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網際網路股權融資平臺存五大亂象 屬整治重中之重

  • 發佈時間:2016-05-04 09:26:43  來源:中國江蘇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兩周前,國務院組織14部委召開會議,將在全國範圍內啟動為期至少1年的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並出臺了《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方案要求加強支付機構市場準入監管,加大違規處罰,一般不再受理新設申請。據悉目前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已有相應動作,針對網際網路金融廣告的整治方案已經下發。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楊東認為,P2P和股權眾籌屬於整治的“重中之重”。對於後者,楊東指出,部分股權眾籌通過銷售理財産品等方式,利用網際網路變相降低門檻,涉嫌違反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等相關規定。此外也有部分平臺存在放大宣傳及勸誘等行為,涉嫌“公募股權眾籌”。

  為此,證券時報記者全面梳理了京東東家、螞蟻達客、36氪、百度百眾、360淘金等國內幾大主要相關平臺後發現,在熱鬧的喧囂中,行業亂象已在顯現,除了“名稱定義混亂”、“股權債權混用”、“領投機構風險轉嫁”、“資訊披露無序”等之外,“行銷形式傳銷化”及“虛假項目虛假投資”等,均引發業內專家重視。

  亂象一:

  “帽子”亂戴

  網際網路股權融資剛出現時,使用最廣泛的命名是“股權眾籌”,其“眾籌”二字取意于海外的Crowdfunding,這個稱謂目前仍在媒體宣傳中廣泛使用。總體來看,現在是股權眾籌、私募眾籌、非公開股權融資等各種名詞滿天飛。

  根據現行規定,網際網路平臺上的股權投融資服務僅可面向特定對象,使用“眾籌”一詞並不貼切。相關機構如果想要突破特定對象限制,面向非特定公眾實施股權眾籌,或可能觸及“非法集資”的紅線。

  2015年8月10日,中國證券業協會發佈“關於調整《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個別條款”的通知指出,根據中國證監會《關於對通過網際網路開展股權融資活動的機構進行專項檢查的通知》精神,將《場外證券業務備案管理辦法》第二條第十項的“私募股權眾籌”修改為“網際網路非公開股權融資”。這樣一來,現行的網際網路股權融資業務,唯一合規的名稱應是“非公開股權融資”,不宜再冠以“眾籌”等名義。

  記者調查後發現,京東東家、百度百眾、360淘金等平臺官方網站,均將此業務命名為“私募股權”;36氪將其命名為“股權投資”;螞蟻達客命名為“非公開股權投資”。

  亂象二:

  股權債權糾纏不清

  股權與債權均是資本市場的成熟産品,雖然都可作為企業融資工具,但對應的權利、義務等本質卻完全不同。

  將債權産品包裝成“股權概念”進行行銷,是對投資者的嚴重誤導。證券時報記者調查發現,當前運作中的多家股權投資平臺,都有“明股實債”的操作方法,或已涉嫌違規。

  列在京東東傢俬募股權板塊的融資項目,分為創投板和消費板,但相關提示字體偏小,投資者不易區分。其中,消費板的項目雖混同在股權板塊中,但觀其回報機制,主要由約定期限的本金回購、約定比例的東家分紅和約定金額的“消費金”構成,其金融實質是債權産品而非股權産品。

  2015年底上線的360淘金,在業務規則中表明其私募投融資服務是通過“遠期定價”規則來運作。按照此規則,融資項目在申請上線募集時僅提交目標融資金額,不進行定價。融資成功後視為投資人對融資公司擁有的債權,根據一定期限內(即行權期)下一輪合格新融資,或行權期滿時上一輪融資及約定估值的定價去完成轉股,獲得轉股權。本質上,當投資人投資此類産品時,當下擁有的是企業的債權而非股權。證券時報記者在其迄今已上線項目的融資資料、融資計劃書中,也沒有找到任何對債權抵押物的描述。

  亂象三:

  領投高杠桿轉嫁風險

  目前網際網路股權融資平臺的主流模式是“領投+跟投”模式,即由專業投資機構領投,起到盡職調查和估值定價的作用,散戶投資人再後續跟投,與機構共擔風險共用收益。在這樣的模式下,領投專業機構與跟投散戶投資者的投資比例很有講究,如果領投機構所佔比例過低,未免有機構借散戶放杠桿以及將風險轉嫁給後者的嫌疑。

