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正文

字號:  

首份90後大學生財商報告:不良P2P抬高其收益期望值

  • 發佈時間:2016-05-04 09:15:14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喜憂參半 大學生財商呈現四大特徵

  ——銀行産品知曉度最高 三成期望收益率過10%

  ——草根理財意識強 40%投資意願低於1000元

  ——四成炒股 高風險偏好下“練手”是主要動機

  ——誤區多多 七成盼提高財商素養 財商教育刻不容緩

  5月3日,清華大學發佈了當代青年財商認知與行為調查報告,首度揭示了這一群體的財商狀況。報告用數據翔實地展示了90後大學生財商特徵,出人意料的是,這一群體對提升財商素養的需求非常迫切。

  首份大學生財商摸底 數據喜憂參半

  《中國青年財商認知與行為調查報告》由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螞蟻金服商學院,清研智庫三方合作完成。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採用線上調研與攔訪調查相結合的形式,篩選出有效樣本總量4980個,最終形成報告。

  報告顯示,目前90後大學生存在4方面財商特徵:財商觀念存在明顯誤區;消費社會化和消費無計劃性並存;理財意識勃發和財商素養欠缺;網際網路金融接受度高但風險甄別能力不足。

  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主任趙曙光説,財商指認知、管理和創造財富的能力,在現代社會被認為是繼智商,情商之後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目前各種形式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和産品在大學生中被廣泛使用,但我國的財商、金融普及教育並未跟上,調查有助於我們了解90後大學生真實的財商現狀。

  大學生理財動機強 銀行理財産品知曉度最高

  不良P2P産品抬高大學生收益期望值;三成盼年化過10%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90後大學生已經不是傳統觀念中的“純消費者”,打理自己手上的錢財讓財富增值,在如今的大學校園裏一點也不稀奇。調查顯示,這一群體對理財的接受程度很高,15.6%的人對理財持“非常歡迎”態度,44.6%的接受理財,只有0.5%的人對理財非常反感。這意味著有60.2%的90後大學生,有著較為強烈的理財動機。

  雖然90後常常被認為是新新人類,但在理財産品的知曉度上,90後大學生認知最高卻是傳統銀行的理財産品和服務,其次才是更新的網際網路金融。

  在旺盛的理財需求背後,有幾個調查數字也顯出90後大學生理財知識儲備不足。受一些高風險網際網路金融理財産品虛假宣傳的影響,存在明顯的理財誤區,亟需加強教育和引導。例如,儘管目前處在利率下行週期,市場上各種金融理財産品投資收益普遍下降,但90後大學生的理財預期卻很高,30.8%的人理財産品利率的期望值在10%-18%之間,更有4.3%的人期望在18%以上。在成熟投資者看來,不應片面追求如此高的投資收益,因為那意味著高風險。可不少90後大學生們並不這麼認為,調查中有62.2%的人認為市場上是存在利率很高、風險很低的投資理財産品的。調查中發現,這種錯誤觀念的形成,和一些不法P2P不斷宣傳“高收益、低風險”有很大關係。如果不對90後大學生在投資理財上的誤區加以糾正,則容易被不法分子拖入泥潭。

  1塊錢也要打理 四成投資意願低於1000元

  大學生理財“草根化” 凸顯網際網路理財意識覺醒

  理財並不是有錢人的專利,不管錢多錢少,只要運用合理都可以進行打理。自2013年餘額寶橫空出世,開啟了1元錢起理的碎片化理財時代後,整個社會的投資理財門檻大大降低,加速了理財觀念在全社會的普及。

  調查顯示,這一“草根化”,“碎片化”理財觀念也在大學生中形成市場。有24.1%的90後大學生認為即使是1塊錢也可以嘗試進行理財,有40.6%的人意願投資金額在1000元以下。這樣的結果表明,大學生理財意識已經初步覺醒。但受腰包所限,真正能用於投資理財的金額並不大。

  四成大學生炒股 高風險理財偏好令人憂

  2015年A股的牛市,吸引了不少新投資者的加入,其中就不乏90後大學生的身影。在90後大學生中最受歡迎的兩種理財方式是炒股票和買基金,40.2%的受訪90後大學生參與過炒股,36.7%的受訪人買過基金。股市的熱浪也吹進了象牙塔內,讓不少大學生跟著涌入股市。然而,炒股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大學生的風險承受能力畢竟較弱,如此大比例的90後大學生參與炒股,也顯示了加強財商教育的緊迫性。

  讓人稍微感覺可以松一口氣的是,大部分90後大學生通過炒股、買基金、買理財等方式進行投資,並不是為了“一夜暴富”。參與理財最主要的動機是“練手”,選擇 “積累社會經驗,提升個人投資技能”作為第一目標的佔到63%,其次才是“提高個人生活水準”、“為下一步創業積累資金”、“發展個人興趣愛好”等。

  大部分大學生願試水互金理財

  在網際網路金融深入千家萬戶的潮流之下,調查發現:在未來一年內,有多達40.06%的大學生有意願購買網際網路金融(服務)。還有22.75%的大學生選擇了“未來,等網際網路發展成熟之後,會考慮使用網際網路金融産品(服務)”。

  目前一些高風險甚至偽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在校園內給一些大學生帶來傷害,有聲音建議徹底禁止網際網路金融産品進入校園。但調查顯示,在當前校園財商教育缺失的背景下,許多大學生認為可以通過購買網際網路金融産品而得到“實戰經驗”,45.1%有大學生選擇了”嘗試各種網際網路金融産品,在‘實戰’中學習”的選項。説明互金産品在90後大學生中擁有較高的正面形象。

