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深滬京率先吹響互金整頓號角 開啟P2P存量清理模式

  • 發佈時間:2016-01-16 01:29:46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深圳金融辦確認深圳暫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商事註冊登記傳聞,“全部暫停了,都已經實施好長時間了”

  繼《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徵求意見稿》”)出臺之後,地方也開始加緊監管的步伐。據悉,近期多地都傳出了暫停網際網路金融暫停註冊的消息。日前,深圳金融辦副主任肖志家確認了網傳的深圳暫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商事註冊登記一事,並表示“全部暫停了,都已經實施好長時間了”。同時,《證券日報》記者也從北京地區的一家註冊代理公司了解到,北京市工商局近期也下發了相關的通知。這一消息有媒體從北京市工商局獲得證實,並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工商局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管理規定,新規出臺後將會重啟投資類企業登記註冊。

  為何短時間內多地都放出監管收緊的信號?“近期多地開始暫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註冊登記主要是為了響應《徵求稿意見》”,中投顧問金融行業研究員霍肖樺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今年的金融環境相當複雜,而網際網路金融多個領域問題頻發,嚴重威脅到整個金融體系安全,行業秩序亟須規範,網際網路金融監管加強是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暫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註冊登記是為了更好地清理市場。”

  《徵求意見稿》的發佈加上地方監管的收緊不免令人感到,國內網貸行業是否即將面臨一場最大規模的洗牌。對此,德眾金融CEO許聖明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行業洗牌其實從2013年下半年就開始了,目前已經有三分之一多的平臺因各種原因關停,未來洗牌還會持續。就今年來説,我認為合規合法是行業發展的主題,行業發展會更有序,同時洗牌會加速,不符合監管條件的平臺被迫或主動退出現象會較多,行業逐步進入理性發展階段。”

  京滬深等地暫停註冊

  地方監管逐步收緊

  1月9日,網上流傳一份落款為北京市工商局登記註冊處的通知稱,暫停核準包含投資、資産、資本、控股、非融資性擔保等字樣的企業和個體戶名稱;暫停登記項目投資、股權投資、投資管理等投資類經營項目。《證券日報》記者從北京地區的一家註冊代理公司了解到,目前北京市確實已暫停投資類企業登記註冊。近日,有媒體從北京市工商局證實了這一通知的存在。據了解,官方通知主要針對當前P2P網路借貸、非法集資等亂象,且只是短期措施。目前,北京市工商局正研究制定新管理規定,新規出臺後將重啟投資類企業登記註冊。並且,從國家工商總局還了解到,北京市工商局的通知是一地行為,並不是全國工商系統的統一部署。隨著簡政放權和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商事登記仍將放開。

  與北京情況相似的還有深圳。近日,網路上盛傳一張深圳市關於將暫停全市新增網際網路金融企業名稱及經營範圍的商事登記的公告圖片,內容稱,自今年1月1日起,該市新增網際網路金融企業進行商事登記註冊時,行業用語為“網際網路金融服務”、經營範圍表述為“依託網際網路等技術手段,提供金融仲介服務”的,均不再核準。上述通知內容顯示,已在網上申請商事登記註冊的此類網際網路金融企業,1月1日尚未核準的,也不再辦理登記。這一消息目前也獲得了深圳金融辦副主任肖志家的證實。據了解,深圳市金融辦等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管理辦法,重新明確登記及後續備案程式,待有關文件下發後,將按照新的政策要求進行登記。

  此外,上海近期也傳出暫停網際網路金融等相關金融業態市場主體的註冊登記的消息,不過有媒體從上海市工商局了解到上海目前還未出臺相關硬性規定,但不排除各區縣政府或行業主管部門根據各自情況,推出防控機制,以防範風險。

  事實上,除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重慶也加強了地方監管。12月30日,重慶金融辦公室發佈《關於加強個體網路借貸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此文件的核心“十不準”與P2P監管細則負面清單基本重合。同時還規定了P2P平臺應該主動自查、自糾並實施業務報告制度。上述通知明確:以前未開展P2P網路借貸業務的機構和新設的網路平臺機構,在國家有關部門關於P2P網路借貸監管辦法正式發佈前,繼續停止開展P2P網路借貸業務。

  暫停註冊利於行業整頓

  促進網貸行業良性發展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暫停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註冊是地方監管收緊的訊號。對於北京、深圳等地率先傳出這樣的消息,其中一位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指出,主要是由於這些地區都是P2P行業最為活躍、P2P平臺較多的地區。“尤其是深圳,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超過2000家。但是快速的發展也導致了深圳地區行業風險加劇,跑路、倒閉的平臺不在少數。”

