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流量變現”撐不住網際網路金融變化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9-17 08:11: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鄭夢琦

  “流量變現”是網際網路金融拓展空間的手段,不是目的。如錯把手段當目的,就會走向超越金融生態基礎與容納極限的對立面,走進總是以“試錯”為代價獲取業務支撐的惡性迴圈。因此,網際網路金融,不僅是陌生領域的創新性探索,還是熟悉範圍的適應性實踐;不僅是商業模式的重建,還是已有體制的潛力釋放;不僅是新生産方式的簡單嵌入,還是各種生産要素的充分激活。關鍵點就在找到網際網路技術優勢與金融發展不同階段與風險機制特質的動態平衡點。

  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當下呈現出的整體疲態,與網際網路技術同傳統金融的結合方式、結合對象、結合內容及結合階段密切相關。實踐已經或正在證明,網際網路金融“流量變現”主導的商業模式與發展手段,不太可能撐住其變化空間。

  在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的起步階段,由於身處傳統金融業務週邊及面臨相對較低、單一的風險,具有絕對的活力和優勢。依託網際網路技術、“流量變現”思維所形成的商業模式、路徑和創新動力,較好地克服了傳統金融運作效率低、交易成本高及資訊不對稱等頑疾,還有,利率的非市場化或市場化程度不高、監管標準不一致及過程不協調,還為其提供了特有空間、特別動力和特殊手段,比如“餘額寶”業務。其實,這是巨量“支付寶”流量客戶資金集合套利的轉換形式,主要利用了一般存款市場(管制利率)和金融機構同業資金存放市場(市場利率)的不一致漏洞,將過去分散在單個對象上的商業銀行活期存款,以餘額寶方式集合變成貨幣基金公司的同業存款,在獲取比一般存款市場高的收益中,形成市場的特殊力量與空間。

  當網際網路金融業務逐步進入高一層次,開始涉足融資功能業務、資産端業務和複合性業務時,其發展模式與內容的衝突就顯露了出來。由於逐步逼近傳統金融業務內層及面臨相對較高風險和更多不確定因素,業務和客戶的複合性屬性,使“流量變現”不太可能完整和連貫地完成金融生態鏈條所要求的“最小單元”動作,而且“羊毛出在豬身上”的理念與“收益、成本對等”原則産生了起點性衝突甚至對立。這一階段的金融活動不同於一般的實體商品交易,其基本業務單元必須是複合的,即經濟學所界定借貸資本的“雙重回歸”。在“流量變現”模式下,雖然可以完成流量主導下資金“進與出”的第一重回歸,但難以完成這些資金“再進與再出”的第二重回歸。P2P業務的“大起大落+大熱大冷”,就是放大“流量變現”效應與人為分割金融業務“複合結構”風險的結果。在這裡,網際網路技術以單向並高效完成對於不確定市場對象的資金集中,也能完成其資金的配置,但無法完成對於確定對象的資金回歸。而這一回歸恰恰是下一個動作的起點和基礎,當這一回歸不能相對完整實行時,“最小行為單元”的結構就被破壞,風險就一定爆發。所以説,關於P2P是仲介平臺還是債權債務主體的定位,本質上是對於金融“行為單元”標準的認知與共識。一般來説,當金融業務的附加值越高並走向金融的內層業務和核心領域時,風險程度會越大,“行為單元”的複合性也會越強。

  網際網路金融這種業務過程深入和內容升級中的困局,與作為傳統金融主體的商業銀行行為選擇,其實沒多大關係。當網際網路金融以特有優勢刺擊市場漏洞與不足時,就是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金價格”、“兩重身份”來釋放“流量變現”效應時,具有強大的市場生命力。商業銀行雖然以建立各類“聯盟”、設置眾多“路障”和限止部分“資格”等方式應對,但幾乎沒有多少效果。而當網際網路金融試圖跨越或違背金融內在規律而盲目放大“技術”優勢時,就是人為分割金融行為的單元結構,以模糊行為邊界和犧牲“最小完整性”來膨脹某一過程環節,“流量變現”反倒成為其生存空間的自縛之繭。商業銀行只是以客戶品質的優化為基本策略,憑藉業務過程的完整、連續及風險管控的有效,就形成了明顯的競爭優勢。這就是P2P業務對於商業銀行的衝擊遠低於“餘額寶”的根本原因。

  在發達經濟體,由於電子貨幣和商業信用發達,在金融生態的支付結算領域少有網際網路金融,而在具有融資性及杠桿功能性領域,網際網路金融也主要採取有限發展策略。美國迄今P2P主流機構也就3家,市場監管當局除了在對象、方式、範圍和交易金額上有眾多和嚴格的限制外,還有個人徵信系統、稅收政策、債務交叉違約制度、集體訴訟制度及破産制度等,為其提供基礎性保障,體現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階段與社會整體信用水準、金融工具發育程度和法律保障完善狀況的協調性與匹配性。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的某種方向迷茫與行為迷失,正是其與環境、發展階段和風險機制基礎不匹配、不協調的表現。

  我國網際網路金融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而“流量變現”是拓展這一空間的手段,不是目的。如錯把這一手段當目的,並以為可“一勞永逸”、“經久不衰”,以為世界已發生根本變化,傳統方法已不再有效,就會走向超越金融生態基礎與容納極限的對立面,走進總是以“試錯”為代價獲取業務支撐的惡性迴圈。因此,我國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不僅是陌生領域的創新性探索,還是熟悉範圍的適應性實踐;不僅是商業模式的重建,還是已有體制的潛力釋放;不僅是新生産方式的簡單嵌入,還是各種生産要素的充分激活。其關鍵點是要找到網際網路技術優勢、金融發展不同階段與風險機制特質的動態平衡點。

  筆者認為,“激活”傳統金融的競爭不充分領域,應是這一平衡點的方向性路標及基礎性坐標。簡言之,以特有效率和特別方式,完善金融功能與競爭的不充分、不透明和不公正,是網際網路金融的最大機會和最現實空間。比如,我國現有金融體系內,每年約有60萬億幾乎無風險的可貼現票據業務。商業銀行只能消化其中的50%,還有一半小面額票據,得不到應有的金融服務。這一金融功能與領域表現出的不充分,就是網際網路金融的寶貴空間。而且這一空間還有巨大的收益彈性。這也是票據的票面利率只有5%左右,而收益能達到10%以上甚至更高的原因。這是中間階段的票據持有人零散放棄部分權益積累下來的結果。這類傳統金融領域因功能不足和競爭不充分産生的機會,還有很多。比如商業銀行存款提前支取業務、以普惠金融為特徵的個人小額貸款業務、金融機構絕對缺失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金融業務等。

  網際網路金融的“激活”效應,體現的是與傳統金融生態共生互促,共贏互補的關係,這是促進並優化其開放性、效率性和變化性的本質要求,也是調整並約束其狂熱性、躁動性和顛覆性的務實方法。

網際網路金融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京天利 19.06 9.98%
2 賽為智慧 18.52 9.98%
3 天源迪科 17.00 6.25%
4 銀之傑 16.53 6.10%
5 恒生電子 62.84 5.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衛星石化 15.08 -3.52%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新湖中寶 4.52 -2.80%
4 羅萊生活 14.63 -2.79%
5 東方財富 16.47 -2.7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