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網貸生死局:為生存之戰而向資産端發力

  • 發佈時間:2016-02-15 08:38:5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2015年年底,對於網路借貸(P2P)行業,註定是個值得記憶的時刻,不止悲喜交加,甚至關乎存亡。

  e租寶涉嫌非法集資被調查,引發社會對網路借貸行業的信任危機。宜人貸美國上市,儘管股價表現不佳卻為國內網貸平臺上市潮注入了一劑興奮劑。銀監會牽頭制定的《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發,行業轉型迫在眉睫。

  2016年,監管層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的主要監管思路是“規範”。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表示,目前已將網際網路金融納入到央行統計範疇,同時可以作為社會融資規模指標修訂的基礎。“最近網際網路金融出現的一些問題,和我們金融統計的缺失是有很大的關係的。”

  為了適應合規要求,網路借貸遭遇整改轉型的壓力最大。前有行業亂象屢爆風險,後有監管落地被迫調整,無論從行業發展、政策監管、平臺及參與方等多個角度來看,2016年都是網路借貸行業極為關鍵的一年。

  生存,還是死亡,網路借貸行業從未如此真實地感受過。

  悲喜2015

  2015年對網貸行業極不平凡,《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落地、網際網路金融被列入“十三五”規劃、高層多次發言表示支援網際網路金融,這些都意味著網貸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從行業增速來看,2015年仍是網路借貸高速發展的一年。據網貸之家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網貸行業運營平臺達到了2595家,相比2014年底增長了1020家,絕對增量超過2014年,再創歷史新高。

  高增長的背後是風險頻發。根據網貸之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問題平臺達到896家,是2014年的3.26倍。

  從年初北京高息P2P網貸平臺“裏外貸”猝死,到廣州P2P網貸平臺“盛融線上”無法提現,再到後來的“e租寶”被調查事件,涉事平臺慢慢從不知名小平臺向老平臺以及交易規模領先的平臺發展,涉案資金規模也從幾千萬向上億、甚至700多億發展。這些出事平臺多涉及自融、涉嫌非法集資的問題。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愛君向記者指出,“e租寶”風險爆發之後,正規網路借貸無法定性,直接導致了投資者對整個行業的信任危機,對這個行業起到一個負面的影響。

  網路借貸行業風險逐漸成為不定時炸彈,不僅連帶損傷了許多良性經營平臺的金融信譽度,還因涉及較多投資人利益而影響社會穩定。

  儘管風險不斷爆發,網貸行業的快速發展並未因此而止步,各路資本紛紛涌進網際網路金融圈內,上市、融資的消息頻出。據不完全統計,網貸行業獲得風投青睞的平臺已經達到68家,上市公司、國資國企入股的平臺分別為48家、68家,銀行背景平臺數量為14家。這些平臺的成交佔據著行業超過半數的成交規模。

  在資本的熱捧之下,一些變化正在網貸行業中悄然發生。一些老平臺依賴已經積累的流量開始拓展新的業務範圍,而一些新平臺則從垂直細分領域迅速切入市場成為黑馬。

  這些創新和變化在2016年是否能成為行業成長的推動力,在《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發之後,一切都變得未知。

  ?關注2016

  2016年,到底有多少P2P能安然無恙地活下來?在胡潤新金融百強榜的發佈現場,愛錢進CEO楊帆明確表示,絕大多數的平臺會面臨轉型或者其他原因而消失,大浪淘沙之後,最終能活下來的可能只有幾十家。

  從目前的兩千多家的數量,驟減至幾十家的規模,P2P網貸行業要面臨的前景甚是嚴峻。按照目前P2P的監管思路,幾乎所有平臺都存在要麼轉型、要麼難逃死亡的命運。

  談及轉型,拍拍貸CEO張俊稱,“靠線下做資産的模式已經行不通,主動調整還有可能存活,否則將大規模倒下,總之回歸線上是必然。”

  這意味著,一些平臺的整改可謂傷筋動骨。

  按監管機構的徵求意見稿,從監管分工到機構合作、從公司名稱到業務模式、從資訊披露到風險控制,等等,都對現有平臺存在調整壓力。

  首先,監管機構不允許平臺對借貸項目進行拆標,必須一一對應。這意味著平臺不得進行期限錯配,更不能做資金池。從2015年12個月的平均借款期限走勢看,基本處於穩定狀態介於6.5個月到7個月之間波動,但是借款期限在1-3月區間的平臺數量仍佔比最多。這説明其實大部分平臺是存在拆標問題的。

  其次,徵求意見稿確定了網路借貸資訊仲介的基本原則,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者承諾保本保息。

  再次,監管機構嚴禁P2P網貸發售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或信託産品,禁止與其他機構投資、代理銷售、推介、經紀等業務進行任何形式的混合、捆綁、代理。無形之中,監管在增強行業向綜合金融集團轉型的成本。

  如果説,以上調整還在可操作範圍內,那麼以下幾方面可能是推動許多平臺走向死亡的關鍵。

  徵求意見稿給網貸行業留有18個月的整改期,這其實也是留給銀行的過渡期。

  按照監管要求,P2P網貸要引入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這幾乎是隱藏在四十多條監管要求中最具殺傷力的內容。

  目前至少有17家銀行涉足P2P存管業務,約有30余家P2P平臺與銀行簽約存管。研究發現,這些所謂的存管業務真正能做到將資金與平臺隔離的並不多。

  一家P2P平臺負責人稱,現在的資金存管多是將風險備付金放在銀行,這筆資金本來就是歸平臺應對不良資産的資金,與監管要求的投資者資金並不是一個概念。還有一些資金存管是平臺直接與銀行的電子銀行部合作,只是一種開戶協議而已。

  銀行其實對選擇什麼樣的P2P網貸平臺開展存管業務甚是謹慎,幾乎都存在註冊資金規模、風控水準、高管資質等隱性條件。由於P2P投資涉及大量非標資産,包括債權轉讓、應收賬款資産證券化等不同類型的金融交易品種,銀行是否願意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資源,為不同類型非標資産設立各自的資金劃撥審核與清算服務,同樣是一個問題。

  當然,監管之外,直接影響P2P網貸平臺能否活下去的關鍵是資産端業務。當P2P投資逐漸被大眾認識之後,優質資産端的獲取就成為各大平臺競爭的重點。像有利網這種原本依靠小貸公司和擔保公司提供資産的平臺,也開始自行開發資産端,打造“信貸工廠”。

  2016年,註定有越來越多的網貸平臺為生存之戰而向資産端發力。記者 王麗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