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翼支付半年內7次被曝光盜刷 用戶:真有完善風控?

  • 發佈時間:2015-10-16 07:06:0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華青劍  責任編輯:劉波

  當前,第三方支付市場發展迅猛,在便民的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記者梳理髮現,關於“翼支付頻遭盜刷”的報道諸見報端, 近半年時間內,7次被曝光。

  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多數的投訴主要集中在: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故被開通翼支付,導致銀行卡通過翼支付賬戶被盜刷。因此,消費者認為,如果翼支付真有多重驗證和完善的風控模式,不會出現多人被盜刷的情況。另一種情況是,原本就是“翼支付”用戶,因捆綁銀行卡,導致銀行卡資金遭盜刷。

  在名叫“翼支付被盜維權”QQ群中,目前已有近400名成員。據媒體報道稱,在此群中,受害者被盜刷銀行卡各不相同,但都是通過翼支付被盜刷,少則上百元,多則十幾萬元。中國經濟網記者試圖加入此QQ群了解更多資訊,最終並未獲得群主通過。不過,知情人士告訴記者,群裏400多名成員並非都是遭遇到盜刷的用戶,有的是翼支付方面的工作人員,他們進群裏也是想解決問題的。

  翼支付方面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從近期發生的盜刷案件來看,用戶自身身份資訊、銀行卡資訊的洩露,導致了第三方支付賬戶及用戶銀行卡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被盜刷。針對消費者在不知情中被開通翼支付,從而導致資金盜刷的情況。

  據悉,2011年3月,中國電信成立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創立“翼支付”品牌,專門運營支付業務,同年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主要涵蓋了移動支付、固定電話支付及銀行卡收單等業務領域。在今年的中期業績記者會上,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表示,翼支付上半年交易額已達3800億元,目標以每年增長2倍的速度發展。

  4月份:“翼支付”捆綁銀行卡遭盜刷 金額從百元到5000元不等

  今年4月份,《資訊時報》報道稱,“翼支付”用戶報料稱資金遭盜刷。不少“翼支付的用戶”因使用“翼支付”捆綁了銀行卡,導致銀行卡資金遭盜刷。“個人銀行卡無故突然被盜取5001元人民幣”,“綁定翼支付的銀行卡被盜取750元”,另有用戶則聲稱,其翼支付賬戶為陌生手機號碼或QQ號碼進行充值。這些是一個名為“翼支付被盜維權”QQ群的成員向記者反映的。

  自稱“資金受損”的用戶來自全國各地,而“盜刷”金額,則從數百元到5000元不等。該群有60多個成員,都自稱遭遇到同樣的問題:資金從翼支付綁定的銀行卡中被盜刷,索賠困難重重。有用戶表示,客服三次要求提供的資料都不同,讓其無所適從。另有用戶則表示申訴後數月仍未能獲得理賠。

  4月份:7名大學生的錢通過翼支付被轉走 損失總金額超1萬元

  無獨有偶,《華商報》也在今年4月份報道了類似事件,西北工業大學友誼路校區多位同學曾在校內服務中心辦理中國電信翼支付業務,也曾正常使用。但4月9日、10日,連續發生多起學生銀行卡或翼支付系統裏錢被莫名轉走的事件。目前涉及人數7人,金額超過萬元。

  西北工業大學友誼路校區郭同學綁定翼支付賬戶的銀行卡突然出現異動,被人分三次轉走共計1000元。據悉,該同學曾經在手機上下載並使用過翼支付,使用過一次以後,後來因故在手機上刪除了該軟體,並且後來也從未使用過該支付平臺消費。翼支付回復稱,初步判斷,該事件為用戶資訊洩露造成的盜刷事件。為進一步核實事件的真實情況,翼支付風險控制管理部門正再次開展平臺系統的排查工作。

  6月份:使用翼支付交電費 300元未成功 遭盜刷後不知道錢款去向

  6月,《北方新報》也進行了相關報道,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鄂先生很鬱悶,他使用電信翼支付為兩個房子交了600元電費,第2天查詢時,只有一個房子的300元支付成功了,而另一個顯示交費未成功。令鄂先生沒想到的是,交費未成功的300元在第3天就被人分3次盜刷完了。

  鄂先生認為,雖然中國電信巴彥淖爾分公司已作出“處理”,給他的手機翼支付內充入了400元,其中300元作為損失,100元作為精神補償費。但究竟為什麼會被盜刷,電信部門應該儘快給出明確説法,以進一步維護自己及其他消費者的權益。

  6月份:從未開通翼支付 近3萬元遭盜刷

  據《中山日報》報道,市民胡女士反映,從未開通過翼支付賬號,但建設銀行借記卡被盜刷的近3萬元卻通過翼支付平臺轉出。

  “奇怪的是,我從來沒開通過翼支付。我立馬登錄網上銀行查詢交易明細。看到5月29日、30日有兩筆9980元的消費記錄,商戶是天翼電子,但我手機卻沒有收到提示短信。”就這樣,胡女士前後三天共被盜刷29760元。胡女士稱,翼支付作為第三方平臺,存在很多漏洞。比如它的註冊太草率,根本不需要經過本人身份核實就可以開通。

