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徵信牌照央行還在等什麼?

  • 發佈時間:2015-12-07 01:34:43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筱攸  責任編輯:畢曉娟

    個人徵信牌照,似乎誰都想要。

  自從央行放開個人徵信牌照後,已有企業信用評級機構、銀行及小貸等信用數據服務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社交和電商巨頭旗下設置的徵信公司,以及綜合金融集團旗下的徵信公司相繼開搶。如今,除了網際網路平臺(百度、京東)外,主做手機的也來了(小米),運營商(中國移動)也來了,連政府機構也可能要來了——至少已有兩位徵信界高管告訴記者:共青團也準備申請個人徵信牌照。

  細心查閱共青團新聞會發現,兩個多月前,共青團啟動了青年信用體系建設試點工作,首批試點包含北京、廣東在內的7個省市。但是,針對一個龐大又與金融交易無高度關聯的特殊群體,記者一時未能找到共青團和徵信業的關聯之處:信用模型怎麼建?評分指標怎麼設定?與徵信有關的數據怎麼採集,使用場景又有哪些?

  不過,不管最後共青團會不會申請牌照,或者其是不是央行指引中的合格申請主體,國內個人徵信業主體在疾步擴容已是不爭的事實。據了解,中國移動已內部通知,要與招商銀行合作成立徵信合資公司,雙方還各自成立了籌備組。

  不過,一面是各路人馬涌動,一面卻是正式牌照卡殼。長達11個月,歷經三輪驗收,首批8張個人徵信牌照仍未下發。其中一家擬持牌機構的一位內部人士告訴記者:準備期一延再延,央行顯然還在顧忌一些敏感的問題,最後不一定每家都能拿到。“當然,不排除最後動用背後的關係順利拿到牌照。”他補充道。

  央行近日下發了《徵信機構監管指引》。其中的六章三十六條,從機構設立的審慎性條件、徵信機構保證金、非現場監管和現場檢查四個方面設置了持牌條件,還首次明確個人徵信機構需按照其註冊資本總額的10%提取保證金,以應對發生法律糾紛時對資訊主體進行賠償的情況。由此可見,央行想讓個人徵信業百花齊放,卻又不能放得太過。所以,才會以明文形式抬高門檻,以規範行業發展。

  央行的審慎不無道理。因為徵信業在國外是嚴肅而狹窄的行業,而在我國,哪怕是做手機的也要申請牌照,參與主體太多。其實,靜下心來思考一下,一些公司擁有的“大數據”,有多少是與徵信相關的有效數據?

  此前,芝麻分機場快速通道服務被監管叫停後,不少評論稱我國個人徵信市場混亂,就是因為參與主體的商業化場景之爭導致信用分被濫用。但記者認為這無傷大雅,因為信用分的使用場景多,還能反而促進受眾重視信用。此處的核心問題是,信用評級因素的採集場景不能氾濫。即便採集場景氾濫,評級機構也要保證有足夠科學的演算法和模型,把弱相關數據轉化為有效指標,出具對得起資訊主體(就是被評估人)的信用報告。

  徵信越來越重要,與每個人息息相關。雖然現在還很少發生自然人狀告評級機構的案件,但隨著市場教育的深入和徵信主體的增多,每個人在被評估的同時,也有權利在評估不公的情況下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這應是央行設置保證金制度的初衷。

  所以,那些雄心勃勃要來分徵信一杯羹的新軍們,得再掂量一下自身實力,同時繼續努力才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