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外匯 > 外匯資訊 > 正文

字號:  

探尋美元40年牛市歷史 或再漲50%

  • 發佈時間:2014-09-28 08:50:36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美元指數近期漲勢如虹,已連續11周上升。這是1971年美元實行浮動匯率以來首次。美元還能強勢多久?歷史也許能給出一些線索。

  1971年以來美元指數最長的上漲只有九周,分別出現在1975年、1979年、1997年,這些大漲有沒有共同規律呢?

  1996~1997年美元指數連漲後只出現了一週輕微的回調,然後再創新高。

  1975年美元指數連漲後也是經歷了非常小幅度的盤整後繼續上攻。

  1979年美元指數結束連續九周升勢以後,出現了連續九周的猛烈下跌。

  不過,1979年,美國通脹達到兩位數,經濟前景不佳。與此同時,石油危機爆發、伊朗人質危機、蘇聯侵略阿富汗等諸多風險事件,導致美元指數出現大幅下跌。今天美國經濟的動蕩程度跟當時比要好的很多。

  如果歷史真的會不斷重復,這三個例子似乎預示美元指數上漲九周後維持牛市的可能性較大。因為貨幣傾向於在一個長週期內運動。雖然這不會是一條直線,但常常會朝一個方向運作數年。

  1971年之後,第一個美元週期持續了將近20年(白色),即從1978年10月持續到1997年8月。第二個美元週期從1995年6月持續到2014年5月(綠色),同樣是20年左右。兩者走勢有著驚人的相似。

以1978年10月3日價格為基準(100)

  第三個美元週期可能從2011年7月開始(紫色)。如果按照之前的場景來看,美元仍處於上升週期的初級階段。如果這個週期能跟隨前兩個週期的走勢,美元指數還有相當大的上升空間,升幅有可能在35%~55%。

  當然,歷史未必會重演。但還有很多其他理由支援美元走強。比如,美國經濟復蘇強于其他主要經濟體,以及由此導致的貨幣政策走向的分化。

  一般來説,各國政府和央行會根據其自身情況設定貨幣政策,增長更快或通脹更高的國家,他們的利率通常也更高。換而言之就是會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另一方面,增長緩慢或通脹較低的國家則可能下調利率,實行較為寬鬆的貨幣政策。

  通常,由於各國經濟週期有差異,所以不同國家貨幣政策取向也不同。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經濟一致走弱、各國貨幣政策也一致趨向寬鬆,很多國家利率水準接近0。但隨著金融危機高峰過去,一些國家的經濟逐步好轉。但也有不少依舊在泥沼中掙扎。這時,貨幣政策的差異又將顯現。

  各國利率:歐元區(綠色),美國(紫色),日本(紅色),英國(黃色),中國(藍色)

  比如,今年3月紐西蘭開始加息,是第一個加息的發達國家。美國將於下個月結束量化寬鬆政策,並考慮何時開始加息。而歐洲央行卻在近期開始實施負利率,並宣佈了一些類似量化寬鬆的政策。瑞典最近也下調了利率。為了獲得更高的回報,資本傾向於流入利率可能上升的國家。不同國家間貨幣政策的分化,很可能是影響外匯市場未來走勢的主要主要因素。

  以歐元/美元為例,下圖中,白線代表歐元/美元匯價,紫線代表德拉吉最愛用的通脹預期指標——5年期歐洲均衡利率互換(europeswapbreakeven5years)隱含通脹預期,用它減去5年期的美國均衡利率互換(usswapbreakeven5years)隱含通脹預期,得到歐洲和美國的利率預期之差,我們可以看出歐元/美元的走勢與該指數關聯度非常之高***,而黃線代表歐央行和美聯儲的基準利率之差,我們也可看到,歐元美元的走勢要先於實際利率差異出現,體現出資本市場更依賴預期,根據下面這張圖,還可以看出一般市場會先於實際加息/降息時點的3~6個月就開始啟動:

  所以基於利率預期來看,歐元區、日本、瑞士、中國等國在可預見的未來內都不會加息,而美聯儲的則可能在明年年中加息,這將支援美元的繼續上漲。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