  6月份:未開通過翼支付賬號也被盜刷 金額達1.5萬元

  今年6月,《北京晨報》報道,市民劉先生反映,自己從未開通過翼支付賬號,但名下招商銀行借記卡被盜刷的15345元卻通過翼支付平臺流向四川電信商城。銀行方面表示,通過電信營業廳查詢短信詳單,沒有任何銀行的短信記錄。電信客服人員稱,翼支付功能確實是在辦理4G業務默認開通的免費功能,並有快捷支付功能。

  對於銀行卡盜刷的情況,翼支付客服主管表示,作為第三方支付平臺,只能配合公安機關調查。目前警方已受理此案。“而電信集團默認開通該功能,確實存在問題,用戶可直接向電信集團討要説法,我們也承認翼支付近期也確實存在盜刷類似情況。”

  9月份:客戶莫名綁定翼支付遭盜刷 賬戶凍結還會有消費?

  9月,《信網》報道,今年8月29日,何女士母親的銀行卡被莫名綁定在一種叫做翼支付的線上支付軟體上,截止到9月1日,銀行卡內總共有2萬元錢通過第三方交易平臺天翼京轉進翼支付的賬戶裏。9月10日,翼支付賬戶裏的2萬元錢竟被全部消費。

  在發現錢被轉走以後,立刻打電話給翼支付。翼支付稱會把賬戶凍結,讓何女士母親不必擔心。何女士稱,客服工作人員建議她報警處理,9月9日,何女士在青島市公安局城陽分局報案,目前警方已經立案偵查。9月10日下午,翼支付的客服工作人員再次致電何女士,稱賬戶內的2萬元已經被消費了,並且查不到消費記錄。何女士表示:“我們從來沒使用過這個軟體,這個責任不應該我們承擔吧。”

  10月份:翼支付系統疑存隱患 頻遭盜刷

  近期,《中國經營報》報道稱,多位銀行卡被盜刷受害者表示,在持卡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銀行卡中的資金通過翼支付被盜刷,且翼支付無法查詢到被盜刷資金去向。沒有開通翼支付的銀行卡也被盜刷,並且被盜刷期間沒有收到任何消費和支付的短信提醒,這讓受害者百思不得其解。

  受害者反映,其銀行卡除了通過翼支付被多次盜刷外,還出現過一單通過某第三方支付公司被盜刷的情況。但是該公司客服打來電話,詢問是否進行了消費,懷疑其賬戶存在異常。經過核實後,確認賬戶確實存在問題,該公司迅速凍結了該受害者,並於第二天將錢退給了該受害者。受害者認為,既然兩家都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翼支付卻不能察覺到賬戶異常並快速溝通處理。如果真有多重驗證和完善的風控模式,不會出現多人被盜刷的情況。

  翼支付:呼籲加強安全意識

  眼下,第三方支付平臺成為盜刷新渠道。翼支付方面認為,從近期發生的盜刷案件來看,用戶自身身份資訊、銀行卡資訊的洩露,導致了第三方支付賬戶及用戶銀行卡通過第三方支付賬戶被盜刷,而用戶對於相關的網路資訊安全的問題缺少防範及警惕意識是發生賬戶被盜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網際網路+”時代,黑色産業鏈更加猖獗,引導、培養廣大用戶形成安全的使用習慣變得愈發重要。

  針對盜刷事件,消費者質疑翼支付的風控模式。翼支付相關負責人對中國經濟網記者表示,翼支付始終嚴格按照央行等相關監管要求,建立金融級的系統平颱風控能力,在人、流程、技術三方面採取多項風控措施,保障用戶權益。

  消費者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通翼支付,並通過翼支付盜刷銀行卡資金,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翼支付方面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不法分子如要將受害用戶的銀行卡內資金通過翼支付劃轉,必須將翼支付賬戶與受害用戶的銀行卡進行綁定。由此可見,銀行是綁定銀行卡的認證過程中的關鍵環節,若用戶的銀行卡關鍵資訊洩露,不法分子即可在平臺上註冊翼支付賬戶,通過植入木馬等方式攔截短信驗證碼,將銀行卡與翼支付賬戶綁定,導致用戶的銀行卡通過翼支付賬戶被盜用。

  翼支付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如翼支付用戶賬戶出現被盜情況,須先到當地公安機關進行報案,並聯繫翼支付客服熱線進行報備,申請理賠時用戶須向翼支付提供“身份證正反面、本人手持身份證、被盜情況説明、報警回執(含蓋章)、被盜銀行卡正反面、銀行交易流水(含銀行蓋章)、退款函”7份材料後,翼支付會根據用戶的情況與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申請,審核通過後即可展開理賠。“所需時間從用戶交齊所有資料開始計算,被盜金額不同審核的時間也不相同,一般被盜金額在800元以下的受害用戶可在 7個工作日內收到保險理賠款項。”該負責人告訴記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