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觀察
僑興事件的核心在於“增信機構”——浙商財險、廣發銀行的保函,關鍵時候掉鏈子,本來是“保證”的賠付卻不堪一擊。
廣東省惠州市僑興集團下屬兩家公司私募債券本月20日違約,使得為其提供保證保險服務的浙商財險和這類業務受到市場高度關注。最新消息顯示,浙商財險近期拿著一份抬頭為“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開具的保函,找到廣發銀行實施反擔保賠償請求時,廣發銀行稱該保函為假。25日,浙商財險在其官網公佈了《關於廣發銀行惠州分行銀行保函有關情況的公告》,雙方為“蘿蔔章”的事情相互糾纏不清。
實際上僑興債券事件並不可怕,公眾擔心的是,浙商財險延遲履約的種種理由,以及模糊表態;加上廣發銀行保函再度陷入“蘿蔔章”漩渦,讓本已脆弱的債券市場(網際網路金融市場)面臨信用危機。
僑興事件的核心在於“增信機構”(浙商財險、廣發銀行的保函)關鍵時候掉鏈子,本來是“保證”的賠付卻不堪一擊。無論是債券市場還是網際網路金融等金融業,都離不開“增信”這一基礎設施,監管部門應強化“增信機構”的建設。
目前,中國市場經濟正朝著信用化發展,未來的經濟交易中以信用來衡量的部分將越來越大,所謂“增信”即是通過相關機構或措施增加信用,例如僑興私募債券通過浙商財險的保證保險等,通過提高信用等級,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增信和信用評估被視為市場經濟信用化的兩大基礎設施,在解決中小企業、實體經濟融資難等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對經濟發展、調整經濟結構、一帶一路項目債等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目前我國FIS(固定收益産品)總量已經高達百萬億人民幣。
增信是可以實現增信機構、金融機構、發債企業、投資者多方共贏局面的。某種意義上説,增信機構通過增信工具或産品,如保證保險等,為金融機構、投資者尋找到願意支付高收益的客戶,反之也通過增信服務為低信用等級的客戶尋找到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增信機構通過收取服務費用實現自身發展。
就僑興債券逾期事件看,假如各方都能依法依規進行,即便是在違約情況下,增信機構的風險也並不大。浙商銀行如果能夠提前抵押僑興集團的不動産,廣發銀行的保函也如此,按照銀行風控要求,兩者最終也不會有大損失。再者,除超額抵押、“幸運概率”以外,增信機構往往會向融資者收取風險量化定價的增信費用,未發生違約部分將成為增信機構的利潤。
然而,在豐厚的利潤和巨大的市場蛋糕面前,“增信機構”忘記了融資者有可能成為“壞客戶”。於是,浙商財險本應在2014年承保時就要對僑興集團做不動産質押,結果直到逾期事件發生後才去匆忙辦理質押6個億不動産手續。廣發銀行的保函也是如此,收取費用的時候,即使浙商財險到府多次核實,甚至書面稱“履約保函真實有效”,直到浙商財險到府要求賠償的時候,才説是假印章去報案。
據財新網25日晚上消息,接近中國保監會的人士稱,保監會對此次事件有兩點要求,一是要合法保證被保險人權利,不能損害投保人利益;二是要保證平穩解決。監管部門的表態和介入有助於妥善解決僑興事件,但更為重要的是,相關部門如何通過制度建設,讓“增信機構”不在關鍵時候掉鏈子,似乎更為迫在眉睫。
□盤和林(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後)
(責任編輯:郭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