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P2P問題平臺一路攀升 投資者維權仍艱難

  • 發佈時間:2016-03-11 08:01:2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據網貸之家最新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2月底,網貸行業累計問題平臺達1425家,而行業累計平臺總數為3944家(含問題平臺),問題平臺佔比達36%,已超三成。不過據記者了解,投資者維權成功案例卻較為鮮見,回款幾率僅為兩成左右,也就是説八成投資者血本無歸,而從已立案的P2P平臺看,能取回的本金僅為投資金額的40%以內。

   超過三成 問題平臺數一路攀升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就問題平臺而言,僅2月份問題平臺數量就高達74家,涉及投資人數3.2萬人,涉及貸款餘額約8.3億元。從2月問題平臺事件類型來看,主要由三種組成:跑路類型、停業類型、提現困難類型,分別達到41.89%、43.24%和13.51%,合計佔比達到98.64%。跑路平臺數量與停業平臺數量分別為31家和32家。

  有利網CEO吳逸然告訴記者,問題平臺大概有以下幾種類型,一是純詐騙目的,這類平臺在達到目的時肯定會跑路;二是在行業發展初期,認為行業門檻低盲目闖進來的,這類企業由於忽視了金融的專業性要求及運營能力較差、不規範運營等等,導致平台資金壓力越來越大,最後可能被迫跑路或清盤、停業整頓。

  “問題平台中,除去以純詐騙為目的上線的平臺外,大多數平臺創立之初是不想跑路或者停業的,但是出於對金融尤其是風險理解的不到位、風控環節不到位等原因,導致經營不善,債權出現問題乃至到期無法償還投資人本息,才導致了跑路或停業。”金蛋理財CEO鄧巍分析説,近期有不少停業的中小平臺都是因行業愈發規範、其本身難以符合監管強制性要求,如對接銀行的資質不夠,或者達不到實繳註冊資本金門檻等,主動放棄整改轉型而自發退出的。

  “互金行業曾經的創業門檻較低,很多人和企業都一哄而上,然後發現自己的能力實力跟不上,經營不易,就導致了部分小平臺和一些詐騙平臺提前退出市場。”團貸網CEO唐軍分析稱。

  拋開違規經營因素,愛錢進CEO楊帆亦認為,導致平臺問題的誘因在於缺乏必要的風控、資金資産管理和持續盈利能力,造成壞賬率高企、存在大量詐騙借款人、資金流動性差、貸款投放不合理、高額運營投入蠶食業務收入等。P2P平臺無法依靠自身業務的資金流收入維持企業運轉,而是需要通過融資等操作過活。當經濟環境下行,優質資産稀缺、理財資金趨於謹慎、風投機構的投資行為收縮後,這類平臺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狀況。加之,目前P2P行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企業倒閉清算機制,跑路、停業所付出的法律和資金成本少,這才導致大量P2P公司在監管細則落地前集體退出。

  投哪網CMO郝歌告訴記者,網際網路金融行業仍處在發展初級階段,各個平臺的風險控制能力、運營管理能力和資金實力都不一樣,企業綜合能力表現也良莠不齊,一些並不具備發展潛力的平臺倒閉或者退出市場,都屬於行業在當前發展形勢下的“常態”。

  值得一提的是,行業亂象屢禁不止,去年底以來,由於部分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涉嫌非法集資或非法經營被公安機關查處,為防止引發不必要的社會經濟風險,一些地方政府收緊了新設立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的註冊登記,使得行業新增網貸平臺數量減少。

  “隨著監管明確和監管趨嚴,不斷會有問題平臺暴露,這也是存量整頓的意義所在。在監管細則包括準入制度等落地之後,行業就會進入良性發展階段。”鄧巍説。

   龐氏騙局 詐騙花樣層出不窮

  打著網際網路金融的旗號進行詐騙的花樣可謂層出不窮。此前,銀監會等四部門即對“MMM金融互助社區”提示了風險。稱“MMM”打著“金融互助”旗號具有極大風險隱患。

  提示稱,“‘MMM’及類似主體不具備合法資質。其平臺和公司未經工商部門註冊登記,不具備合法資質,係非法機構;其推廣網站未經核準備案或由境外直接接入,且網址頻繁更換,風險巨大;且資金有流向境外的可能,投入資金人員利益難以得到保障。另外,‘MMM’及類似主體的運作模式具有非法集資、傳銷特徵。其平臺未經批准,通過網站、微網志、微信等多種渠道公開宣傳,承諾畸高利息,引誘群眾投入資金;同時,設置‘推薦獎’、‘管理獎’等獎金制度,鼓勵投資人發展人員加入,並按加入先後形成層級關係、計算返利金額,具有非法集資、傳銷交織的特徵。”