  在京東東家最近8個創投板股權項目中,領投機構投資額佔上線募集金額的比例分別為,“佔空比”項目為29%,“右腦人”為33%,“凹凸租車”為15%,“北斗車衛士”為20%,“海拓”為62%,“摩卡愛車”為36%,“空空旅行”為15%,“婚派”為36%。結果顯示,一半項目的領投比重低於30%,佔比40%以下的近九成。

  上海金融學院科技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陳文君認為,除了公示的領投上線金額比例過低外,這些領投機構的資金實際已經包含了杠桿,也就是説,所投資金中的絕大多數並非他自己的。陳文君表示,這一點在技術上幾乎難以穿透,相關領投機構隨時可以再發起一家有限合夥公司去參與項目,散戶投資者甄別的難度相當大。

  記者調查結果顯示,36氪近期項目的機構投資比重大都在30%以上,螞蟻達客上線項目的機構投資比重多在50%~90%之間。

  亂象四:

  信披水準參差不齊

  專業投資機構在對企業進行線下股權投資時,會對企業進行實地盡職調查,盡可能獲取詳盡真實的企業資訊。而通過網際網路平臺參與非公開股權投資的散戶,只能通過融資企業在融前披露的融資計劃書來判斷投資意向,以及通過融後披露的年報及其他資訊來跟蹤企業進展。

  目前,國內幾大主要平臺對企業融資前計劃書的內容格式要求大體相近,如公司基本業務、商業模式、運營現狀、團隊、股權結構、融資計劃等,合格投資每人平均可藉此獲取準確的基本資訊。但是,在融資後的資訊披露上,雖然大多數平臺要求企業定期披露年報,不定期披露各類可能影響股東收益的重要資訊,但在實際運作中能真正落地的並不多。

  以年報為例,A股主機板、創業板以及三板上市的企業,均要求披露經審計的財務資訊,並制定了嚴格的年報格式標準,這一目的在於充分保護投資人利益。然而,在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融資的通常是VC階段初創企業,他們多數不具備承擔財務審計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求這些企業面向幾十位投資人披露過於詳細的企業財務資訊,或導致敏感資訊外流,影響企業日常運作乃至下一輪融資。因此,如何在法定信披與敏感資訊保護之間取得平衡,是非公開股權融資平臺需要探索的課題。

  以螞蟻達客為例,其2015年底首次上線,第一期上線企業在2016年募集完成。據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介紹,螞蟻達客四個項目芥末金融、人人湘、連咖啡、零碳科技,均在2016年4月15日進行了年報披露。從其披露內容看,應是由平臺提供了統一模版。記者獲悉,只有項目的具體投資人才被允許進入項目信披模組,而且每位投資人點開的年報頁面都會打上投資人的姓名浮水印,這有利於年報“非法流出”後的責任追究。

  證券時報記者大致了解到,螞蟻達客平臺提供的信披標準模版,主要涵蓋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重大債務披露、重大法律糾紛及公關事件、股權變動情況、股權激勵方案及股權質押情況等。

  亂象五:

  向傳銷蛻變

  就在不久前,某知名行業網站列出國內理財、眾籌、股權投資領域的“疑似傳銷名錄”,並指出,目前各類打著虛擬貨幣、數字加密貨幣、互助理財、網路理財、遊戲理財、挖礦機、眾籌、股權等名號的資金傳銷,似已氾濫成災。此類傳銷組織短期內圈錢後便關網跑路,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陳文君告訴記者,相比上面的幾點亂象而言,網際網路股權融資領域的“行銷形式傳銷化”趨勢日益明顯,因其破壞力巨大,更應引起有關部門重視。以“股權私募眾籌”為例,既然名為私募,按規定就不能在網際網路上公開宣傳,所以線下的私下接觸成了主要形式,這容易使其向“傳銷”演變。

  “直銷與傳銷天生就很像。國家為了保護金融保險行業的直銷業務,對有關提成分配的分級問題作了規定,但與傳銷總還存在易於混淆的地方。”她説。

  與此相關,網際網路金融行業興起後,虛假項目在各細分子行業都屢禁不止。從融資租賃領域的e租寶到私募股權基金領域的中晉係,都為網際網路金融的虛假項目、非法集資等龐氏騙局敲響了警鐘。

  陳文君表示,目前針對股權投資項目的融資平臺,尚未大面積曝出虛假項目。但虛報領投機構、虛假投資金額、將風險轉嫁給散戶投資人等現象已初現端倪,值得警惕。(朱凱)

  原標題:原標題:“帽子”亂戴、股權債權不清 網際網路股權融資平臺存五大亂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