  調查發現,手機成了大學生理財的主要工具。大學生在手機裏普遍會安裝1-3個理財軟體,當然安裝不等於實際進行理財。如果進行實際的理財,七成以上的大學生會選擇2-3種理財産品進行組合購買。

  幾大典型財富誤區 財商教育亟待加強

  “不欠債不貸款是最好理財”:約59.1%的學生認為“不欠債、不貸款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在我國,關於財商教育的古訓源遠流長,但社會、家庭、學校對孩子的財商啟蒙普遍較晚,應該給孩子、學生灌輸正確的金錢概念,既要量入為出,又要明白錢並非省出來的,而是通過流動創造財富,短期“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長期應該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與經濟承擔能力”。

  “世上有高利率、低風險的理財産品”:有62.2%的學生搞不清風險與收益的關係,認為世界上存在“利率又高、風險又低的理財産品”。分析原因,一方面説明大學生還未建立健全、健康的理財觀念;另一方面説明現在部分宣傳“高收益低風險”的p2p理財産品在大學生中有一定市場,值得警惕。

  “盲目憧憬高收益理財産品”:或許因為對“高利率、低風險”理財産品的盲目憧憬,有六成以上學生期望高收益率的理財産品。在給出央行一年期正常存貸款利率的前提下(一年定期利率是2%;一年貸款基準利率是4.85%),有31.8%的學生期望理財産品的收益率在5%-10%之間,更有30.6%的期望達到10%-18%,説明90後大學生普遍存在金融知識儲備不足,也缺乏足夠風險甄別和應對能力。

  消費“成人化” 但花錢“不成熟”

  媒體曾報道過一名大學生兩個月的電話費單據長達33米,部分輿論將90後貼上了“敗家”標簽。調查結果顯示,近六成的大學生消費區間在1000-3000元/月之間,28.2%的大學生消費額度在3000-5000元/月,極少數在8000元以上。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5年城鎮居民每人平均消費支出21392元。大學生的消費數據與全社會整體水準相當。而消費結構上也出現一致化特徵,調查顯示,近七成(68.8%)的大學生選擇了日常購物支出,62.4%的大學生選擇了休閒娛樂,超越了食品的消費支出。説明90後大學生消費“成人化”,抑或“社會化”趨勢明顯。

  大學生的消費隨意性大,寅吃卯糧,大學生上半學期小康生活,下班學期省吃儉用的情況並不少見。數據顯示,40.5%的大學生消費時沒有計劃、隨心所欲,22.7%的大學生消費計劃不明晰,僅有9.8%的大學生有非常明確的消費計劃,並能堅持。

  口袋裏沒有錢之後,怎麼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90後大學生的選擇也有了一些新的變化。四成90後大學生會採用“金融手段”滿足自己消費需求,其中18.6%的大學生會選擇分期付款,13.0%選擇使用網際網路金融服務或産品。這是網際網路環境下成長起來的90後,與其他時期青年的時代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大學生在選擇“金融手段”時,還缺乏甄別能力。如果不進行正確的引導,很容易受到“低風險、高收益”等理財宣傳手段的誤導,從而增加了投資虧損的風險性。

  七成大學生想學但無處學 校園財商教育待加強

  本次調查發現,約七成大學生對提高自身的財富管理技能有著強烈渴望。在受訪大學生中,41.4%的大學生認為財富管理技能作用較大,28.4%的大學生認為財富管理技能是一項必備技能。兩者合計69.8%。只有不超三成的大學生認為財富管理技能作用不大、沒有作用或“説不清楚/不確定”。

  大學生對財商教育也普遍持歡迎的態度。有19.8%的大學生選擇了“非常支援”選項,他們認為“財商是智商和情商之後,現代人離不開的第三種基本素養,也是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的有效手段”。有18.5%的大學生點選了“支援”選項,認為“懂得省錢訣竅或賺錢技能,總歸是好事”。有47.1%的大學生點選了一個偏中性的支援選項,認為“因人制宜,有興趣或需求的人可以嘗試接觸一下”。

  以上三項相加,總計85.4%的大學生構成了財商教育的潛在需求者。

  調查結果顯示,90後大學生認為社會環境、網路環境、學校教育三大因素成為影響大學生投資理財觀念和能力形成的主要因素。與此同時,90後大學生認為學校財商教育、實際理財投資、網路媒體傳播是靠譜的財商教育途徑。57.5%的大學生首選學校教育作為財商教育的靠譜途徑,他們希望學校財商教育的模式是“大學的選修課、公開課等開放式進座”。其中,更有39.7%的大學生甚至認為財商課有“納入大學生必修課作為通識教育”的必要性。有49.2%的大學生認為社會媒體、專業財經網站等媒體傳播也是重要的財商教育渠道。

  財商學什麼,八成大學生最需要“理財知識和方法”。83.4%最希望學到理財知識與方法。第二渴望學到的是財富故事和成功案例,第三渴望學到的是正確的財富觀念和態度,第四是靠譜的理財産品。

     為滿足90後大學生對提升財商素養的需求,同時響應“一行三會”提高國民金融素養的號召,報告發佈現場,螞蟻金服商學院牽頭,聯合了清華,北大,人大等10多家國內知名高校建設銀行,郵儲銀行,招商基金等30來家金融機構,財新週刊、中國教育報,第一財經等10多家權威媒體,共同發起此項公益計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