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場外ABS定價遇上網際網路金融
- 發佈時間:2016-04-05 00:31:52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對資産的收益、風險、現金流重新打包組合併拆分銷售……同樣一件事情,一年半前叫“類”資産證券化;現在成了“場外”資産證券化。一些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似乎已經認定其從事的業務符合資産證券化(ABS)思路,只是參與主體不屬於持牌金融機構。
場外ABS最普遍模式如下:一家手握資産而急切等待現金回籠的企業(如小貸公司)發起證券化需求,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網貸、綜合理財平臺)將這些非標準化的企業或個人債權打包並分割成線上標準化的理財産品銷售;該平臺合作的擔保公司、資管公司承諾溢價回購。當然,為了給産品增信,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在發售這些理財産品前,還會先到各地金融交易所將産品登記掛牌,再由關聯公司摘牌,將資産轉讓到平臺銷售。
這個“銷售”,並非真正的債權轉手,因為投資者最後還是要通過相關公司的資産回購來獲得本息收入,資産只是暫時抵押給投資人,仍然和發起人有債務關係。
傳統的資産證券化操作中,需要成立特殊目的實體(SPV)來代表債權人(投資者)接收資産池,發行針對該資産池的受益憑證或證券。但網際網路金融的資産證券化産品沒有資質組建合法的SPV,充當類SPV角色的是網際網路金融股平臺的相關公司甚至其本身。因此,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慢慢“身兼數職”:類SPV、類承銷商和承諾回購的類交易所。
這也是自去年以來,越來越多互金平臺(尤其綜合理財超市)喊出要對標陸金所、做金融資産交易所的背景。如今,新的趨勢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不僅要充當證券化産品交易場所,還要介入此間的風險定價和交易評級。
國內第一批綜合理財平臺銅板街董事長兼CEO何俊對證券時報記者稱:“我們要對非標類資産評級和定價,並撮合它們與資金對接。我們現在用自己的方式對一些民營企業的消費金融資産進行評級和定價,這些資産很分散,筆均可能才兩三千。傳統評級機構擅長大類資産評級,而像我們手上這些(資産),更適合用網際網路數據的方式,重新建模進行評級和定價。”
何俊的話透露了目前其評級業務賴以生存的3個條件:一是資産來自民營企業(包括小貸公司、網貸平臺、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因為來自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的資産會選擇傳統評級公司;二是分散,這類民營企業通常不對接機構,而是利用網際網路等手段直接放貸或撮合放貸給個人;三是小額,每筆資産金額較少,以幾千到幾萬居多。
上述條件能保證銅板街不僅可以基於自身龐大的資産、資金雙方用戶數打開市場,也可與現有評級機構錯位競爭。這一塊確實有市場。目前,與銅板街開展證券化合作的已有達飛金融、分期樂、人人聚財等資産端平臺,所涉資産包括小額貸款、融資租賃、保理等不同性質的債權,基礎資産池包括消費金融類、供應鏈管理類等資産。
一位不願具名的華南區股份行金融市場部人士,曾經在一年半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點出其中難點:債務標準的制定,對於互金平臺這種金融業務趨於淺層(比如借貸、代銷)的參與主體是很難的事情。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的貸款餘額對應的項目先分類,然後根據不同的財務指標如收益率,制定不同風險等級的打包標準,最後將標準趨同的項目組合打包成新産品。
“這必須依靠完善的定價模型和風控體系,而互金在這方面還很缺失。”該金融市場部人士説。
如今,這名銀行人士告訴記者,這依舊是難點,但是“場外的資産場外定價”,或許是這個正在急劇擴容的市場默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