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P2P第三方資金託管再受阻

  • 發佈時間:2015-08-07 06:32:3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近日,央行發佈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該意見稿稱為“史上最嚴”的規定,從賬戶開立、支付驗證、限額管理等方面重新劃定第三方支付業務。在用戶層面,第三方支付餘額上限為5000元、免費跨行轉賬時代恐結束等規定引網友吐槽;在行業層面,第三方支付平臺的生存空間被擠壓;在金融創新方面,如今依託第三方支付公司做資金託管的網際網路金融恐怕需要另謀資金託管渠道。

  深圳第三方支付公司表示,新規主要對支付寶和財付通這類支付公司影響較大,而對不設虛擬賬戶的公司沒有太大影響。記者了解到,深圳多家P2P網貸平臺早就與銀行進行資金託管的洽談,或不再依賴第三方支付公司做資金託管。

  用戶

  大額消費

  多數走銀行通道

  意見稿關於“單個賬戶單日累計支出金額應不超過5000元”的規定,引來網友吐槽。有網友感慨連買個iPhone6都不夠。但事實上,細讀新規發現,意見稿僅規範個人客戶使用支付賬戶“餘額”付款的交易,客戶使用銀行賬戶付款的交易,包括“商業銀行網關支付”、“銀行卡快捷支付”等模式是不屬於規範範疇內的。

  深圳P2P網貸平臺小牛線上負責人王永傑分析,網購限額5000元只是針對支付賬戶的餘額付款,通俗理解就是,假如消費者上淘寶進行付款的時候,支付寶賬戶餘額單日消費不得超過5000元,如果超過5000元,消費者可以通過第三方支付工具捆綁銀行卡直接付款,並不會增加任何購物難度,因為餘額的形成本身就是需要捆綁銀行卡的。

  記者也在消費者中做了個小範圍的調查,發現5000元的支付賬戶限額基本滿足很多人的日常購物和消費,絕大多數人的支付賬戶裏面並沒有超過5000元的資金存留,單筆消費基本上是銀行卡或者信用卡直接扣款的。

  因此,第三方支付意見稿裏針對網購限額5000元的條款,對消費者並沒有實際上的影響。人人聚財CEO許建文認為,賬戶餘額的設限還有可能從第三方支付機構釋放一部分存款,而配合這一餘額的釋放及居民理財意識的提升,消費者可能轉向其他的投資渠道。

  支付公司

  對不設虛擬賬戶公司影響較小

  意見稿指出,支付機構不得為金融機構,以及從事信貸、融資、理財、擔保、貨幣兌換等金融業務的其他機構開立支付賬戶。

  業內分析,這將對支付寶、財付通、平安、京東金融等建立賬戶體系或有類似錢包功能的支付公司影響比較大。

  “意見稿強調了第三方支付的通道屬性,限制其金融機構屬性。”王永傑認為,目前第三方支付機構已逐步走向類銀行賬戶的角色,這將帶來極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央行必須把這種風險放在可控的範圍之內,以此保障投資者和消費者的資金安全。

  那麼,第三方支付公司對此會如何應對?通聯支付深圳分公司産品經理呂一凡告訴記者,公司並沒有給投資者開設虛擬賬戶,一直都只做通道,負責資金的進出,因此新規對公司業務的影響不大。而線上下零售業務方面,公司採取的是線下收單的方式,即消費者通過刷銀行卡支付,這些模式都是合規的。

  深圳另一家支付公司快付通負責人李正毅則告訴記者,公司早在4月份就已經開始調整業務模式,“我們有三塊業務,分別是資金託管、結算業務和快捷支付,目前對我們産生影響的是第三方資金託管業務。”

  李正毅表示,公司原來給每個投資者都開設了虛擬賬戶,投資者的資金會在公司平臺進行沉澱,公司也會利用這筆資金獲得存款利率上的收益,但如今央行下令調整,公司已經取消個人的虛擬賬戶,投資者以後的資金將直接對接銀行。“短期內這對我們有點影響,但長期來看是利好,我們也可以把大量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資金託管需求進行打包,與銀行談判進行託管業務的合作。”

