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人民幣匯率越錯越深
- 發佈時間:2014-09-16 08:42:34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8月份的貿易數據顯示,當月同比進口下降了2.4%。這説明,中國的內需乏力仍在持續;與此同時,當月同比出口增加了9.4%,這説明中國的外需在恢復。正是這一增一減,構成了498.3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並繼7月創出473億美元的月度高點後,再創新高。
按照現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如此鉅額的貿易順差,必然會導致人民幣強烈的升值預期。事實也是如此,上述貿易數據公佈後,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大幅升值187個基點。
新一輪惡性迴圈又開始了——一方面,中國外需增加、出口增長,同時內需疲弱、進口減少,合力的結果是大規模貿易順差,迫使人民幣持續升值;另一方面,人民幣持續升值所導致的貨幣緊縮效應,會進一步壓制中國內需,而使貿易順差更大,人民幣升值壓力和預期越發強烈。
為什麼人民幣升值會導致緊縮效應?實際上,一個國家貨幣的鬆緊程度必須從兩個方向考量。第一個方向是與自身相比,這個方向主要考量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它決定的是利率的水準;第二個方向是國際主要貨幣相比,這個方向主要應當考量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貨幣政策鬆緊差異,它決定的是匯率的水準。
利率水準決定匯率水準,早有“利率平價”理論予以解釋。據央行副行長易綱介紹,依據以往的經驗,利率水準對匯率的解釋率高達70%。就是説,在70%的時間裏,利率走高,匯率升值;利率走低,匯率貶值。
從人民幣和美元的情況大致可以看清這個過程。人民幣利率遠高過美元利率,顯然已經構成人民幣對美元升值的基本要件。要想確保本幣與美元之間的匯率穩定,非美貨幣國家必須放棄“獨立貨幣政策”,而與美聯儲保持一致的貨幣政策立場,你寬我也寬,你緊我也緊。重點是應當看清“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利率水準的影響”。
按照人民幣現行匯率形成機制,大量通過貿易順差流入中國的外匯由誰購買?央行退出日常外匯市場干預,拒絕回收外匯佔款。於是,擔負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日常義務落到了商業銀行——中國外匯市場18家“做市商”身上。這就出現了新的問題:商業銀行購匯鎖定了長期流動性,而商業銀行外匯佔款所對應的貨幣性質都是企業的短期流動資金。對中國金融市場而言,是“鎖長放短”。這與美聯儲“鎖短放長”的“扭曲操作”相反,中國“鎖長放短”的貨幣操作屬於“緊縮貨幣”範疇。
這也就回答了上述問題:為什麼人民幣升值會導致貨幣緊縮?因為,按照“市場供求關係決定匯率”的機制,人民幣升值將導致商業銀行流動性“鎖長放短”,客觀上就是緊縮貨幣的效果。
而正是因為長期“鎖長放短”,金融機構的資産和負債都趨於短期化,而且短期流動性需求加大,資産和負債錯配越發嚴重,企業中長期貸款供求關係越發緊張,貸款利率必然居高不下。加之銀行“基準利率雙軌制”,更為大規模的貨幣投機留下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從而加劇中長期貸款的稀缺性,壓制了中國經濟內需,抑制了中國股市,遏制了實體經濟,同時迫使資本外逃。
解決問題有兩個辦法:要麼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跟隨美元實施寬鬆貨幣;要麼改變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