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網貸去擔保面臨“兩難”選擇

  • 發佈時間:2015-11-10 03:09:4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本報記者 黃麗

  紅嶺創投董事長周世平近日在紅嶺創投官網紅嶺社區裏主動爆料稱,紅嶺創投自2009年上線以來已累計産生5億元壞賬,壞賬率接近3%。業內人士認為,紅嶺創投屢陷壞賬兜底漩渦與該公司本息保障的商業模式有很大關係。與此同時,近期關於網貸平臺去擔保的討論也如火如荼,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從政策引導的方向來看,網貸平臺去擔保必然成為一種趨勢。然而,作為網貸平臺的主要投資者,大部分小散對於去擔保存在諸多疑慮,甚至有投資者表示,無擔保不網貸。

  從P2P行業乃至整個資産管理行業的發展來看,理性的認識是剛性兌付必須打破,這才是行業長期發展的基石和方向。投資文化最基本核心的一點是買者自負,可是事實上,從剛剛過去的股市下跌引發的一系列連環爆中就可以看出,剛性兌付的潮流不僅沒有被打破或者被減弱,在最近幾個星期部分投資者的表現甚至讓人懷疑,是不是連股票投資也要對他們進行剛性兌付。目前看來,資産管理業籠罩在剛性兌付的陰影中,只不過有些是顯性的,有些是隱性的。粗略來看,公私募基金行業的剛性兌付基本已經打破,現在基民普遍接受盈虧自負的前提,但無論是信託、銀行理財、基金專戶等大型資産管理行業還是P2P網貸等新興行業,剛性兌付、本金擔保的潛規則仍在。

  事實上,活躍于網貸平臺的大多數投資者心態是很微妙的,很難判斷其風險偏好究竟是高是低。一方面,在魚龍混雜的網貸平臺,投資者最擔心的莫過於資金的安全性,而“第三方擔保”、“剛兌”等詞則是他們的“定心丸”,他們對於類似股市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厭惡程度反而更高;另一方面,在平臺跑路、項目屢屢爆出違約的情況下,這些投資者又能巋然不動,始終堅信自己所投的項目和平臺一定是靠譜的。不過,在去擔保化聲浪日高之際,一些投資者開始坐立難安。一位投資于紅嶺創投的小散稱,如果紅嶺創投也開始去擔保,不再保證本金賠付,他會考慮將資金撤出網貸平臺,轉投其他固定收益類産品。

  這些投資者的想法其實不難理解。與其他資産相比,網貸可以被認為是固定收益産品,類似于信用債,基金經理們需要對公司的信用資質進行評估,投資者也需要對平臺和借款方進行評估。如果網貸平臺不再提供擔保,厭惡風險的投資者完全可以選擇打新或銀行理財産品,目前來看是無風險的。另外,在二、三線乃至全國無數小縣城,民間借貸如火如荼,年化收益率動輒高達20%-30%,對於網貸平臺上風險偏好較高的投資者而言,這未嘗不是更好的選擇,畢竟錢是借給了身邊的人或企業,互相知根知底,而網貸平臺上的貸款者通常是面目模糊、語焉不詳的個人或者企業,需要承擔的不僅是平颱風險,還有項目風險,一旦出現違約,風險並不見得比民間借貸低。總體來看,去擔保後的網貸風險報酬比並沒有大幅提高。

  相對於其他行業而言,網貸行業仍十分稚嫩,目前看來,在投資者風險意識教育尚未完全普及的情況下,為了保障去擔保化後所帶來的資金安全問題,網貸行業可能需要更加積極地探索多維度防範與控制風險的方法,在風險匹配收益的同時尋找行業長遠穩定的發展方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