  網貸平臺

  正積極與銀行洽談資金託管

  從目前情況來看,意見稿所規範的業務對網際網路金融的投資支付功能和第三方資金託管或將帶來一定影響。

  深圳網際網路金融綜合超市金斧子負責人張開興説,5000元的支付限制針對的是“餘額支付”,而金斧子對接的第三方支付公司雖然擁有“網際網路支付+移動支付”的雙許可,並可開設餘額支付賬戶,但是目前他們為金斧子提供服務都是銀行卡直接支付的,未提供託管服務,所以新規對金斧子的投資支付功能不産生影響。

  而此前關於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網際網路金融的資金託管應找銀行機構,而不能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進行託管,此次出臺的意見稿也更明確了這一點。“目前大多數P2P平臺都是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開設託管賬戶,而此次央行的本意就在於還原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通道屬性,第三方託管模式將不可持續。”王永傑表示,P2P接下來就要尋找銀行為其進行資金託管。

  李正毅説,目前許多網貸平臺都在做資金池,想等政策的“靴子”最終落地後再去調整,如今多個意見出來後,業內也能看到央行對於資金安全監管的方向,這將倒逼P2P網貸平臺取消資金池模式,尋求安全的資金託管渠道。

  然而,銀行此前出於對體量和連帶風險的考量,不願意做P2P的資金託管,但隨著P2P業務量的高速增長,P2P資金託管這塊蛋糕的吸引力也將不斷增加。

  人人聚財CEO認為,未來央行也會做好利益平衡,甚至設置一些強制措施,增強P2P與銀行雙方合作的能力與意願,為P2P實現銀行資金託管鋪路搭橋。據其透露,公司目前已經和三家銀行洽談託管業務,公司將基於效率和成本的綜合考量選定合作夥伴。

  ■相關

  9家網貸平臺引入電子合同

  解決投資者維權難題

  近年來,網貸平臺跑路事件頻頻發生,不少投資者在後期維權中經常面臨證據缺失或者證據不足的難題,電子合同的引入成為平臺加強自律合規的創新手段。8月4日,第三方電子合同提供商法大大(fadada.com)聯合投哪網、PPmoney、合拍線上、立業貸、萬盈金融、Hi投吧、你我金融、e速貸、粵商貸等9家知名P2P平臺在深圳舉辦戰略合作簽約發佈會,這標誌著這幾大平臺將正式引入第三方電子合同線上簽署服務。

  電子合同功能上線後,借款人、投資人將在正式交易前,與交易相關方簽署一份具有法律證據效力的電子合同,這份電子合同既可以在交易平臺上查詢,也可以下載本地保存,還可以在平臺上隨時調取,充分保障交易各方的合法權益,從合同這一基礎層面強化各大平臺流程的合規性。

  “第三方電子合同是借款端和投資端客戶權利義務的説明書,也是違約責任追究的主要依據。同時還是監督雙方認真、全面履行交易的見證書。”投哪網法務總監丁喆説。

  國資背景平臺萬盈金融首席市場官姚冬娜也表示,各大平臺引入電子合同,反映的也是網貸平臺自身對金融本質——安全的回歸。“通過電子合同這種科技加法律的雙重加持,保證平臺的安全,維持各方的契約關係。”

  隨著《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P2P行業的運作將在多層次、多方面受到監管,平臺的運作模式、經營管理、投資者保護等各方面都有了明確的規範,這必將倒逼各大平臺向著更為合法、合規及成熟的方向發展,在這過程中,必定要堅守的就是依法創新、合規發展。

  法大大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法務官、律師梅臻認為,第三方電子合同、電子證據託管服務通過數字簽名技術、第三方取證技術及防篡改技術確保了電子合同與紙質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證據效力,將傳統的“事後取證難”變為“事前存證易”,可謂是平臺及投資者的法律保障利器,直接契合了各大平臺的風控及合規需求,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自身及投資人權益保障的一個重要法律手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