175千萬億津元者可換得5美元。津央行行長John Mangudya之後澄清,5美元是每個津元銀行賬戶可換得的最小金額,作為對該國2009年之後不再流通津元,改為流通多種外國貨幣的補償。同時,對於該國人民手中貯存的2008年發行的津元鈔票,250萬億津元可兌換1美元。

  Mangudya表示,該國人民的損失將得到補償,補償金額將以聯合國匯率計算。他同時強調,“如果我們全部使用聯合國匯率,有些賬戶將得到零,但我們保證,每個津元賬戶最少換得5美元。”

  他同時指出,“最大補償金額也將以聯合國匯率計算。去貨幣化並非通脹補償,一些人希望央行能彌補通脹損失,但這不是政府的角色,世界上沒有政府會補償通脹損失。”

  津民眾憤怒抨擊央行此舉為“濫用銀行系統權力”。

  有分析人士指出,換幣行動是津元退出流通六年之後的“蓋棺”之舉,有助於恢復民眾對津金融體系的信心,打消他們對津政府短期內重啟津元的疑慮。

  津元的命運

  至此,讓我們回顧下津元的命運,一直和辛巴威的經濟狀態息息相關:

  1980年辛巴威獨立時,在非洲南部經濟實力僅次於南非,工業類別齊全,農業更為強勁,素有非洲“麵包籃子”的美譽。當時,津元兌美元匯率為1:1.47。

  上世紀90年代末,隨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結構調整改革,歐美削減對外援助,以及第二次剛果戰爭的拖累,非洲國家經濟、社會陷入混亂,辛巴威經濟一蹶不振。

  2009年1月,辛巴威通脹失控,津央行發行了100萬億面值紙幣。

  2009年4月,津政府宣佈,不再流通本國貨幣,津元“休克式”退市,以美元、南非蘭特、波札那普拉等取而代之。一夜之間,該國人民的多年津元積蓄打了水漂。

  今年6月,津政府宣佈啟動換幣行動。根據官方匯率,2008年發行的津元最不值錢:10萬億津元兌換2美分,50萬億津元兌換20美分,紙幣“王中王”100萬億津元兌換40美分。

  如今,津元本身雖不值錢,但卻頗具收藏價值,其中以100萬億津元鈔票最受歡迎,eBay標價高達35美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