  在許聖明看來,近期多地暫停互金平臺註冊等,主要原因還是行業的發展比較混亂,對社會産生了一定的危害。“在目前監管政策尚沒有正式出臺的前提下,採取這些措施只是權宜之計,也是讓行業冷靜下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最終監管政策出臺後,應該會恢復。暫停註冊對行業發展來説並非壞事,《徵求意見稿》下發後,也要求平臺機構認真研究和學習,並對照辦法搜尋不足,主動向監管政策靠攏。這樣才能真正有利於行業的長遠發展和健康發展,淘汰違法和不規範的平臺,使互金行業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

  廣州網際網路金融協會會長、廣州e貸總裁方頌則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地方政府採取這些行動,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是地方金融辦承擔監管重任、規範行業發展的表現”。他認為,《徵求意見稿》出臺後明確了P2P日常監管主管部門是地方金融辦或金融局。在明確責任後,地方監管進行凍結可使事態不再惡化。“目前市場上P2P平臺數量足夠多,即使凍結一部分也不至於影響市場的發展和良性競爭。控制住局面,不至於向更差的方向發展,先摸查一下,然後再整頓,可促進行業良性發展。”

  對於部分地區暫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註冊,金融工場董事長魏薇則認為,這只是各地加強監管的第一步。“去年底出臺的《徵求意見稿》要求各地金融監管部門對各地平臺進行監管,之後各地關於登記、資訊披露、投訴舉報等一系列執行性細則進入制定階段。此時,監管部門暫停網際網路金融企業登記註冊,一方面為制定執行性細則、摸清行業風險留出了‘緩衝期’,另一方面也揭示出整頓行業亂象,規範行業發展的大幕即將拉開。”同時,她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談道,暫停註冊只是過渡時期的安排。當監管細則出臺並實施,行業發展進入一個良性迴圈之後,在鼓勵創新、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的原則下,監管部門一定會再次放開註冊登記,以引入更多資源來踐行普惠金融。

  行業洗牌將至

  網貸競爭新格局顯現

  先是《徵求意見稿》的發佈,隨後是地方監管在網際網路金融企業註冊上的收緊。監管政策的頻頻出擊,不免令人感到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即將面臨一場巨大的風暴。“當前網貸行業魚龍混雜,接連的幾個動作都表明政府對網貸平臺已經漸漸開始轉變以往放任自由的態度,監管縮緊將會讓網貸行業迎來一場大洗牌”,霍肖樺對《證券日報》記者説道,在低利率、股市波動、樓市去庫存壓力大三大利好因素的推動下,今年網貸行業的交易規模仍將高速增長,但是政策的縮緊會加速行業洗牌,網貸行業平臺數量會減少,在經過市場與政策的雙重考驗之後,一些具備優勢的平臺將會浮出水面,網貸行業的市場競爭格局也會漸漸顯現。

  對於行業面臨大洗牌的觀點,方頌也表示認同,“監管的到來肯定會迎來一輪真正的洗牌。監管和競爭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比如沒有監管之前,有的平臺已經是資不抵貸、存在壞賬了,但只要有人在平臺投資便依然可以維持運營不倒閉。但是監管來了後,要做透明度、有審計,平臺就會被迫披露真實的資訊,投資者一看,原來是這麼一個情況,便不敢再投了。這是被監管淘汰出局,還是被投資者投票、市場競爭淘汰出局?其實是監管和市場相互作用的結果,不是單一方面的作用。監管的到來會帶來資訊披露的加劇,每個企業都被迫要練好內功,以真實情況迎接市場檢驗。

  魏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的優勢在於金融效率和維度的提升,但究其本質還是要服務實體經濟。目前這种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爆髮式增長容易産生系統性風險,尤其是行業之前“野蠻生長”和“跑步前進”的模式。“現在地方監管加強,比如暫停註冊,短期來説會影響行業發展速度,遏制創新。但是長期來講,這其實是一個積蓄力量、修煉內功的時機,各家應該抓住這個機會進行合規性自查,為未來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積蓄力量。”

  在地方監管進一步收緊的情況下,今年網際網路金融行業的發展狀況又會如何?對此,方頌對《證券日報》記者分析道,整個行業會繼續朝著分化發展,同時主動退出的平臺會增加,“跟一年前相比,會出現這些不同的趨勢:一是,新進平臺不再會呈現2015年的踴躍趨勢。地區限定了新平臺的成立,P2P快速發展的態勢將不復存在。在去年12月份前,行業裏一直是新成立平臺數量大於關閉平臺,但是在12月份出現拐點,而這種拐點在今年將持續發生;二是,選擇主動退出行業的平臺會大幅度增加。以前許多平臺是被迫出局,今年不少平臺會發現原來P2P不是想像的那麼好做,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監管的要求很難,缺乏實力和能力的平臺會選擇退出;三是,行業分化。銀行將會處於非常重要的角色,《徵求意見稿》裏面有眾多的強制要求,除了平臺內部自身要做得規範外,強調外部做到的只有銀行。所以平臺拿不到銀行的準入,建立存管的關係,就會被市場淘汰。今年整個行業會比去年更加積極去跟各家銀行接觸,爭取搭上這一班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