  據悉,“MMM”承諾投資收益為每月30%,推薦投資人加入另有10%左右收益提成。且平臺設置“管理獎”,鼓勵成員發展會員,並以發展會員的投資額度為“領導人”計酬的模式。

  “目前看到的這些詐騙平臺與網際網路金融有幾個本質區別:一是收益非常高,明顯超出了正常的理財市場收益率;二是採用傳銷式、地推式的方式拉資金,他們發展的這些理財用戶大部分都沒有網際網路使用習慣,也沒有風險意識,可能會把這種理財産品認為是存款的等價物,一衝動可能會把身家性命賠進去。”吳逸然説。

  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是以網際網路思維和技術手段,打通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的中間環節,提高資金匹配效率,降低優質資産融資成本。“‘MMM’的本質是詐騙,不是做普惠金融,也沒有幫扶小微企業,其本質上就不屬於網際網路金融範疇。”唐軍建議投資者可通過關注線下網點業務來分辨是否是詐騙平臺。

  “好的平臺,其線下所有網點都應該是做貸款業務,而非理財業務。另外,關注一個平臺的團隊能力和股東背景也很重要。”唐軍補充道。

  “‘MMM'等公司是把非法集資和詐騙搬到網際網路上來,本質上仍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借新還舊。”鄧巍則建議,消費者應從投資資金有無真實投向、平臺是否提供過高利率、有無銀行存管、債權關係是否披露透明等方面加以甄別。

  對於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為何被大肆用於金融詐騙,楊帆認為,原因在於詐騙者利用了投資人資訊不對稱、追求高回報的心理和監管的滯後性等多重因素。詐騙者通過龐氏騙局非法吸取公眾資金,其目的在於借助網際網路上“少監管、低門檻、低詐騙成本”的便利,最大程度上套利。

  “如今網際網路上資訊爆炸導致消費者很難通過媒介資訊甄別詐騙公司。從實操層面上,建議消費者更多關注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標的情況、産品設置和業務邏輯等。”楊帆補充道。

  成功率低 維權之路仍艱辛

  對於P2P投資者而言,尤其是踩雷投資者,往往遭遇維權無門,在維權之路上備受煎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投資者維權事件越來越多,不過綜合很多案件來看,回款的幾率僅在兩成左右,即八成投資者血本無歸。而從已立案的P2P平臺看,投資者能取回的本金僅在投資金額的40%以內。

  以銅都貸為例,其于2013年5月上線,2013年11月2日僅運作半年,平臺因資金鏈告急而被警方介入調查。直至2015年12月,安徽銅陵銅官山區人民法院正式公告披露,平臺應退賠1682名受害人近1億元經濟損失。截至目前,可執行退賠總金額約為1200萬元左右,即所有受害每人平均按約12.3%的比例退賠。

  維權結果雖不盡如人意,但對於踩雷投資者而言,維權卻是必經之路。楊帆建議投資者首先應留存好一份紙質投資合同。當平臺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與平臺官方渠道進行溝通,並留存溝通記錄。不要聽信網路謠言,以免造成恐慌。

  鄧巍則認為,可按照問題平臺的不同性質採取不同方法進行維權。如果平臺與借款人存在真實借貸關係,那麼平臺應披露借款人實際情況,並協助投資人進行維權;如果是沒有真實借貸關係的詐騙平臺,投資人則應第一時間報案,向公安機關及時反映情況,並注意保留和提供相應證據。

  網貸天眼相關負責人建議投資者應採取抱團取暖方式。一般來説,P2P平臺跑路後,投資受害人都不會太少,而且很有可能來自五湖四海。作為投資受害人,想盡一切辦法聯繫其他投資受害人,團結眾人力量,收集公共證據,通過創建維權QQ群、集體發帖等途徑抱團維權,擴大維權輿論影響力,給跑路平臺施壓,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劉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