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擔保背後風險仍存 P2P平臺增信待轉型

  • 發佈時間:2015-11-10 03:09: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目前網貸平臺尋求第三方擔保機構的合作較多,增信模式比較多元化,但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也較多,從平臺自身而言,可能尋找的擔保機構資質較小,或者關聯性較強,造成平臺擔保僅作增信作用但無法提供保障;從擔保機構而言,有些擔保公司開出的擔保額度往往會超過公司資本金的規模,出現高杠桿擔保的情況。“這也出現很多網貸平臺形式上有擔保公司或者第三方進行擔保,但擔保實力卻無法與風險匹配,風險控制漏洞較多。”上述P2P平臺人士反映。

  上述投行分析師表示,不少保險公司願意參與P2P平臺增信擔保的出發點在於,對借款資産的資質進行嚴格的審核,同時也有部分質押物進行抵押,其標準也會嚴格按照銀行對借款人企業資産進行嚴格審核評定,標準並不會弱化。不過,不排除在這些P2P與第三方擔保機構合作過程中,出現擔保公司資質不夠而兜底有限的情況。

  業內人士稱,在缺乏明確監管的情況下,目前的確有許多擔保公司為了追求更大的收益突破杠桿比例,如果擔保機制不完善,網貸公司和擔保公司之間的風險也會出現互相傳導的情況。根據《中小企業融資擔保機構風險管理暫行辦法》規定,擔保機構擔保責任餘額一般不超過擔保機構自身實收資本的5倍,最高不超過10倍。然而,P2P平臺擔保倍數突破10倍警戒線卻是業內常態,一旦發生系統性風險,網貸平臺將被拖垮。

  “是否有擔保不能作為選擇理財産品的唯一指標。投資風險如何、底層資産的安全度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北京某保險公司的高層認為,風控體系再成熟的銀行系統,也存在一定壞賬率,而且很多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債券資産多為銀行等主流金融機構的“棄食”,其風險實質近似于垃圾債,該類資産的壞賬率必然高於銀行。“當前行業兌付高峰還沒有來臨,而理財産品違約的事件頻繁發生,第三方擔保模式並不意味著低風險。”

  “無論找誰背書,都沒有百分之百的安全,關鍵還是平臺自身的風險控制能力,這也是投資人需要謹慎甄別的核心標準。”朱明春表示,對目前出現的第三方擔保模式,投資人並不能完全依賴這類增信背書的標準,還需要仔細選擇;對於平臺而言,在專注于平臺業務自身的風險控制的同時,也需要在行業“去擔保化”趨勢下,探索合理的第三方擔保方式,完善風險處理機制,令網際網路金融行業逐步走向規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