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爸媽玩P2P該怎麼勸?中老年人頻陷金融騙局(4)

  • 發佈時間:2016-01-27 09:02:49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4最大的坑可能是一瓶油

  法大大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法務官梅臻對南方週末記者説,一般老年投資人的投資資訊來源有兩個:親戚朋友介紹或電視廣告。一般出問題的平臺,都是通過地推的方式線上下接觸她們。他們不大懂網際網路,搜索資訊的能力不強,沒辦法對公司做背景調查,也沒辦法聽到業內人士的看法,對公司的考察頂多是看線下的實體店,地段、裝修好不好,從門面來判斷。

  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不太容易相信別人,但一旦信了,覺得有好處,就可能把全部身家放進去,所以對他們來講傷害就尤其大。而且他們不了解網際網路金融的業態,沒人推薦就不知道其他平臺,很少有分散投資的理念。

  在他看來,類似上述P2P公司和MMM這樣的公司不過是新瓶裝舊酒,用網際網路金融的標簽來包裝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的本質。非法集資案件的做法從來都是相似的:地推、洗腦、電視廣告或名人效應。跟當年的“蟻力神”事件其實沒有差別。

  出事以後,他們往往不會報案或諮詢律師。鬧,是最直接的手段。他建議,事發後要第一時間報案登記,最後公安追繳回來的資金,原則上會按比例退還投資人。

  其實,絕大多數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是不會做線下推廣的,他們的廣告更多出現在網上,針對的是熟悉網際網路的年輕用戶群體。

  一家網貸平臺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沒有線下理財網點,也不會針對年紀大的用戶投放廣告。他們認為,在某些渠道打廣告能夠刺激一部分用戶群體,但網際網路理財不應該針對中老年群體,他們基本是用養老錢進行投資,屬於典型風險厭惡型投資者,不應該參與風險較高或者不保本的理財活動。

  在這家網貸平臺的投資人統計中,平均年齡34.5歲,45歲以上的投資人僅佔16%。

  “越女讀財”是專門就理財項目進行分析的一個微信公號,李喻最早就是在這裡發現了那家P2P公司倒臺的消息。

  南方週末記者聯繫到了該號主人“越女”。她總結了對叔叔阿姨投資現象的觀察:一般來説,容易在理財中受騙的老年人,或是受到高息和小恩小惠的誘惑,比如像送油送鍋之類的小禮品;或是聽了熟人介紹,比如親戚朋友在某理財公司當業務員,拍胸脯保證一定能拿回本息之類的話。

  她描述過一位業務員的“經驗”:如果你想把自己的理財産品銷售出去,那麼最好的道具是一瓶油。這位業務員的年銷售額是千萬級,是他所在公司的優秀員工。他下班後陪大媽們跳跳廣場舞,然後跟她們説,來我這兒買理財産品吧,可以送你一瓶油呢,非轉基因,倍兒健康。

  她的一位朋友在新興的民營銀行工作,曾經勸父母把錢存過來,收益率比一般活期多十幾倍。但她爸爸不願意:不行,放在你那裏少了一瓶油呢。

  在她來看,老年投資群體的總體特徵就是對金融知識了解很少,也不擅長利用網路來驗證對比,但是對於利率很敏感,只要比銀行高、又承諾本息,前幾期拿回了利息,就很容易相信,並且繼續追加投資,直到被卷款跑路。

  來向越女諮詢的大多也是同齡人幫父母來問。比如MMM,都是某同學、某親戚拉去做的,“我某同學、某大哥、某同事在做”這種話天天聽到,大多數也是看到對方真的“賺”到了錢就心動了,對方一直向她展示自己賺了多少、一直勸她一起玩。

  在她觀察,上述P2P公司的受騙者大多是因為線下的推銷員,而MMM則是線上線下都有,線上是通過微信朋友圈傳播的。

  越女有時也會在平臺未出事時預警,這時候會有一些相信平臺的投資者罵到府來:“國家都沒定性,你就定性了。是不是想跟國家為敵?造謠要承擔責任的!”只要還未出事,預警的媒體都可能遭到投資人的抨擊,被認為是“烏鴉嘴”,如果資金鏈斷了,都是因為媒體造謠造成擠兌,與平臺無干。

  關於上述垮掉的那家P2P公司,越女在2015年8月做了風險提醒。當時,她老家的小叔打電話來,問這家公司是否靠譜,可不可以投資。因為當地的推廣人員告訴他,這個産品上過電視,值得信賴,收益又高。

  她在與小叔的交流中驚訝地發現,他對理財産品一點都不了解,把大量的錢存了活期。現在又受到各種人的鼓吹,去買他看也看不懂的所謂理財。在她小時候,小叔是一所中學的知名教師,一直很聰明。

  直到那次打電話,她才突然發覺身處老家的小叔已經慢慢變老,資訊十分閉塞,渾然不知外界的變化。她不由得感嘆,自己已經悄然長大,熟知金融理財遊戲,但父母這輩人,已經老了,這是一個對於他們來説全然陌生的世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