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P2P標簽易撕 監管難逃

  • 發佈時間:2016-02-01 09: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我們不是P2P,我們是綜合型理財平臺”,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金融公司對“P2P”這一標簽惟恐避之不及,究其原因只因為P2P負面纏身,而其中也不乏一些平臺希望通過換馬甲的方式躲避監管。

  逃離“P2P”

  P2P行業在經歷眾星捧月的風光之後,迎來眾多平臺逃離的尷尬境地。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許多平臺不再把自身定位為P2P,而是表示未來會以“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金融”、“智慧理財平臺”等進行自身定位。

  其實,早前一些領跑行業的平臺已經紛紛宣佈轉型,正在撕下P2P的舊標簽。如陸金所要打造一站式理財服務平臺;積木盒子要成為綜合智慧理財平臺;人人貸想轉型為個人金融資訊服務平臺……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曾提到,陸金所已經不再是單一的P2P平臺。積木盒子COO魏偉也曾表示,積木盒子今年底P2P業務佔比將下降至10%左右。

  而更多的平臺後來居上,開始走上去P2P化的過程。為何越來越多的平臺開始“去P2P化”,在無監管的狀態下,P2P行業野蠻發展,逐漸被不法分子利用,非法集資、跑路等風險事件頻頻發生。據網貸之家數據顯示,僅2015年1-8月,全國涉嫌非法集資的立案就在3000件左右,涉案金額超過1500億元。再加上e租寶、卓達、泛亞等“地震級”案件,全年涉案金額超過3000億元。伴隨著這些風險事件,P2P行業也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曾經創新、時髦的代名詞如今淪為高風險、欺騙的象徵。

  逃不掉的監管

  需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平臺確實在進行轉型來適應殘酷的生長環境,而也不乏另一部分平臺希望脫掉網貸的外衣逃避監管。去年底P2P行業迎來監管政策,網貸監管徵求意見稿要求P2P平臺重回資訊仲介定位,同時設置了12條不可跨越的紅線,這些規定無疑是給P2P平臺套上了緊箍咒。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肖颯直言,我國網貸監管機構採取了行為監管的辦法,無論企業自稱是何種類型的平臺,只要有網貸行為都會受到法規和政策規制。另外,也有一些平臺確實在轉型,但如果轉向其他法律模糊的地帶,似乎不如留在P2P裏安心,畢竟行業的負面清單已然清晰。

  網貸之家首席分析師馬駿也補充道,平臺到底是不是P2P並不由自身決定,而是由監管定性。如果地方金融辦認為平臺從事的是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業務,平臺沒有進行備案的話,一旦涉及違規,可能會交由公安進行處理。

  而對於去P2P化的做法,有些平臺負責人表示很無奈。在無監管時期,出現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比如e租寶,雖然它自身定位和業界定位並非P2P,但是e租寶一齣事眾人都認為P2P行業出現了問題,一些合法合規做業務的平臺也深受其害。

  在網貸315首席資訊官李子川看來,P2P的本質逐漸被看得更清楚,對市場整體而言是好事。但這對某些平臺業務推動,尤其是投資端開拓都有影響,所以他們需要更高的投入來維護客戶,而選擇轉型或許會更容易。

  黃金期尚未來臨

  在去P2P風潮的背後,也折射出行業面臨的困境。監管收緊、剛性兌付未打破、獲客成本高企、優質資産難覓,再加上信任危機,令不少平臺選擇逃離P2P,謀求轉型。

  因此不少人唱衰P2P行業,認為其黃金期已過。不過,馬駿認為行業黃金時期還未到來或即將到來,只是説已經過了草根創業者的黃金時期。

  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2月底,網貸行業總體貸款餘額已經達到了4394.61億元,相較2014年底總體貸款餘額1036億元,增長幅度為324%。按目前的增長態勢,預計2016年底網貸行業貸款餘額或超1.5萬億元。李子川表示,目前行業只是進入了規範期,未來行業的集中度會持續上升,並購、上市動作會密集出現,長期的預期比較樂觀。

  投之家CEO黃詩樵預計今年P2P行業成交規模將破3萬億元,投資人數量超過1000萬。他表示,負面事件確實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但P2P行業不會因為個別問題平臺而停止發展,趨勢不可阻擋。目前出現的問題平臺,很多是借P2P的名義做非法集資,這是違法犯罪行為,並不是真正的P2P。行業目前的規模還很小,還處於發展早期,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黃金期也遠未到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