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從次貸危機反思網際網路金融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8-10 07: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習人

  中國金融業並沒有徘徊在網際網路精神和金融專業主義的十字路口,而是走在經濟不夠發達、網際網路金融卻全球領先的懸崖邊上。

  中國的金融監管水準雖然也曾引起過很多爭議,但自上周以來,在一場關於第三方支付監管的口水戰中,反對監管的邏輯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淪落為“你憑什麼管我”和“我感覺沒風險憑什麼不能做”,而這種邏輯卻是相當可怕的。

  前車之鑒並不遙遠。讓我們一起看看善於創新的美國金融家是如何搞出波及全球的次貸危機吧。次貸危機的故事是從美國窮人買不起房開始的。在美國這樣全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仍然有很多窮人買不起房子。想解決這個問題靠增加窮人收入顯然太費勁了,更皆大歡喜的辦法是靠金融。

  由於美國窮人按照常規標準無法獲得房貸,所以這部分貸款有個特殊名字,叫“次級貸款”。這種貸款條件之寬鬆讓人咋舌,不僅可能一分錢首付都不用出,還可能前幾年只還利息不還本金。顯然,對沒什麼積蓄收入又很低的美國窮人來説,這樣的金融業務真是太普惠太貼心了。

  在引入眼花繚亂的金融創新之前,此時的“次級貸款”並沒有那麼巨大的危害。隨著近期A股市場的杠桿牛止步,大家一定很容易明白靠金融是可以自我實現泡沫繁榮的。有這麼多之前買不起房子的人可以貸款買房了,需求上升自然房價上漲。

  對此借錢的窮人很開心,房價上漲的部分就是自己資産的增長,只要搶先零首付買房就非常划算,付出的利息比上漲的房價少多了;房貸的金融機構也很開心,就算窮人不願還貸,房子本身也越來越值錢,不會有風險。

  這麼好的買賣,可是給窮人放貸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兩家金融機構的資本不夠怎麼辦?這時華爾街的金融家來幫助大家了,想出的金融創新是資産證券化。簡單説,本來放出去的貸款只能等著收利息,但現在有辦法提前收回本金繼續放貸。例如,房利美給第一位美國窮人貸款10萬美元後沒錢了,這時華爾街幫助房利美把10萬美元貸款轉化為債券,金融市場上的投資者購買債券後,房利美就有第二個10萬美元可以繼續放貸款了。這樣反反覆復轉很多輪,就能讓越來越多的窮人享受房貸的“小確幸”。

  也會有食古不化的老古板問,這種依靠金融工具數倍擴大貸款規模的辦法會不會有風險?起碼看起來風險很低。原因有兩點:第一,房價仍然是上漲的,就算貸款還不上,也可以隨時把房子收回來再賣出去;第二,包裝次級貸款的金融工具非常複雜,基本所有購買者都搞不清這幫華爾街投行在搞什麼把戲,只知道這些實力雄厚的大金融機構值得信賴。

  在次貸危機發生前近十年中,這場了不起的金融創新一直讓所有人都受益。窮人受益了,以極低的貸款成本買房;放貸款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受益了,一邊為窮人服務,一邊讓自己的業務規模迅速擴大;華爾街受益了,眼花繚亂的金融創新讓善良的金融家通過為窮人服務掙了大錢;金融市場上的所有投資者也受益了,雖然不清楚次級貸款是什麼東西,但有風險低收益高的理財産品可買多開心呀。

  如你所知,這樣美好的大和諧場景並沒有韆鞦萬代一統江湖,次貸危機讓這些泡沫統統破裂了。

  危機的起因看起來沒什麼大不了:房價不漲了,窮人還不起貸款了。在A股前期的動蕩發生前,這樣去杠桿的收縮過程可能還難以解釋,現在想必大家已經知道泡沫破裂時有多麼恐怖。在高度杠桿化的金融體系中,賠錢並不是説自己的錢虧損就完了,而是多米諾骨牌一般的連鎖式崩盤。

  美國人民通向次貸危機的道路上,每一步都曾讓窮人和金融機構受益,然而當肥皂泡破滅之時,卻讓全世界一起承擔危機成本。

  回過頭來看中國的金融市場,你還相信網際網路金融可以帶來毫無風險的“小確幸”嗎?

  中國經濟並未取得美國那樣獨一份的世界地位,也未達到美聯儲那樣的監管水準,現在卻要做比美國模式更先進、風險更低、對窮人更好的金融創新,這個從金融專業主義角度看難度極大的事情,真有那麼容易就可以實現嗎?(作者康寧為財經專欄作家)

網際網路金融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京天利 19.06 9.98%
2 賽為智慧 18.52 9.98%
3 天源迪科 17.00 6.25%
4 銀之傑 16.53 6.10%
5 恒生電子 62.84 5.1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衛星石化 15.08 -3.52%
2 上海鋼聯 74.30 -3.19%
3 新湖中寶 4.52 -2.80%
4 羅萊生活 14.63 -2.79%
5 東方財富 16.47 -2.7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